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它來了。
最近風頭正勁的電影,這次終于來了。
不瞞大家講,這次差點被“全網(wǎng)封禁”的它,影哥以為看不到了呢......
終于,還是讓影哥等到了它。
這部令無數(shù)影迷集體高潮的------
《寄生蟲》
是的,就是這部被無數(shù)人吹爆的年度最佳,看完以后,就一個字:爽!
豆瓣評分9.2,真不是虛的。
我相信有太多人跟影哥一樣,看完以后還想二刷,三刷!
是呀,宋康昊和奉俊昊這對老搭檔出手,哪次失過手,穩(wěn)的一b。
今年還把戛納金棕櫚獎搬回了家,要知道,這是韓國影史上第一次獲得國際影壇如此高的榮譽。
從5月開始,這部影片就一直成為了影迷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
在韓國上映三天,觀影人次就突破了200萬,連續(xù)六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本土上映53天后突破1000萬觀影人次。
不僅如此,該片還打破了韓國影史版權(quán)銷售地區(qū)數(shù)紀錄,電影版權(quán)已經(jīng)銷售至192個國家和地區(qū)。
而且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shù)刈罡咂狈考o錄;
本片名叫《寄生蟲》,但它并不像奉俊昊之前的《漢江怪物》,《玉子》一樣是一個怪獸片。
它主要是講述了韓國兩家人的故事,兩個家庭,兩個階層。
寄生蟲,顧名思義就是托庇于寄主體內(nèi)或附著于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繁殖所需的營養(yǎng)或者庇護。
他們的本質(zhì),是一種有傳染性的病原體。
他們足夠渺小,也足夠頑強。只需要寄主的一點點營養(yǎng),就足夠他們維持生存。
電影里的宋康昊所飾演的一家人,就過著如寄生蟲般的生活。
他們一家人住在一個陰暗潮濕,又臟又臭,屋子里還常年漏水斷電的地下室。
最糟糕的是,在經(jīng)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全家人還都是失業(yè)狀態(tài)。
所以他們很窮,窮到蹭wifi都要蹲在馬桶邊。
雖然很滑稽,但他們代表了韓國貧民窟的一個底層家庭的形象。
然而,與之相反的另一家人儼然代表了韓國上流社會的頂級富豪家庭。
高級住宅區(qū),視野開闊,家居奢華,衣食無憂,過的簡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用影片中的話來講,有錢人家小孩的衣服都是沒有褶皺的。
因為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
就是這樣天差地別的兩個家庭。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窮人家的兒子因為朋友的推薦來到了富人家做家教。
隨后,他便開始暗中設(shè)計,把家人一個個介紹進這棟高級住宅里工作,妹妹成為了美術(shù)老師,爸爸變成了司機,媽媽也擔任了管家。
慢慢地,他們成為了這戶人家的寄生蟲。
兩個家庭,兩個階層,在同一空間下,導(dǎo)演將這種階級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用鏡頭語言放到了最大化。
尤其是在畫面細節(jié)的處理,階層符號不斷的體現(xiàn)出來。
一個是高于地面的豪宅,一個是陷于地下的陋室。
窮人回家的畫面一點點向下沉…
富人回家的畫面一步步向上走…
電影里用了很多這樣的鏡頭來描繪兩個不同階級的差異。
除了空間感和光線質(zhì)感,最突出的細節(jié)莫過于“氣味”。
這個詞在電影里反復(fù)出現(xiàn)。
最先是富人家的孩子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家的司機,管家,家教老師身上的味道都是一樣的。
味道,到底是什么味道。
用富人家男主人的話來說,是搭地鐵的人身上才有的特有味道。
影哥默默的低下了頭,其實哪有什么味道,搭地鐵的人身上的氣味,不過就是“窮”的味道。
就像《我不是藥神》里的“窮病”難醫(yī)…
電影《寄生蟲》中的那股“窮味”也永遠揮之不去!而且奉俊昊導(dǎo)演在片中也將這一“味道”放到了最大化。
影片中富人家的太太在車里聞到味道故意將車窗打開。
還有富人家的男主人公最后也是因為難以忍受的味道,表情極其難受的捏住了自己的鼻子。
這一舉動,被宋康昊所飾演的生活在底層的窮人家看在了眼里。
也正是這一舉動,帶來了影片中的最高潮畫面,那把刀子。
用豆瓣網(wǎng)友的話來講,這一刀真是.......五味雜陳。
可如果沒有這一刀,《寄生蟲》這部電影也就沒那么出色了。
的確,這一刀,將這兩個家庭,兩種階級的對抗直接從暗轉(zhuǎn)到了明。
其實影哥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韓國這兩年入圍戛納的電影,無論是今年的《寄生蟲》還是去年的《燃燒》都有一個共性:
那就是都描寫了“貧富差距”。
它們都反映了一個社會現(xiàn)實——
1%的上流階層,掌控著90%財富和權(quán)力。
其實《寄生蟲》之所以被戛納肯定,那是因為它的這個故事不僅僅是發(fā)生在韓國,它更是發(fā)生在世界這個巨大國度里的故事。
這種跨越國界,族裔,民族的共通性,也正好因為它高度類型化的構(gòu)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效應(yīng)。
其所映照到的社會現(xiàn)實,也因此超越了所謂「韓國」「東方」「南北」的那種局限,輻射到了更為廣闊的疆域。
《寄生蟲》所表達的議題,是整個的共性。
因為階級壁壘,它從古至今,從不曾缺席!
在影片中,上流社會人的思維邏輯中,他對所有「下人」最基本卻也最首要的要求,就是要有「邊界感」。
噓,影哥悄悄告訴你一個秘密:人和人,是真的不一樣的。
從氣味就可以辨別的出來,金錢的這種銅臭味,可能只有窮酸氣的人才聞得到吧。
最后想用郝云《活著》中的一句歌詞來結(jié)尾:都說錢是王八蛋,可長得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