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豐梅
同事小陶總感覺特別累,女兒上小學(xué)三年級了,每天小陶要準(zhǔn)時接送孩子上學(xué),照顧孩子穿衣、吃飯。晚上回家也不能放松,陪著孩子做作業(yè),不敢看電視、上網(wǎng),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了孩子的學(xué)習(xí)。孩子完成作業(yè)后,還要幫孩子詳細(xì)檢查對錯,再讓孩子及時糾錯。到了周末也不能休息,要陪孩子上各種興趣班。有時同事、朋友相約外出游玩,小陶總是拒絕,總不放心讓女兒獨自在家。
“唉,從寶貝女兒一出生,我就已經(jīng)失去自我了。”小陶一臉的無可奈何。
是啊,我們身邊又有多少像小陶這樣“忘我”的家長呀,孩子總是第一位的,父母只為孩子活著,根本無暇考慮自己的需求。難道有了孩子,父母就一定要失去自我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證明,父母的辛苦都是因為對孩子包辦太多了,只要父母對孩子適當(dāng)放一放手,我們就完全可以把自己解放出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何況,父母退一小步,孩子就可以進(jìn)一大步。我們在解放自己的同時,還能為孩子提供獨立成長的空間,這種兩全其美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做父母的要解放自己,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
首先,對孩子的照顧不要事無巨細(xì)。孩子能自己吃飯父母就不要再喂,能自己穿衣就放手讓孩子自己穿,玩完玩具讓孩子自己整理,房間臟了讓孩子自己打掃,書本文具讓孩子自己準(zhǔn)備好,只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孩子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做吧。
其次,盡快對孩子放手。不要老覺得孩子什么也不懂,做什么事也不放心。小學(xué)孩子小可以接送,上初中后就讓孩子自己鍛煉鍛煉吧。剛上小學(xué)時家長要教會孩子檢查作業(yè)的方法,然后就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作業(yè)、檢查,避免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父母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讓孩子的作業(yè)拴著什么也做不成。周末,就讓孩子自己選擇一個興趣班吧,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學(xué)他自己想學(xué)的,不用家長督促,孩子一樣能學(xué)得很好。這樣,就把父母和孩子都解放出來了。
第三,不要當(dāng)“孩奴”。給孩子購買食品、玩具、衣物,要量力而行,讓孩子知道自己家的“家底”,避免孩子攀比。如果自己沒能力幫孩子出國留學(xué),千萬不要勉強(qiáng),更沒必要貸款幫孩子出國,留在國內(nèi)念書,一樣有出息。父母有能力可以幫孩子買房結(jié)婚,如果父母沒這個能力也可以不幫,孩子暫時租房子一樣可以成家,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為自己的家庭負(fù)責(zé)的,不要剝奪了孩子負(fù)責(zé)任的權(quán)利。
第四,為孩子做出榜樣。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童話大王鄭淵潔的話道出了教育孩子的真諦。做父母的要“閉嘴”“抬腿”,少說話多行動,認(rèn)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自己成為孩子前行的路標(biāo),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對孩子很好的教育。那些為了陪讀而放棄自己的工作家長,很難得到孩子的尊敬,最后的結(jié)果很可能是事與愿違。
家長朋友們,把你對孩子的愛“藏”起一部分,多關(guān)注、少參與,放手讓孩子去鍛煉、去嘗試。記?。簮酆⒆?,并不會影響父母的享受生活,父母要學(xué)會解放自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704870100xh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