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在戰(zhàn)火中萌芽,二次大戰(zhàn)中的噴氣式飛機,第二部分

          書接上文。


          15、道格拉斯 XBTD-2 毀滅者

          XBTD-2

          一架建造中的XBTD-2原型機

          XBTD-2是道格拉斯XSB2D-1的一種改進型,1943年時美國海軍要求一種兼具俯沖轟炸和魚雷攻擊的雙座機型以替代SBD和SB2C兩種俯沖轟炸機。按最初的要求設計的XSB2D-1本來性能尚可,但海軍的需求出現(xiàn)變化,于是又改為單座的BTD-1。當時馬丁公司也在開發(fā)單座艦載攻擊機,BTD-1的性能和開發(fā)中的馬丁飛機相比顯得平庸,因此產(chǎn)生了混合動力的XBTD-2。

          XBTD-2加裝了一臺威斯汀豪斯的1500磅推力WE 19-B渦輪噴氣發(fā)動機,進氣口設置在座艙后,發(fā)動機傾斜安裝以降低進氣損失,這種布局使噴氣發(fā)動機的性能難以充分發(fā)揮。XBTD-2于1944年5月首飛,但性能令人失望。不開啟噴氣發(fā)動機時最高速度只有350千米/小時,也就是說開了噴氣發(fā)動機的提高也有限,并且結構復雜。此外斜向安裝的噴氣發(fā)動機會嚴重燒蝕航母飛行甲板,而當時的甲板大多是木質的。

          XBTD-2只建造了兩架原型機項目即被取消,后來美軍選用的道格拉斯AD天襲者攻擊機仍是傳統(tǒng)活塞式動力。

          16、瑞安 FR 火球

          飛行中的瑞安FR-1,噴氣發(fā)動機進氣口在翼根處

          火球動力系統(tǒng)示意圖

          唯一一架存世的火球

          FR火球是美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噴氣動力飛機。該機設計始于1943年,由于早期噴氣發(fā)動機加速性差,不適合在航母上起降,所以采用混合式動力。FR-1安裝一臺1350馬力的活塞式發(fā)動機和一臺1600磅推力的離心式渦輪噴氣發(fā)動機,兩臺全開時最高速度為650千米/小時。

          該機于1944年6月25日首飛。1945年3月起開始裝備VF-66中隊,兩個月后部署在“游騎兵”號航母上測試,該機沒有參加過任何戰(zhàn)斗。1945年11月6日一架火球在降落時活塞式發(fā)動機失效,成為第一架僅憑噴氣式動力在航母上降落的飛機。

          火球的測試并不順利,出現(xiàn)了大量起落架事故,這可能和飛行員不習慣前三點起落架有一定關系。另外其機翼強度也存在問題,不能做大于5G的機動。隨著戰(zhàn)爭結束,原定的1000余架訂單被取消,F(xiàn)R-1最終僅生產(chǎn)了66架。此外還有三架XFR-1原型機和改進的FR-2、XFR-4各一架。

          17、容克斯 Ju 287

          Ju 287V-1號原型機

          OKB-1 EF-131外形接近Ju 287A-1,這張模糊照片可能只是一個模型

          OKB-1 140R已可被稱為蘇聯(lián)自己的設計

          Ju 287是個相當洗眼睛的設計,這架飛機的設計目的是建造一種戰(zhàn)斗機無法攔截的高速轟炸機。該機采用前掠翼,V-1號原型機在機頭兩側和機翼下各安裝了兩臺JUMO 004B噴氣發(fā)動機,由于機翼開口會導致強度不足,因此采用固定式起落架。事實上Ju 287V-1是機身和機翼布局的技術演示機,而V-2號則是高亞音速驗證機。這兩架飛機都是類似于弗蘭克斯坦的拼合怪,機身來自He 177A-5,機尾來自Ju 188G-2(也有說是Ju 388的),主起落架來自Ju 352,前起落架則來自被擊落的B-24轟炸機。

