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太陰病
第二節(jié) 太陰病方證
三、痰飲咳逆、嘔逆
6、小半夏湯
【組方】:半夏一升(130克),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半夏下氣逐飲,生姜溫中降逆,故治胃中有水飲而嘔逆頭痛者。
我們把它列在太陰,而馮世倫先生根據(jù)其常主有頭痛,劃歸太陽太陰合病,特注明。均供參考。
金匱·痰飲咳嗽病28: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
金匱·黃疸病20: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jié)M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金匱·嘔吐噦下利病12: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7、生姜半夏湯
【組方】:半夏半斤,生姜汁一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nèi)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生姜半夏湯是小半夏湯的變方,于小半夏湯大增生姜用量,故治小半夏湯證而飲劇甚者。
金匱·嘔吐噦下利病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姜半夏湯主之。
8、半夏干姜散
【組方】:半夏,干姜各等分。右二味,杵為散,取方寸匕(約10克),漿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頓服之。
把小半夏湯以干姜易生姜,雖亦治嘔逆,但偏于治寒。
金匱·嘔吐噦下利病20:干嘔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9、干姜人參半夏丸
【組方】:干姜,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
此合小半夏湯和半夏干姜散為一方,逐飲止嘔俱較有力,復(fù)加人參則更含有理中湯義,故治嘔吐而心下痞硬者。丸藥效緩。但施于婦人妊娠惡阻,反較穩(wěn)妥。
金匱·婦人妊娠病6:妊娠嘔吐不止,干姜半夏人參丸主之。
【注】:婦人妊娠初始期惡心、嘔吐,一般在懷孕五六十天反應(yīng)多些,慢慢就過去了,大多不藥而愈。有的這種反應(yīng)拖很長時(shí)期,就必須治了。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胃虛寒,有留飲,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干姜溫中,半夏止嘔。方中有人參,故有心下痞硬證。
后世方家多謂半夏害胎,干姜為熱藥妊娠尤當(dāng)禁用,但常以本方治此證屢驗(yàn),并無一失。但本方并不只限于妊振惡阻,凡有此證男人亦宜用之。
10、大半夏湯
【組方】:半夏二升(260克),洗完用,人參三兩,白蜜一升。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揚(yáng)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升半。溫服一升,余分再服。
大半夏方證主脾胃虛寒嘔逆、宿食不化,常見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轉(zhuǎn)舒,神疲乏力,脈細(xì)弱等癥狀。半夏下氣逐飲,人參補(bǔ)中益氣,復(fù)用白蜜助人參以安中,同時(shí)又解半夏之毒。
金匱·嘔吐噦下利病16: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
更多內(nèi)容,敬請(qǐng)期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