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 口 采 風

          西 口 采 風

                                              燕治國

           西口采風之一:             

          走 包 頭

                         (走過庫布齊沙漠——燕治國

                  在河曲老家生活了三十年,山熟水熟,人就更不消提起。出門來老者為叔叔大爺,小則兄弟姊妹,山窩水畔,渾然一家。若問祖上,都是些走西口的窮漢,不提也罷。我家住在黃河岸畔,父輩們砌的青石窯洞,就穩(wěn)穩(wěn)地立在黃河邊兒上。

          河那面是內蒙古的地盤,說是走出去二三百里,有大地方名字叫作包頭。鄉(xiāng)人說起包頭來,唾沫星兒直濺,倒好象他們與那地方有著割不斷的干系。父親說他走西口去過那里。父親說我爺爺我老爺爺走西口也去過那里。一村里的叔叔大爺們都說:嘿!包頭城那猴毛地方,那猴毛街,那猴毛門面,閉住眼睛也能摸得見!

                 可惜頭三十年里我沒有去過包頭。先是讓大人把一顆腦袋剃成沙鍋套爐圈模樣,在河邊瘋了一般玩耍,后來上學了,就撞上大躍進大煉鋼鐵三年困難十年動亂了。人坐在自家炕頭尚且不得安然,哪里還敢胡走亂串出遠門!

                 以后調到省城,忙安家忙編稿一忙忙了十幾年,自己覺得精神還不錯,不想倒把頭發(fā)忙白了,倒把脊背忙彎了。想起來人生路已經(jīng)走了多一半,尚有一樁心事未了。便趕緊打點行裝,徑往西口外去了。

                 包頭不小。區(qū)與區(qū)之間,竟然一隔就是四十里。我沒有去新建的青山區(qū)和昆都侖區(qū)。我就泡在舊包頭所在的東河街上,一步一步去尋覓山西父老的足跡。我想知道他們最早的行蹤。我想知道他們在這里留下了怎樣的艱辛與業(yè)績。我想知道山西人的子孫們,何以對這塊土地有著那么深厚的情和意。

                于是我知道了四百多年以前,這里還是蒙古人的一片牧場。這里山高樹密,流水潺潺,當太陽升起時分,便有一群群野鹿來泉邊飲水。那時候沒有包頭。有牧人和過路的喇嘛看見奔跑的鹿群,銳聲呼喊:包克圖!包克圖!

           最早來“包克圖”落腳種地的,是河曲縣的劉寶劉柱等人。河曲縣自古以來窮山惡水十年九旱,人活在那里,就如坐在火鏊上一般。于是劉氏兄弟就跑出來了,就跑到包克圖來了。誰也不知道他們當年是怎樣和蒙古人打交道的。他們的名字能留下來,是因為當時一人占了一塊地盤,村名就叫做劉寶窯子和劉柱窯子。多少年之后,兩個窯子里炊煙裊裊,人歡馬叫,一派生機。

           時在明嘉靖年間,包克圖屬土默特萬戶阿勒坦汗治下。

                 大約一百多年以后,康熙皇帝第三次征討葛爾丹。清兵后面,跟了一大群精明的山西買賣人。帶一點茶布水煙糖,換回來蒙古人成群的牛馬駱駝羊。自此山西人就不肯罷手了,買賣越做越大。有代州老鄉(xiāng)學了河曲劉氏兄弟的樣兒,狠聲說道:狗的哪里的黃土不埋人!從今往后,爺們就住在這兒了!于是搭房租地,圈起來好大一個“代州營子”。

                 康熙末年,定襄鐵匠梁如月挑了他的謀生家具,晃晃悠悠地來到這個被人隨意稱作泊頭的小地方。烘爐一點,生意興旺。蒙古人高興地沖他喊:紅臉梁,賽拜奴!紅臉梁后來創(chuàng)建了“如月號”和“如月鼓房”,成為包頭第一家經(jīng)營鼓杠花轎的莊號。直到光緒三十年,大水刮了西包頭,“如月號”卻莫名其妙地被火燒掉了。有民謠唱道:火燒如月號,水刮德茂興。大水刮了個回回館,刮走個跑堂的人……