          Ju 287V-1于1944年8月首飛,雖然時速只達到560千米/小時,但操縱性能良好。在試飛中德國人發(fā)現(xiàn)翼梁和機翼組件存在過度彎曲的問題,在V-2號原型機上將以每側翼下安裝三臺JUMO 004和BMW 003發(fā)動機組成的發(fā)動機組(兩種型號組合)的方式解決這種現(xiàn)象。目前大家熟悉的Ju 287形象其實都是基于V-1號原型機,而從V-3號起機身將基于Ju 288轟炸機,起落架改為可收放型,外形變化會更大。

          歐洲戰(zhàn)爭結束時,V-1號原型機和接近完成的V-2號原型機均被自行炸毀,其殘骸連同接近80%或90%完工的V-3號原型機被蘇軍俘獲。蘇聯(lián)人利用殘骸和俘虜?shù)牡聡こ倘藛T建造了EF 131,大致相當于V-3規(guī)格并進行了有限的試飛。該機廢棄后蘇聯(lián)人又在此基礎上設計和建造了雙發(fā)的140型,這架飛機在外形上更接近V-1號原型機。

          18、費斯勒 Fi 103R 賴興貝格

          英軍繳獲的Fi 103R

          吊掛展示的Fi 103R,乘員逃生剛好對著進氣口

          Fi 103R是德國覆滅前的一個瘋癲項目,因為所謂Fi 103就是V-1飛彈,而Fi 103R就是V-1的載人自殺版本。在早期無人機研發(fā)時,往往用載人飛機改裝或者先載人試飛,成功后再轉成無人駕駛。而Fi 103R是反過來的,先有了可用的導彈,然后再考慮載人。

          當時德國人已窮途末路,V-1雖然號稱復仇武器,但命中率并不高,自然就有人想到給它加個人肉制導部件。Fi 103R在V-1上安裝了座艙和簡易操縱系統(tǒng),一架He 111轟炸機可以掛載兩架Fi 103R接近目標,在最后撞擊前駕駛員自行爬出座艙逃生。這種設定非常虛偽,因為座艙緊挨著噴氣發(fā)動機進氣口,又沒有彈射座椅,據(jù)推測生還率恐怕只有1%。

          這個項目是1944年夏天提出的,幾天內就完成了設計并且開始建立生產(chǎn)線。到10月份時已生產(chǎn)了175架標準的戰(zhàn)斗型,志愿人員則用無動力的滑翔型進行訓練。動力飛行試驗是在1944年9月進行的,但大多數(shù)飛行都以解體和墜毀告終,著名的漢娜·萊契也曾試飛這種型號并在墜毀中生還(我印象中很久以前曾在電視上看過漢娜·萊契試飛這玩意兒的片子)。因為V-1命中率低并非完全是因為制導系統(tǒng)精度不高,它的脈沖式發(fā)動機每秒爆震47次,很多V-1發(fā)射不久就被震壞甚至震散了,當然這種振動和噪音一般駕駛員也是受不了的。

          最終賴興貝格部隊于1945年3月15日解散,沒有投入實戰(zhàn)。不過就算投入實戰(zhàn)估計也是白送人命——如果不換發(fā)動機這個解體問題無法解決,而更換正規(guī)渦輪噴氣發(fā)動機自殺又顯得成本過高了。

          19、亨克爾 He 162 國民戰(zhàn)斗機

          已裝備部隊的He 162

          存世He 162實機

          He 162是德國第二種投入實戰(zhàn)的噴氣式戰(zhàn)斗機,中文讀者更青睞的綽號是“火蜥蜴”,而亨克爾本人給它起的昵稱是“麻雀”。

          He 162于1942年12月6日首飛,在戰(zhàn)敗前生產(chǎn)了300多架。實戰(zhàn)部隊的飛行員對它極不信任,對其性能貶低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他們的觀點大體上是有道理的,除了加工質量低劣外,整機設計也是基于使用劣質材料和節(jié)省工時的考慮,拿它來驗證性能數(shù)據(jù)就是拿自己命來耍。亨克爾博士從1937年起開始涉足噴氣發(fā)動機和噴氣式飛機領域,搞出了世界第一款噴氣機和第一款噴氣戰(zhàn)斗機,最后被德國空軍選中量產(chǎn)的竟是這么個玩意兒,真是造化弄人。

