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琴川河的通江橋一路向西,便是辛峰巷。辛峰巷內,有炳靈公殿、燕園和蔣泂宅,后來,前外貿部長李強也住在這條巷子里。
燕園在辛峰巷中段,東鄰炳靈公殿,俗稱“靈公殿”,一座道教廟宇,是祭祀火神的廟宇,中有戲臺,過去每年都有廟會,紫金街擁堵難行,熱鬧非凡。廟會的事,只是聽說而已。我親見的熱鬧是六十年代初,靈公殿里開“破除迷信展覽”。各式迷信活動,及其危害,花花綠綠陳列得目不暇接。最吸引人的是叫來一個巫婆,表演“上轎”“關亡”,她念念有詞,手舞足蹈,拆穿巫術這面西洋鏡。它的表演,轟動一時,城里城外的人都去看新奇,比去戲院看演戲還要有吸引力。
燕園是清乾隆東閣大學士蔣溥之子、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園西即為蔣元樞的從父蔣泂舊宅。乾隆四十五年,時任福建臺澎觀察使兼學政的蔣元樞,渡海遇險,回常熟后,即在蔣府舊宅東側辟建園林,并供海神天后于其中,名為蔣園。蔣元樞因其父親蔣溥與祖父蔣廷錫兩代內閣大學士,家世豪富,筑園極其精良,如窗欞、欄檻等都用名貴的紫檀、楠木雕刻而成。此園傳到長子蔣繼煃手里,一次賭博,將花園輸與他人。道光九年,另一支蔣氏,明烈士蔣欽后人、泰安縣令蔣因培出資收回,大加修葺增飾,并請疊石名家戈裕良用本邑虞山黃石在園中疊成假山一座,取名“燕谷”。燕谷如真山幽谷,巧奪天工,洞壑中有清澈的池水,園名大著,園因此更名“燕園”,又名“燕谷園”。道光二十七年,園為邑人知縣歸子瑾購得。光緒年間,燕園重歸蔣家,元樞玄孫蔣鴻逵收回,其所著《吾好廬詩抄》中稱“園林逢舊主”。晚清,燕園于1908年為曾任光緒外務部郎中的張鴻購得,故又稱張園,張鴻自號“燕谷老人”。張鴻著作多種,反映晚清史實的文學名著《續(xù)孽?;ā吩诖藞@完成。
燕園是常熟眾多古典園林之一,劃分為三區(qū)。入門為一區(qū),利用直橫兩廊以及其后的山石,使園景隱約幽深,使人有深邃不可測之感。東有荷花池,“七十二石猴”假山,山石嶙峋,別有天地。假山之東有高低錯落的磚梯與修竹構成“詩境”,由此北入賞詩閣,再進為臨水石船,名曰“天際歸舟”。由東西橫廊至“五芝堂”為第二區(qū),五芝堂為昔日園主人迎會親友之所,在堂前置“燕谷”假山一座,五芝堂后為第三區(qū),是園主人生活居住之處,中亦用假山與五芝堂相隔。園內有五芝堂、賞詩閣、三嬋娟室、天際歸舟、童初仙館、詩境、燕谷、引勝巖、過云橋、綠轉廊、佇秋、冬榮老屋、竹里行廚、夢青蓮花庵、一希閣、十樓,這是燕園十六景,諸景中尤以“燕谷”假山為最,峻險清奇,與蘇州環(huán)秀山莊、揚州小盤谷、如皋水繪園相頡頏,為園藝家所贊賞。
常熟蔣氏族系:蔣棻﹙明末進士,縣令﹚—蔣伊﹙清初進士,河南提學副使﹚—蔣陳錫﹙進士,云南布政使﹚蔣廷錫﹙進士,雍正年間文華殿大學士﹚—蔣溥﹙進士,乾隆年間東閣大學士﹚蔣泂﹙進士﹚—蔣元樞﹙舉人,臺灣知府﹚。
詩文:
燕谷漫興
張鴻
坐臥荒園近十春,
白松蒼石絕纖塵。
老夫聊盡維持力,
留待他年愛護人。
燕園西側,是清乾隆年間進士蔣泂宅第。蔣泂是清前期常熟蔣氏家族中重要成員。他是云貴總督蔣陳錫之子,大學士蔣廷錫之侄,河南提學道副使蔣伊之孫,大學士蔣溥堂兄。宅第屋舍儼然,重重疊疊,如同迷宮。六十年代前期,在此宅內“階級斗爭教育展覽會”展出。走進此宅,只覺得高墻巨屋,廳堂重疊,廂室迂回,人入其間,摸門弗著。展覽會重點展出土匪頭子趙培芝、楊春華等人的血腥罪行,看后,使人毛骨悚然。記得,那時是從天寧寺巷側門進出的。
辛峰巷14號為革命家李強故居。李強,1905—1996,原名曾培洪,字幼范,畢業(yè)于南洋學堂土木工程專業(yè)。1925年入黨,中國共產黨第九至十一屆中央委員,無線電專家,中科院院士,原對外貿易部部長?!八粌H是位革命家,而且是科學家和經濟學家,是我黨一位難得的復合型人才,在科研領域、軍工生產領域、廣播電訊領域和外經貿領域,都做了奠基性或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span>
燕園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