                 那時候從祁縣來了個喬貴發(fā),伙同徐溝縣大常鎮(zhèn)的秦肇慶,在西腦包開了一間不起眼的小鋪面。門簾兒一挑,不過賣些菜籽草料豆芽燒餅之類不值錢的小玩意兒。不想偶然由糴糶黃豆發(fā)了財,一鼓作氣鬧騰起個“復盛公”。于是就有了“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的說法。幾百年世事蒼桑,以后的包頭幾乎就是喬家的天下。公元1989年的某一天,有一位姓余名秋雨的上海文化人,剛剛知道喬家一點小故事,即大聲疾呼曰:抱愧山西!害得山西人的子孫們,不得不羞羞答答地回應道:抱愧先人!

                 包頭第一家旅蒙商號“永合成”,是由定襄縣智姓與梁姓兩人開辦的。二位氣勢非凡,剛剛在包頭一條小巷里站住腳跟,便趕著駱駝往后山往外蒙古做買賣去了。從此山西人成群結隊往口外跑去。說是口外遍地都是寶,整個兒一個養(yǎng)活窮人的地方。說是后套肥富,一去便把人套住了。晉中和忻定原一帶人腦瓜靈活,嘹亮地呼喊著“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動人口號,一舉結成代州、忻定、祁太、交文等同鄉(xiāng)社團,做買賣開字號幾乎就成了他們的專利。而西八縣的邊民們,于買賣一竅不通,只好靠拉船種地刨甘草賺飯來吃。好在莊戶人知足,只要肚兒不餓就行。也有不服氣的,比如河曲陳家,猛不防就創(chuàng)立了包頭第一家專營皮毛的公義店。

                 散落的商鋪,慢慢歸攏為包頭村。到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包頭改村為鎮(zhèn)。六十年之后,由駐大同總兵馬升主持,修筑了包頭城垣。此時包頭人口兩萬余,山西人開的錢莊銀號有四十多家。有太谷楊有能父子,一口氣開設了雙發(fā)公、雙盛義等十大雙字號。此后短短幾十年,包頭人口劇增,城里商號一家連著一家,城外黃河里檣桅如織,船筏成片。包頭成為塞外無可取代的水陸通沖商業(yè)重鎮(zhèn)。而生活在這里的山西人,錢財之多,作用之大,地位之高,令人扼腕咋舌!

                漫步包頭街上,尤如是回到家鄉(xiāng)一般。不知是內蒙學了山西,抑或是山西學了內蒙,一樣樣的口音,一樣樣的打扮。一樣樣的飯食,一樣樣的鄉(xiāng)俗。問包頭有多少晉人,或說十之六七,或說一停里至少半停。問后人想回家鄉(xiāng)否,答曰以后再說。滿街里響著二人臺曲調,巷深處是老年人在“打坐腔”。絲弦響處,把個《打金枝》《牧羊圈》《算糧》《登殿》唱得聲情并茂字正腔圓。有蒙人來往,話音亦為晉腔。漫翰調好聽,分明是蒙漢文化的結晶。唯飲酒個個海量,吾輩是再也趕不上他們了。

          倘有大家手筆,真該寫寫不同凡響的包頭城。

          西口采風之二:

          晉人馮苓植

                                                                                  (燕治國與馮苓植)

          那年三月一日,我從河曲老家啟程,經(jīng)古城過納林穿越兇險的壩梁,之后到包頭去了,到巴彥淖爾去了。其時黃毛旋風刮起,五原下雪,臨河地震,真把人駭?shù)貌惠p。心想就打馬回朝,以求老來平安吧,叵耐倔勁上來,一蹦子又竄到銀川去了。沿途遍訪晉人后裔,走西口的奇聞怪事裝了一腦子。夜來把酒自思,收獲已在預料之外。即刻打點行裝,乘車南歸。車上大睡一覺,醒來時賀蘭山烏拉山已然消遁,大青山就在眼前了。突然想起晉人后裔中,有一人不能不訪,有一人不能不見。遂將漂浮的心塞回胸腔,急匆匆趕往呼和浩特。

