《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新出現(xiàn)的“劃去錯誤項”題目,主要考查的是參賽選手對于平時容易混淆的詩句的把握。比如,“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和“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哪一個對?到底是“落花流水春去也”還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千古名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你一直說對了嗎?……可以說,很多朋友都存在平時運用不嚴(yán)謹(jǐn)?shù)膯栴},因此掌握的都是不正確的詩詞名句。在無關(guān)緊要的場合,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沒有人會計較,但是,到了正式場合,甚至在比賽的時候,再含混其詞,模棱兩可,就不應(yīng)該了。可以說,“劃去錯誤項”題目,就是專為糾正不正確的詩詞名句而生的。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
在第五季第一場比賽中,就出現(xiàn)了一個在第四季比賽中錯誤率最高的題目。錯誤的原因,就在于一個字的使用。雖然出題形式不一樣,第四季是“識別詩句”,第五季是“劃去錯誤項”,但目的相同,都是考查這一個字。所以說,因為同一個字,《中國詩詞大會》連續(xù)兩季出了相似的題目。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題目和涉及到的這一個字。
在第四季中,是以“識別詩句”的形式出現(xiàn)的》。從以下九個字中識別一句五言唐詩(見下圖)。
識別詩句
當(dāng)時,百人團(tuán)有82人回答錯誤,創(chuàng)下了第四季個人追逐賽環(huán)節(jié)單題最高成績。很多人答成了李白《送友人》詩中的“蕭蕭班馬鳴”句。但是,所給出的九個字中并無“班”字。之所以回答這一句,是百人團(tuán)選手將“班”字混淆為“斑”字了。第五季再考查這個字的時候,就更簡單了,直接列出這兩句詩: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讓劃去其中錯誤的一項。雖然有了上一季的教訓(xùn),但仍有16人回答錯誤。
劃去錯誤項
那么,這里為什么是“蕭蕭班馬鳴”而不是“蕭蕭斑馬鳴”呢,下面我們結(jié)合著李白的《送友人》詩來說一下。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詩大意為: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fēng)飄蕩,到萬里之外遠(yuǎn)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劃去錯誤項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huán)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dá)出依依惜別之意。
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dá)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詩中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dá)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堪稱送別詩的絕唱。
青山橫北郭
首聯(lián)“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其中“青山”、“白水”,“北郭”、“東城”,構(gòu)成了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tài),用詞準(zhǔn)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頷聯(lián)“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前句語意陡轉(zhuǎn),將上聯(lián)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后句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胺辍钡男蜗笫殖林兀胁蝗讨?。表達(dá)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guān)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白水繞東城
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寫得十分工整,詩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fēng)飄浮,象征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yuǎn)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感到難舍難分。
浮云游子意
尾聯(lián)“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分離時的動作,至于內(nèi)心感受,是通過“蕭蕭班馬鳴”一句體現(xiàn)出來的。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兩匹馬也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落日故人情
那么這里為什么是“班馬”而不是“斑馬”?從字形可知,“班”字,兩邊是“玉”,中間是“刀”,“班”的本義是“分玉、切開玉”。王立群老師說,“班馬”最早出自《左傳》,杜預(yù)注:班,別也?!鞍囫R”指的是“離群之馬”。試想一下,朋友騎著馬孤獨遠(yuǎn)去,馬兒也不忍離開同伴,踟躕不前,蕭蕭長鳴,那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李白在這兒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義,可謂鬼斧神工。而“斑馬”既非所騎之馬,也毫無意境可言,當(dāng)然更非詩人所表達(dá)之意,所以不能用“斑馬”。
班
李白的《送友人》一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寓情于景。詩中班馬長鳴的形象,新鮮活潑,感人肺腑。僅此一景,便足以成為文學(xué)史上的絕唱。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其中的“班”字,《中國詩詞大會》兩次考查,你掌握了嗎?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