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和培養(yǎng)好自己的子女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尤其是當今社會就業(yè)壓力加大,孩子的教育直接關系到其未來的生存和發(fā)展。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最后上大學等等,都是人們談論的焦點話題。父母們、祖輩們往往圍繞著一個孩子來安排全家人的生活,這已經不足為奇了。的確,時代發(fā)展了,生活優(yōu)越了,計劃生育國策落實,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誰不對自家的孩子疼愛呵護有加呢!這無形之中讓孩子們產生了自我優(yōu)越感,哪怕有些家長并不嬌慣孩子,社會現(xiàn)實無形之中就會影響到孩子們,孩子們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如果家長拿捏教育不當,勢必出現(xiàn)偏頗。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孩子的家長,在子女教育過程中也由自己點滴感受,拿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玩就玩?zhèn)€痛快
孩子的天性是玩耍,不要把孩子的玩看作影響學習的因素。特別是小學階段玩是重要的,孩子在玩耍中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我們家 的孩子在讀小學時,從來沒有把學習成績當著首要目標,更沒有讓他上過任何補習班。我認為小學階段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比學習成績重要的多。我的孩子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平平,在我們家長的引導下,他逐漸養(yǎng)成自己學習上的事情,自己去自覺完成的習慣。我們知道,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學習習慣好壞,決定孩子一生的前途和命運。孩子從小就作為父母,就應教育他們盡力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玩就玩?zhèn)€痛快,學習要學得專心致志。
二、多和孩子溝通
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多接觸、多交流、多溝通,多接觸才能使親子關系更融洽,這樣也才更便于溝通,多交流溝通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教育和培養(yǎng)子女是一個相當艱難、復雜、漫長的過程,在這其中要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等等,有時教育的效果可能很好,有時效果不一定那么好,但不管孩子將來怎樣,作為父母家長都不要放棄,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付出心血與代價,要冷靜地對待每一件事,俗話說得好,可憐天下父母心。
和子女溝通不一定要談大道理,有些家長誤以為把大道理講給孩子聽,就會有好效果,其實不然!孩子本性天真無邪,好聽的話愛聽,高興的事愛做!反之就會引起反感,甚至對父母產生隔閡,以至于無法溝通。我在教育孩子時,就是從點點滴滴做起,從不講大道理,也不沒有設計刻意地想把孩子培養(yǎng)的如何如何,只是把自己的愛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我經常和孩子暢談學校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通過和孩子談學校的事情,了解孩子想法和喜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這樣孩子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我,及時地了解了孩子的學習等方面的情況,發(fā)現(xiàn)孩子可能存在的缺點和錯誤,可及時給予積極引導鼓勵。
三、學會尊重孩子
父母對子女要尊重,跟孩子也要“講理”。中國傳統(tǒng)的不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對我們影響太深了,家長制作風泛濫。不少家庭對孩子是:批評多于表揚,禁止多于提倡,指責多于鼓勵,貶低多于啟發(fā),命令多于商量。家長處于高高在上,孩子處于不被尊重的地位,這樣怎么可能產生真正的心靈共鳴呢!孩子年齡即便再小也是有自尊的,父母不經意在別人面前說自家孩子不好,很容易引起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例如其實你孩子是很聽話的,學習等方面表現(xiàn)也不錯,可你卻當著孩子的面偏偏說自家孩子不如別家孩子聽話、學習成績沒有人家好;也許你是謙遜的,可孩子是認真的,這樣的結果是使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孩子會想,我做得那么好,父母還是不滿意,反正好也不好,干脆就不去做好。對孩子我從來不用命令的口吻讓他做什么,哪怕我認為是十分正確的,但孩子不愿意做,從不強迫,只會以朋友身份用商量的口吻,跟他分析做與不做的區(qū)別,一切由他自己做決定。
四、平常心看成績
父母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決不要用某某成績如何如何,你的成績如何如何來進行攀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如何對待孩子的每一點成績與每一個錯誤,是每一位家長必須認真研究的功課。孩子取得成績就應該受到表揚,犯了錯誤也應該受到批評,只是要把握好表揚與批評的尺度,即不可急功近利,也不能漠不關心。要讓孩子明白只要自己盡力了,分數(shù)的多少已經不那么重要了。如果孩子只能承擔一百斤的擔子卻要他承擔一百二十斤的擔子,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也只能事倍功半。當然,如果孩子能承擔一百斤的擔子卻只承擔七八十斤的重量,做家長的一定要鼓勵孩子撐起一百斤的擔子。做家長的要教育孩子承擔起做人的責任,樹立做好事情的信心,不必在分數(shù)和結果上斤斤計較。孩子有時回家說自己沒有獲得第一什么的,我就告訴他,憑什么你一定要得第一呢?只要盡力了,自己盡最大努力了,結果沒有那么重要!
五、相信信任孩子
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許多家長深怕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恨不能孩子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電視不讓看,電腦設置密碼,這樣做用心良苦,其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你能夠控制孩子的時間可你控制不了孩子的思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娛樂的關系,由孩子自己做出正確選擇。孩子自己主動的選擇比家長被動強制的做效果要好很多。我家的孩子在中高考時,孩子上網(wǎng)、看電視我們多沒有反對,只是叮囑他適可而止,考試那幾天他上網(wǎng)、看電視一切照舊。這樣讓孩子覺得父母充分相信自己,自己也沒有必要向父母隱瞞什么,孩子想什么,做父母的了如指掌,也便于及時的指導孩子對任何事情做出選擇和判斷。父母相信和信任對孩子來說動力源泉。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感受,以一顆平常的心態(tài),不強求孩子成才,但求孩子成人。當然,孩子們的個性是千差萬別,每個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是不可能相同,需要家長朋友在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過程慢慢摸索,從而找到一條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方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