                 要訪要見的人,名叫馮苓植。馮君半生流落后套,把晉人蒙人駱駝沙漠芨芨草紅柳叢描摹得出神入化味道好極了。他生于四川長于北京又在內蒙古讀書謀生,若問家鄉(xiāng)何處,肅然答曰:山西代州人氏!其先輩馮子義,晉北才子矣。生前文名一如桐城姚鼐,且與林則徐過從甚密。馮林兩家族譜,曾經(jīng)費孝通先生考證,且由此推斷過隔代遺傳理論。其祖父官至七品,辛亥風暴一起,即棄印擁戴閻錫山,與傅作義趙承綬王靖國諸位同為閻氏膀臂。民國初年到內蒙,馮公鼎力扶助旅蒙晉商,建廠筑路,功在不沒之列。其伯父系閻錫山“十三太保”之一,其姑父擔任過閻錫山政府之秘書長。外祖父曾為晉北大有名氣的中醫(yī)大夫,之后旅蒙經(jīng)商,想來家產(chǎn)在萬貫以上。

          到了呼市,電話打到馮家宅第。提及登門造訪,馮兄堅辭不納。他說二老病重臥床,他本人晝夜陪侍,衣衫凌亂,更兼蓬頭垢面,如此這般,難能面見家鄉(xiāng)來人。

          “明天待我稍事打扮,即去看你,好嗎?”他說。

             第二天一早,寫過《阿力瑪斯之歌》、《神秘的松布爾》的山西人馮苓植,著西裝戴禮帽到我下榻之處。問及近況,他說不提也罷。母親已成植物人,老父又患不治之癥。剩下的事,便是把二老妥善運回山西,安葬在家鄉(xiāng)的泥土里了。

          他說:“我們這個家族,連我和我的孫子輩,一共是五代人生活在口外了。我長久以來就有一個想法,想以我們這個大家族為線索,以口里口外為背景,以文學的形式來反映一下山西近代史。這部歷史很復雜,不是單純地用紅與黑、好人與壞人就能概括了的。祖父生前給我講述過好多鮮為人知的舊政府舊軍隊的內幕故事。也講述過他與孫中山宋慶齡以及好多共產(chǎn)黨人的交往情況。山西的馮家是一個很有寫頭的家族。有些資料很珍貴,不寫出來實在是太可惜了。此外我在口外生活幾十年,對于晉商之精明能干和勤苦樸素深有感觸。山西商人或官宦人家再有錢,家規(guī)都是很嚴的。每天至少要吃一頓粗糧,不準欺負平民子弟。媳婦們的衣著打扮都有一定之規(guī)。我以為戰(zhàn)后日本的許多經(jīng)營謀略,是從山西住字號的商人那里學來的。比如敬業(yè)精神,比如經(jīng)商規(guī)則,比如對于高級公務員的要求等等。山西人有一種很獨特的、甩不掉的家鄉(xiāng)情節(jié)。不管到了哪里,不管出去多少年,飲食習慣改不了,語言改不了,腦子里的鄉(xiāng)規(guī)鄉(xiāng)約改不了。我沒有在山西生活過,但買東西總喜歡跟人家講價錢。這是由于從小就接受了父輩們關于一個錢要掰成兩半兒花的教誨。家鄉(xiāng)的力量大啊,那種傳統(tǒng)的因襲力量,無時無刻不在約束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后套本土人氏極少,大部分是從山西、陜西、河北過來的窮苦人。他們不識多少字,但是把內陸那種原始的文化都帶過來了,都有一套一套的禮教。河套發(fā)生過無數(shù)帶有蠻荒傳奇色彩的故事,內里似乎都滲透著一種傳統(tǒng)的道德責任或者諸如生大于死之類的封建文化內容。所有這一切,都長久地困擾著我,迫使我必須寫出一部有聲有色的多卷集的大作品來?!?/p>

