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開國元勛,實際上是指太平天國創(chuàng)立時,出力最大,領導能力最強的人物。現(xiàn)在常常被談起,比較熟悉的,有“開國六王”,“開國八王”之說。
所謂的“開國六王”,即是永安建制時封的六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南王馮云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開國八王”即是定都天京后,加封的二王: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
這也是太平天國沒有發(fā)生天京巨變前,真正得到實封的八個王。
他們是太平天國初期作用最大,混得最好的幾個人,也是權力最高的幾個人。說簡單點,就是這八個人,帶著人馬“團營”在金田,共同領導發(fā)起了太平天國起義,開啟了近代史轟轟烈烈的一幕。
而天京巨變以后,地位被提拔起來的王,如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等等,一百余位值得一議的太平天國“王",雖然相當一部分也是一開始就參加了太平天國金田起兵,也算是廣西老兄弟,但當時地位影響力比較低,不明顯,只是隨著太平天國后來形勢的發(fā)展才逐步得到提拔,地位才慢慢提升起來的。
但實際上,太平天國最初參與“團營”的,帶著人馬聚集金田起事的,卻并不止這“開國八王”,按太平天國史中的記載,最少還有“三個半人”屬于“開國元勛”的地位。
不過翻看太平天國史,這“三個半人”雖然有著“開國元勛”的地位,但影響力可就和“開國八王”有著天差地別的歷史影響了。
先說這“半人”,一個人怎么只算一半呢?
1850年七月,洪秀全發(fā)出團營令,以金田,紫荊山為中心,向周邊各處的拜上帝會組織傳達,其中最遠的是廣東信宜的凌十八。
凌十八,廣東信宜人,也是早年到桂平金田,紫金一帶認識了洪,馮,并加入了拜上帝會,并回鄉(xiāng)拉起了自己的隊伍,等待號令。他接到團營令的時候,已經(jīng)是九月底十月初了,等集結隊伍真正向桂平的金田,紫荊山出發(fā)時,已經(jīng)是十月底了。錯過了和相近的博白黃文金,陸川賴九部的匯合的機會,變成了孤軍北上金田的形勢。
更不巧的是,因為廣西各地官府正在圍攻各地的“會匪”,特別是桂東南區(qū)域,聚集了地方官府不少的人馬,凌十八折走走到玉林,北流一帶北上,這就很容易遭遇到官軍,行動就變慢了。
關于凌十八北上金田參加“團營”的經(jīng)歷,時間上有兩種說法,一是1850年底,二是1851年初,但不管哪種說法,結果都是凌十八受阻于玉林一帶,更重要的是,他試圖圍攻玉林城,最后受阻于玉林,時間嚴重的被遲滯,沒辦法北上和太平軍匯合,只得重回信宜一帶活動,他的最終結局,孤自應對地方官府的圍剿,最后失敗而亡。
也正是接團營令后,一直沒有能力與太平軍會合,算是脫離了太平天國史,甚至學者們研究都不把他當作太平天國的一部分,而自為一體,稱之為“凌十八起義”。就此而論,如果當初凌十八能按時團營,或是能匯合到太平軍主力,那也必定是開國元勛之一了,只能算是“團營未遂”,也只能算是半個了。
還一個叫洪大全,他也少被太平天國史記載,后世都在懷疑有沒有這個人,據(jù)一些流傳的清代文獻記載,洪大全是參加了金田團營的,并且跟著主力到達了永安,就在永安建制時,被封為天德王。
關于他的種種,之前在文章《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十七——因為早死而被忽略的開國第七王》中介紹過,就不多說了。反正當初他也是帶著隊伍來“團營”的,并被封了王,甚至是“永安七王”,照這算,也是屬于元勛之一。
只可惜,就在永安突圍時,種種原因,他不幸被捕而亡,過早的退出了太平天國史,后來的太平天國故事里,開國第七王這事也就沒有人去提了,只留下一些坊間故事流傳。
“三個半”中的另兩個人,那就有點記載了,即黃文金和賴九。
作為“金田團營”的主要人馬,太平軍的最初軍事力量,黃文金,賴九可謂是出力不少,帶來了幾千人,據(jù)說比石達開帶來的人還多,但他倆是“金田團營”的各路人馬中,例外的兩個“外鄉(xiāng)人”,這也可能是兩人被輕視的原因之一了。
因為按拜天地會的傳播發(fā)展來說,有金田,紫荊幫之說,說白了,在太平天國前期地位發(fā)展重要的,都是當時有著“潯州四屬”,即桂平,貴縣,平南,武宣的地籍背景的人。
如洪秀全,馮云山雖是外籍廣東人,但他們是首創(chuàng)者,主要運作人,地位自然很高,而后來的前期八王中,帶著人馬參加“團營”的桂平楊秀清,武宣蕭朝貴,桂平韋昌輝,貴縣石達開,平南胡以晃,貴縣秦日綱,雖然各有小九九,但自始至終都有著很高的政治地位。
像胡以晃,秦日綱,雖然沒有被永安封王,但到達天京后,因為蕭朝貴,馮云山的損失,在第一時間二人得以進封,替補成為王,補缺了太平天國的原始領導層架構。
反觀黃文金,賴九,接到團營令后,也帶著人馬,從博白,陸川到達金田,為太平天國起事帶來了重要的“原始股”,但從這時候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沒有了相關的信息記載,等找到他倆的記載時,都是在這些天國王的后面做事,更甚者,在這前期八王七散八落之后,黃文金,賴九作為元老,元勛,最終卻成為了太平天國那些后起之秀的部下,出彩的少,政治地位不高。
直到后期,黃文金1862年才得封個堵王,賴九1863年才得封為奏王,成為了太平天國的“王侯”,而此時,離他們參加“金田團營”都過去十年了,很多廣西老兄弟都已經(jīng)不在了,太平天國也接近尾聲了。
他們倆個在后期才被太平天國所重視,是因為他們個人能力差嗎?顯然不是的。
黃文金,也是一位少年英才,他和石達開一樣,都是十六歲接觸馮云山,洪秀全,加入了拜上帝會;他和石達開一樣,都是十六歲開始,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隊伍,成為了太平軍最初的軍事力量;他和石達開一樣,能打能戰(zhàn),湖州大敗清軍,后來更是成為了洪秀全的托孤對象。
但就是這么一位人物,最后名氣不如石達開,際遇也不如石達開,他初跟楊秀清,后跟韋俊,而偏偏這兩人都出了不少的事情,一個叛亂被殺,一個投清軍,黃文金也就被邊緣化了。還有一些太平天國史籍中,認為黃文金初為“卒”,是后來成長起來的,并沒有“領兵團營”。
賴九,打鐵出身,據(jù)說他到紫荊山,開鋪打鐵,遇到了馮云山,被發(fā)展成為拜上帝會中一員,之后被安排回陸川發(fā)展組織。參加團營后,據(jù)說因為洪秀全妻子姓賴,因此被楊秀清排擠,由此發(fā)展之路不好走,沒有什么表現(xiàn)機會。
直到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的將領稀缺,賴九才得已跟著李秀成征戰(zhàn),開啟了真正的天國之路。他的功績也不少,守嘉定,吳江,還曾主動攻打由左宗棠領導的湘軍,等等。
天京城破,太平軍已成強弩之末,但賴九還是堅持自己的信念,跟隨遵王賴文光,沿用太平天國的旗號堅持抗清,直到1867年在膠州陣亡。
可以說這也是太平天國最后陣亡的元勛了。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史話八桂!給你
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