          從外觀看He 162還是頗具現(xiàn)代感的,我以前做過一個帶發(fā)動機結構的模型,相當精巧。

          20、麥克唐納 FH 鬼怪

          飛行中的FH-1

          存世FH-1鬼怪

          FH是麥克唐納1943年為美國海軍設計的雙發(fā)噴氣戰(zhàn)斗機。原型機最初命名為XFD-1,后來麥克唐納在美國海軍型號標識系統(tǒng)中的D改為H,生產(chǎn)型名稱變化為FH-1。

          第一架XFD-1完成時,只有一臺噴氣發(fā)動機可用。設計人員對飛機很有信心,1945年1月26日該機僅靠一臺發(fā)動機完成了首飛。

          FH是美國海軍第一架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純噴氣戰(zhàn)斗機,也是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第一架噴氣戰(zhàn)斗機。由于戰(zhàn)爭結束,該機測試耗時較長,量產(chǎn)型機1947年才裝備部隊,包括原型機只生產(chǎn)了62架,并且很快退出現(xiàn)役。

          其后續(xù)型號F2H女妖是草縣戰(zhàn)爭中美國海軍主力噴氣艦載戰(zhàn)斗機,而后來越南戰(zhàn)爭中大量使用的麥克唐納F-4則沿用了其鬼怪綽號。

          21、霍頓 Ho 229

          1945年測試中的V-2號原型機

          V-3號機長期被拆解儲存,狀況非常糟糕

          2008年諾斯洛普·格魯曼建造的Ho 229全比例復制品,但原品修復似乎仍遙遙無期

          終于到了玄幻一般的Ho 229,按照生產(chǎn)商的名稱這個型號也被稱為哥達 Go 229。Ho 229最初是為了滿足1943年戈林提出的3X1000轟炸機計劃的要求,即時速1000千米/小時、載彈量1000千克,攻擊范圍1000千米。德國航空部注意到該設計驚人的高速性能,因此要求加裝兩門30毫米火炮以便承擔戰(zhàn)斗機角色。

          第一架原型機于1944年3月1日進行了無動力試飛,但因為試飛員在降落時忘記收回一根額外的儀器安裝桿而墜毀。第二架安裝JUMO 004噴氣發(fā)動機的原型機于1945年2月2日首飛,當天的第二次飛行降落時損壞了起落架。據(jù)說該機操縱品質很好,只有中等程度的側向不穩(wěn)定問題。但V-2號機在2月18日的第三次試飛中因發(fā)動機起火機毀人亡。

          德國戰(zhàn)敗后,V-3號原型機被美軍俘獲并保存至今,這架飛機是預生產(chǎn)型的模板,尺寸比前兩架大一些。

          Ho 229是第一架噴氣飛翼機,也是第一架擁有類似雷達隱身技術的飛機。不過這是無心插柳的巧合,Ho 229外形光順,雷達截面積較小。并且據(jù)霍頓兄弟戰(zhàn)后回憶,該機使用的木材粘接劑中含有碳屑,剛好可以吸收當時英國預警雷達常用的20-30兆赫頻段電波。