          我默然無語。是年,我剛從繁雜的編務中轉到文學院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此次遠行,正是為往后潛心寫作作準備的。悲涼的走西口曲調,在我心中縈回有年了。我與馮君,都是走西口人的后代。盡管經(jīng)歷功底不同,往后筆墨,大概都要潑灑在八百里河套了。面對直率的馮兄,我將想法和盤托出,且說:走西口是一部千百萬貧苦農民的流浪遷徙史;是一部山西父老鄉(xiāng)親不屈不撓的開拓創(chuàng)業(yè)史。也是一部蒙漢民族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個領域的交流融化史,又是一部風流浪漫的情愛情歌史。馮君大以為然,且出謀劃策,大聲吶喊道:風流浪漫帶點城市味,不妨界定為蠻荒或者荒野史。被貧困所逼的山西人,餓著肚子,離別親人,勇敢地走出家門了!他們不回頭,不掉淚,帶著內陸的文明,向人跡罕至的蠻荒的原野挺進,去開拓中華民族的疆土,去開拓美好的未來,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壯舉啊!那時候的后套,雜草叢生,狼奔虎竄,走西口的人,是冒著生命危險去謀生的?!耙院犹罪垼偷媚妹鼡Q”。當生命變成一種賭注之后,人的頑強的求生本能就凸現(xiàn)得更加富有色彩了。勞苦之余,他們會去追求一種野性的享受。這就有了許多撕心裂肺催人淚下的情愛故事!

                馮苓植先生激動起來。他說,山西人真是了不起,他們永遠不會向貧窮低頭。千百萬走西口的人們,正是山西人開拓美好生活的先驅。山西人在河套開挖了楊家河沈家河灌渠。幾百年來,黃河水正是通過這些縱橫交錯的渠道灌溉著河套地區(qū)的千里沃野。為了紀念他們,后套曾經(jīng)有以山西河曲人名字命名的米倉縣。山西商人有著一種百折不撓的敬業(yè)精神,有種超前的商業(yè)意識。當年他們趕著駱駝,除走遍內蒙古大地之外,還走到外蒙古的大庫倫,走到阿拉木圖,與當?shù)乩相l(xiāng)成了知心的“相與”,買賣做得很大很大。其時兵匪混戰(zhàn),軍隊糧餉幾乎都是由晉商支墊的。從義和團運動到辛亥革命,一直到以后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晉商都慷慨解囊,捐助了大量的錢財,為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山西應該記載他們的功績,應該給走西口的人們立一塊豐碑!山西人不應該把走西口唱得凄凄慘慘切切,走西口的主旋律應該是威武雄壯的。走西口就個人行為來說,當然是為了謀生。但當他們形成一個龐大的群體后,其意義就不僅僅是吃一碗飽飯的問題了。中華民族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多少是由山西人親手開墾的?。∩轿魅藢ν馐情_拓型的、敬業(yè)型的、奔放型的。流落在外的山西人,吃過不少苦,受過不少罪,但他們沒有給家鄉(xiāng)丟臉。他們對家鄉(xiāng)充滿了崇敬和思念。在內蒙古,有好多人家墻上掛著山西地圖。在街頭你隨便問一些孩子老家在哪里,他們都會驕傲地告訴你:山西!

                 馮苓植先生每次回山西,都感到激動不已。他站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大聲呼喊,創(chuàng)作激情尤如大浪般涌來。他說,他渴望老來回歸故土。腳踩著家鄉(xiāng)的泥土,心里就平靜多了,踏實多了。他十分羨慕生活在山西的作家們,他認為山西作家應該有更大的作為。如果一時下不了筆,不妨走出來,認認真真地吃點苦,受點罪,或者就會有一種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了。至于他自己,將在有生之年全身心地寫幾部關于山西人的大書。比如馮氏家族,比如晉商,比如表演藝術家“水上漂”等人的飄泊流浪史……。

          兩個山西人,把話說到午時三刻。承內蒙古作協(xié)扎拉嘎胡主席敖斯爾副主席熱忱款待,午飯時將河套宴酒喝得底兒朝天。蒙漢兩族作家把酒閑聊,話題不離走西口。有秘書長郭永明君相陪,蒙語講得流利至極。問老家何處,卻也是晉人血肉。馮君開懷一笑,大聲喊道:老鄉(xiāng)相聚,醉又何妨!于是眾人舉杯,又喝干一壇蒙地佳釀。

          西口采風之三:

