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年詩奴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估計挺多人覺得此話有夸張之嫌,畢竟寫詩說到底又不是讓你發(fā)明字,只不過是將漢字排列組合在一起,拼出詩意即可。但事實上,賈島所言非虛,寫詩也絕非我們想的那么簡單。
唐代一共289年,有名有姓的詩人2200多名,幾乎所有作品都收錄在《全唐詩》中,總共也才四萬八千多首,這個數(shù)量是古詩巔峰時期的產(chǎn)量,也就只有這么多,寫詩的難度大家可想而知。所以老祖宗們發(fā)明了個詞,叫:煉字?!盁挕钡谋疽馐怯没馃?,用心磨,百煉才成鋼,那經(jīng)過多少煉才能磨出所謂“字字珠璣”。
所以小美一直對詩詞愛好者們說,如果大家對某首詩中某個字有疑慮,先不要去懷疑咱老祖宗錯了,先去查字典,因為咱們真的想不到為了一個字,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在前幾期里,小美和大家說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指出了其中的“材”不是通假字,也不是“才”字錯寫成了“材”,李白就是故意要把自己的天資和一般俗人的才氣區(qū)分開來。
無獨有偶,在《詩詞大會》第5季里,也出了一道這樣的絕殺題:
劃去錯誤項:A.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B.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答案是B,場上的百人團(tuán)中有多人答錯了,這說明有不少人不解“班”字的意思。而后康震老師的解釋讓不少觀眾大悟:原以為這是李白的錯別字,沒想到這個字用得這么牛。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李白這首詩: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是李白的送別名篇,此詩的創(chuàng)作地點不明,時間不明,但千古名句倒是很明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詩的前兩句有青山、有白水,“橫”字和“繞”字,精準(zhǔn)有力。三、四兩句用“孤蓬”比喻即將遠(yuǎn)去的友人,這都是尋常之語。妙就妙在五、六兩句,你是浮云般飄蕩的游子,我就是那永遠(yuǎn)伴著你的落日,落日與浮云相對,游子意與故人情相配,果然是詩仙之筆。
最后兩句寫自己揮手和朋友告別,友人騎的馬也蕭蕭長鳴,聲音中似有千般不舍。不少人認(rèn)為這個“班馬”要么是將“斑馬”二字寫錯了,要么就是古代有帶著條紋的馬,但還沒有“斑”字,所以用“班”來通假,其實這兩種想法是沒道理的。
這個“班”字,左右都是表示玉,中間是一把刀,將玉分開兩半,意思是分開,所以這里“班馬”指的是離群的馬。這個說法是李白首創(chuàng),在此之前雖然“班”的意思其它詩人應(yīng)該也知道,但沒人把它用在馬上。李白這樣寫,將離情別意由浮云、落日的視覺,落到了馬聲的聽覺描寫上,人有情,連馬都是“班馬”,什么叫講究?這就是李白的講究。
自李白用了“班馬”后,宋代的黃庭堅、姚勉等名家也開始用這個詞,自此大家若是再讀到“班馬”二字就該明白這首詩詞大概就是寫送別沒錯了。
一個曾被很多人當(dāng)成錯字的不起眼小字,其實藏著詩仙的真功夫。浩瀚詩海,還有多少這樣值得我們研究的驚艷字句曾被我們忽視?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老祖宗不欺我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