          無論如何,在當時弄出這么一個東西實在太過超前了,很難想象它居然真的飛起來了。

          22、聯(lián)合-伏爾梯 XP-81

          早期安裝的梅林液冷活塞發(fā)動機

          XP-81動力系統(tǒng)示意圖

          安裝T31-GE-3渦輪螺槳發(fā)動機的XP-81

          聯(lián)合-伏爾梯于1943年提出混合動力遠程戰(zhàn)斗機概念,1944年2月美國陸航向其訂購了兩架原型機并給予XP-81編號。這種飛機在機頭安裝一臺渦輪螺槳發(fā)動機,機身安裝一臺渦輪噴氣發(fā)動機,設想巡航時使用渦輪螺槳發(fā)動機,起降和戰(zhàn)斗時再打開噴氣發(fā)動機。

          首架原型機完成時,渦輪螺槳發(fā)動機尚未完成,于是拆了一架P-51D野馬的整套動力單元替代。該機于于1945年2月11日首飛,性能良好,記錄時速達到740千米/小時,也就是說該機足以毆打包括末日設計在內的一切日本飛機。然而隨著美軍占領塞班和關島,陸航不再需要遠程戰(zhàn)斗機,該機已經(jīng)注定完蛋。

          后來XP-81又安裝了渦輪螺槳發(fā)動機,成為美國第一架成功飛行的渦輪螺槳飛機。然而渦輪螺槳發(fā)動機性能不如預期,輸出功率與最初試飛用的梅林發(fā)動機相當,性能沒有本質提升。整個項目在1947年取消。

          23、貝爾 XP-83

          XP-83

          美術作品中的XP-83

          早期噴氣機油耗驚人,續(xù)航能力很差,1944年3月美國陸航要求貝爾公司設計一種遠程護航噴氣戰(zhàn)斗機。貝爾XP-83延續(xù)了P-59的布局,但尺寸更大以容納更多燃油。

          該機于1945年2月25日首飛,試飛一直持續(xù)到1947年。除了航程較長外,該機其他性能甚至比不上P-80,項目最終被取消。

          24、寇蒂斯 XF15C

          XF15C首架原型機

          存世XF15C,根據(jù)1號機的試飛數(shù)據(jù)改為T型尾

          XF15C是美國海軍的混合動力艦載戰(zhàn)斗機,研制始于1944年,和瑞安FR火球的需求和思路基本相同。只是火球設計考慮能在輕型航空母艦上使用,而XF15C則立足于大型航母。因此其機體相當大,機頭的活塞式發(fā)動機功率為2100馬力,噴氣發(fā)動機推力為2700磅,從理論上說這架飛機將是美國海軍最快的戰(zhàn)斗機。

          第一架原型機于1945年2月27日首飛,當時沒裝噴氣發(fā)動機?;旌蟿恿υ囷w要遲至4月份,幾次后首架原型機就因為噴氣發(fā)動機故障墜毀了。第二三架原型機的試飛一直持續(xù)到1946年末,操縱性能良好,最高時速達到755千米/小時,航程也是純噴氣式的FH鬼怪的兩倍。

          然而隨著渦輪噴氣發(fā)動機日漸成熟,美國海軍對混合動力失去興趣,該機最后無疾而終。

          25、米高揚-格列維奇 I-250

          飛行中的I-250

          I-250結構圖

          1944年初蘇聯(lián)已了解到英美正在開展噴氣式飛機研究,而德國的噴氣戰(zhàn)斗機很快將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因此要求各設計單位研制新型高速戰(zhàn)斗機。

          鑒于此前沖壓發(fā)動機試驗的問題以及渦輪噴氣發(fā)動機技術儲備不足的現(xiàn)狀,米格局決定采用混合式動力。I-250采用傳統(tǒng)下單翼布局,機頭安裝一臺1650馬力活塞式發(fā)動機,機身安裝一臺推力2.9千牛的VRDK噴氣發(fā)動機。所謂的VRDK發(fā)動機其實類似于意大利卡普羅尼-坎皮尼 N.1的熱噴射引擎,活塞式發(fā)動機后部有一個離合器,通過齒輪箱和延長軸帶動噴氣發(fā)動機的壓氣機。