                                                聽   歌                                                                 

            攜帶著滿身塵土,我坐在內蒙古杭錦后旗河曲老鄉(xiāng)的炕頭上聽歌。

            陽光從寬敞的窗戶里灑進來,滿屋的人猶如披了一身金色的鎧甲。爐火正旺,水汽把壺蓋兒頂?shù)脫溥険溥曛表?,閨女媳婦們忙著倒茶遞煙,后生們轉眼間就提出來一籃子河套二鍋頭。我對村里的歌手說,二牛,唱吧。二牛用牙咬開酒瓶蓋兒,一口氣喝下大半瓶二鍋頭,隨后把頭一揚,唱了一支漫翰調:

          喂的一個草雞草雞不下一個蛋,

          為的一個朋友呀?jīng)]吃一頓飯。

          喂的一個草雞草雞不吃一顆米,

          為的一個朋友呀?jīng)]喝一口水。

                曲調委婉回旋,令人聞之動容。蒙古風味的漫翰調,用蒙語唱出來更加動聽。二牛咕嗵咕嗵喝下一碗加了鹽的磚茶水,說,我再給你唱個絕的:

          三十三顆蕎麥依仁依松達楞太,

          再好的妹妹忽尼混拜。

          毛日呀呼奎拿鞭鞭打。

          努呼日依日奎捎上一句話。

            這是兩首河曲民歌,不用翻譯,我知道原來的唱詞是:

          三十三顆蕎麥九十九道棱,

          小妹妹再好是人家的人。

          馬兒不走拿鞭鞭打,

          朋友不來捎上一句話。

                 走西口的后人們,把老家的山曲兒改造成蒙漢混雜的漫翰調。

                 一村老少,都說他們是山西省河曲縣人。問家鄉(xiāng)是什么模樣,回答說城邊有一條黃河,河畔有一座河神廟。老祖宗們跑口外沿著黃河往上走,一直走到后大套,便在河邊住下來,延續(xù)至今,年代長的繁衍到十一二代,年代短的,也有三四代了。

                 我請二牛唱一支河曲民歌。他說,詞兒都會,就是不會唱調子。我給眾人哼了幾段《走西口》,炕上的老人們抽抽噎噎地哭開了。說,還是家鄉(xiāng)的調調地道入耳。他們說,走口外人唱《走西口》.能連著唱一天一夜,不像如今的人,只浮皮潦草地唱上幾截截兒,有些詞還是自己瞎編的。那能算個《走西口》?那甚也不叫個甚!他們說。

                 走時,一村老小把我送到村旁黃河畔。一位老者從二牛手里要過酒瓶子,往大河里倒一半,另一半灌進肚子里。酒酣耳熱之際,老者面朝黃河,撲通一聲跪下了。

                 村人肅然。聽河邊嗚鳴的風聲,看河水嘩嘩地流往老家去。

                 我的心中,頓時響起一支蒼涼悠遠的老歌。

          西口采風之四:

          看    戲

                            

                 依了熱心人的指點,我走進包頭市東河區(qū)南圪洞巷,去尋訪一位叫孫士俊的老人。孫士俊是山西祁縣人,少小離家,在喬家復盛公字號里當了幾十年伙計。前些年山西電視臺赴內蒙古拍攝由本人撰稿的三集專題片《內陸九三——走西口》時,老人積極配合,提供了不少鮮為人知的資料。我這次來,順著藤兒摸瓜,省卻了不少麻煩。

                 南圪洞緊挨著著名的定襄巷。一進巷口,便聽見一片絲弦鑼鼓聲。越往里走,響聲越大,且有生旦凈末丑吼作一團。駐足一聽,竟是一派晉劇腔調,把人立時就牽扯回三晉大地。我到太原二十年,沒看過一場晉劇。有時候很想看一場,一想到又要坐車又要買戲票,馬上便終止想法,坐下來靜靜地讀幾頁書。在我的記憶里,似乎沒有買戲票的記錄。小時候看的是野場子,劇團來了,村里管吃管喝,娃娃們只管往人群里鉆就是。后來上了中學,儼然成了有文化的人,也就不好意思往戲場里擠了。再往后,進了縣文化局,看戲成了正常業(yè)務,買票跟我更是不搭邊界。

