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懸象》卷四
雷天大壯
震上乾下,雷天大壯。
大壯,利貞。
大壯上震下乾,二陰四陽,陽內(nèi)陰外,陽大陰小,外消內(nèi)長,大壯小衰,大雖壯矣,而未可用壯,故利于居貞。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陽為大,大壯四陽在內(nèi),大者壯也。乾剛而以震動,四陽方長,故壯。貞者,正也,大壯利貞。大者,正也,天地之情正大而已,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陽復于地,則見天地之心大壯,于天則見天地之情。心隱于內(nèi),而情發(fā)于外,而始終皆同。蓋陽主生,陰主殺,好生而惡殺者,天地之德,即其心也;貴陽而賤陰者,天地之性,即其情也。文周傳《經(jīng)》,孔子作《傳》,扶陽抑陰,千古同辭。圣法天,天法道,自然之符也。老子: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震雷在乾天之上,雷上于天也。一陽動于三陽之上,乎氣暢開,是謂大壯。《雜卦傳》“大壯則止”,以盛之極者,衰之漸也。壯則動,衰則止,于其動而慮其止,天道不常盛,必然之事也。君子以此處盛漸之勢,而非禮弗履,不敢用壯。蓋以震雷諸侯,而履乎乾君之上,有壯往大過之勢,此可觀象而惕然者也。
初九:壯于趾,征兇,有孚。
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震為足。初九未與坤交,不成足也,僅其趾耳。四陽之壯,先自趾始,是壯于趾也。初與四彼此孚應,然足壯則可行,趾壯則不可行,而必欲征奪則兇,征,行也。雖有孚信亦無用也。第壯于趾,而寸步不行,則其孚信窮也。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二得位,以貞而吉。貞者,正也,中則正。九二貞吉,以其位中,是以守正而吉也?!跺鑲鳌匪^“大者正也”,正指此爻。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九三,二陽并進,壯之至矣。而爻在乾終,已失中位,小人于此則用其壯,君子于此而用其罔。用罔者,罔用其壯也,守貞則厲。兌為羊,三居互兌之始,是羝羊也。羝羊,壯羊也,性好觝。三,兌之剛,故為羝羊。震為葦為竹,位居卦末,有藩籬象。用壯不已,譬之羝羊觸藩,羸其雙角,適以自困耳。故小人用壯,君子則罔用之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九四當互乾之終,震動之始,以貞而吉,可?;谕?。坤為大輿,一索乾爻成震,震亦為車。震動之勢,一往無前。藩籬沖夾,羊角不羸,壯于大輿之輹,誰能御之?藩決不羸,以震陽而尚往也。尚,上也。四陽之壯,全以此爻,此一卦之主也。然壯極將止,未可用壯,惟以貞吉,乃得悔亡耳。朂之之辭。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兌為羊,六五在互兌之柔,羊也。但陽已壯矣,以四陽而勝一陰,再進成夬,必至之勢。五陰一變,則喪羊于疆場之間,不必岐路也。雖喪其羊,而陽進陰退,未為不吉,故可無悔。五居尊位,全賴此羊,而喪羊于易,蓋以一陰而統(tǒng)四陽,柔不勝剛,此座難保,雖為得位,而究不相當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祥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上六震之終爻,是為藩籬。羝羊觸其外藩,藩堅莫決,角羸難脫,不能退后,不能遂前,困于籬下,無所為利,惟宜艱守則吉。以六居震末,動終欲止,而恃其壯往,不知進退,只取困耳,究竟何益?夫壯進為夬,夬進為乾,雖所必得,自有其時,時時未至,不可強也。此之用壯,以至后不能退,前不能遂,是不詳審其時勢也。艱守則吉,后至氣更,六陽并進,亦瞬息間事,今日之咎,亦不長也。蓋大壯在于四陽,六五當壯往之余,陽盛陰危,故有喪羊之慮。至于上六則強弩之末,不穿魯縞,壯勢欲止矣。《傳》所謂“大壯則止”,正在此爻?;豢纱瑫r不可違,君子知命,俟之而己,壯往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