          I-250于1945年3月3日首飛,第一架原型機曾在6700米高度達到820千米/小時速度,可以說是相當給力。但是當時已經(jīng)是1945年7月,比較成熟的德國噴氣發(fā)動機到手后,再發(fā)展混合動力飛機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I-250也被稱為米格-13,但并非正式名稱。

          26、蘇霍伊 SU-5

          蘇霍伊 SU-5

          SU-5結構圖

          SU-5在早期被稱為I-107,和米格局的I-250是同期產(chǎn)品,設計思路也相近。

          SU-5安裝的VRDK發(fā)動機啟動后可在三分鐘內將時速提高100千米,但只能工作10分鐘,然后就成為死重,當然米格I-250也一樣。該機于1945年4月6日首飛,在4350米高度曾達到793千米/小時速度。該項目在兩臺活塞式發(fā)動機損壞后終止。

          SU-5比米格I-250更早出局,除了性能略遜之外,恐怕還有高層背景遠遜米高揚的原因。

          27、NAMU TD2N 戈耳工

          TD2N無人機

          1943年美國海軍航空局設計了戈耳工III導彈,用來打擊重型轟炸機和地面目標,該計劃因發(fā)動機不合格而取消。1944年11月美國海軍飛機改裝部門(NAMU)在此基礎上制造了一種簡化版的空射靶機,其主體為木質結構,安裝一臺威斯汀豪斯噴氣發(fā)動機。

          TD2N時速為800千米/小時,采用預設航線與無線電指令指導組合控制,如果沒被擊落可以使用降落傘回收。該機于1945年6月27日完成動力試飛,后因海軍編號系統(tǒng)改變重新命名為KDN-1。

          該項目后因威斯汀豪斯發(fā)動機的持續(xù)發(fā)展問題而取消,只生產(chǎn)了19架。

          28、空技廠 MXY-7 櫻花22型

          櫻花22型

          存世櫻花22型實機,注意機尾側面的進氣口

          使用火箭的基本型櫻花11型自殺機的改進型號,將火箭發(fā)動機替換為ツ11型熱噴射引擎,用小型活塞發(fā)動機帶動壓氣機運轉。該機使用高速的銀河式轟炸機掛載,翼展更小,彈頭重量也降為600千克。

          櫻花22型于1945年6月首飛,在戰(zhàn)爭結束前生產(chǎn)了50個機體,但配套的ツ11發(fā)動機只有20個。這種自殺機沒有參加實戰(zhàn),事實上其第二次試飛就造成了機毀人亡的后果。

          29、中島 橘花

          準備試飛的橘花

          部分修復的存世橘花實機

          橘花是梅塞施密特 Me 262的再設計版,用途是對艦攻擊,尺寸更小,外形上也有所變化。由于發(fā)動機推力不足,且使用劣質松根油燃料,其最大速度只能達到677千米/小時。

          橘花于1945年8月7日首飛,飛行時間為12分鐘,為保險起見一直放著起落架。

          然后日本就投降了。


          好了,二戰(zhàn)中的噴氣機就介紹完了??赡芎芏啻蠹沂煜さ男吞柌辉谄渲?,不過開篇咱們就說明了的,以首飛時間為準。所以不要再問“為什么沒有XXX”,我還要問一句為什么它不在八一五之前上天呢。至于那些到今天都沒上過天甚至從沒離開過二維平面的神怪項目,那種東西說實話沒啥討論價值。

          評論請點擊此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日本第五代。 三菱 X
          千奇百怪的航空器(22.04.01)
          米格-21戰(zhàn)斗機簡介
          風暴鳥——Me 262的歷史與現(xiàn)實【轉自空軍之翼】
          “二戰(zhàn)”后大放異彩的渦噴發(fā)動機和它的致命缺點
          二戰(zhàn)中敗在了數(shù)量上的噴氣戰(zhàn)斗機—非凡的梅塞施米特Me 26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