                 不想在口外的南圪洞里遇上晉劇班。我來了,晉劇班子就用這樣熱烈的鼓板迎接我。我想,這是老天讓我過一次戲癮啊。

                 在大院深處找到孫家,戲班子正在他家南房里唱得熱鬧。我想孫家氣派果然不凡,竟然能唱得起堂會。由此想到祁縣喬家大院,當年不知道紅火成甚么模樣。

            孫老把我引到南房,笑嘻嘻地說,諸位停了吧,老家的人看望咱們來了。一屋子的人一齊用熱辣辣的眼光盯住我。一屋子的人都說,他們祖籍山西,都是些跑口外人的后代。

           孫老說,他們年輕時就組成了這個業(yè)余晉劇班子。一到周未和節(jié)假日,人們便聚集在一起紅火紅火。一來忘不了家鄉(xiāng)的戲,二來是怕孩子們把山西忘掉了。如今大家退休在家,聚會的機會就更多一些。包頭人管這種娛樂叫“打坐腔”。像這樣的晉劇班子,包頭城里至少有幾百個。每個班子都有絲弦鑼鼓,都有自家拿得出去的好角兒。

                孫老說,他不會唱,他為大伙提供房子。人們一來,他就把兒子媳婦攆走,等紅火完了,再讓他們回來收拾家。

                那一天我沒問復盛公的事。老鄉(xiāng)們聽說我想看戲,便演了一段《打金枝》。絲弦鑼鼓昂揚,唱念做打認真。等到離開孫家時,包頭夜空的小星星,一個個笑瞇瞇地瞅著我。

          西口采風之五:

          讀        酒              

          我在內蒙古采訪時少不得天天喝酒?;蚴歉鹘缗笥蜒缯?,或是山西老鄉(xiāng)招待,從河曲到銀川,行程幾千里,大抵領略了一番內蒙古朋友所說的“酒文化”。酒的品種很多,我在飯局上見到的一概是烈性白酒。高粱燒和鄂爾多斯老白干勢如烈火,就連度數(shù)稍低一些的包頭二鍋頭和河套宴酒,也能把人點著了。只有和蒙古兄弟聚會時,才能喝到又酸又甜的馬奶子酒。

          在口里我勉強算一個能喝酒的人,到了口外,一見到那種轟轟烈烈的喝酒陣勢,立刻便藏頭藏尾,再不敢有絲毫的張狂了。朋友們在桌旁盡興,我便默默地來讀“酒文化”。

          內蒙人喝酒,真是既有滋有味,又有聲有色。凡正式宴會,姑娘們又獻哈達,又唱祝酒歌,客人哪有不醉的呢?蒙古族祝酒歌有千首萬首,我聽到的一首是:

          把那純潔的哈達,

          謝了各方的圣靈。

          把那豐盛的祭品,

          謝了上蒼的神明。

          把那首席的全羊,

          擺在親朋的正中。

          把那純香的美酒,

          斟滿閃光的銀盅。

          在上各尊各位,

          請接受我們崇高的盛情……

          若是朋友聚會,氣氛更是隨和熱烈。幾個人圍坐在一起,酒都盛在大碗里。酒歌隨喝隨唱,歌詞都是即興創(chuàng)作。比如在準格爾旗沙圪堵鎮(zhèn)喝酒時,一位年輕人對著我唱道:

          燕大哥第一次來見面,

          河曲和準格爾是兩交界。

          第一次見面有點生,

          不管生不生咱先喝上兩盅。

          喝了燒酒唱幾聲,

          也讓人知道你是個文化人。

          不唱三聲你唱兩聲,

          別叫人家說咱沒出過門……

          內蒙古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馬奶子酒是蒙古人的創(chuàng)造,而白酒,則是走西口的山西人帶進去的。

          酒文化里,浸泡著一部沉甸甸的歷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翻過長城穿越草原——走西口之問
          真實歷史:走西口的悲情細節(jié)
          ——《實錄走西口》代前言
          晉商鏢局和走西口
          膾炙人口的陜北民歌《走西口》,說的是哪里?請看歷史上真實的走西口
          山西二人臺 《走西口》 田納西圓舞曲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