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經驗是,吃臭味的菜還是要從發(fā)覺“咸鮮”這種味道開始,因為臭味菜大多做的比較咸,接受了咸中透出的那股鮮,再來品味半路殺出來的那種臭,就沒那么難了。當然不同的“臭”菜臭的千奇百怪別有洞天,如果有一種是你怎么都拿不下的,那就徹底放棄吧,何苦為難自己。
一、臭鱖魚
徽菜的代表之一,這是真臭,不臭就真是壞了。
做法:
1、新鮮鱖魚腌漬六七天后,魚體便發(fā)出似臭非臭的氣味。
2、洗凈并在兩面各剞幾條斜刀花,待晾干后放入油鍋略煎,至兩面呈淡黃色時,倒入漏勺瀝油。
3、在原鍋中留下少許油,下肉片、筍片略煸后,將魚放入,加醬油,紹酒、白糖、姜末和雞清湯,用旺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燒四十分鐘左右,至湯汁快干時,撤上青蒜段,用濕淀粉調稀勾薄芡,淋上熟豬油起鍋即成。
二、臭豆腐
長沙的臭豆干、江浙的毛豆腐、云南建水的臭豆腐,北京的臭腐乳,顏色從黑到白到黃到青,味道也是各成一派,喜歡的人愛不釋口,怕的人呢,聞到味兒就腦仁疼。
用油炸出來或是烤出來,調上一碟咸香的腐乳汁、一碟椒鹽,蘸著吃,大概是臭豆腐最不黑暗的吃法了,而真的勇士,敢于直面的是生蘸臭豆腐。
三、臭莧菜梗
江南朋友的鄉(xiāng)愁里有一縷就屬于臭莧菜梗。它不單可以獨成一味,腌制莧菜梗的水積存起來就是咸鹵,把切下的白菜蒂頭丟進去,成品也有“異物同味”之妙,如果把切好的冬瓜塊放進咸鹵里浸,就是“臭冬瓜”了。
做法:
1、老莧菜,葉子摘下來炒食,單將菜梗切斷,蓋上壇子,泡一天;
2、待水中微微出現氣泡,菜梗端開裂,撈出瀝干水分,撒上鹽,再密封幾天,待菜梗冒出白色泡沫就成。
3、撈出霉好的菜梗,放盤子中,加上適量香油后,上鍋蒸熟即可。
四、臭冬瓜
做法:
冬瓜除去皮瓢,切成10厘米左右塊狀,焯成八成熟,瀝水冷卻后,四周均勻地抹上鹽,分層裝入甏內,加入臭鹵,封口后置放于陰涼處,半月后隨需食用。
五、酸筍
很多人接受不了螺螄粉的味道,原因就出在酸筍上。泡制的酸筍會散發(fā)出一種特別的味道,第一次聞到這種氣味的人簡直受不了,如果廚房里的碗櫥剛好的木質的,那么就更夠嗆了,那種氣味,幾天都散不了,吃過的筷子上更是味道濃重。但當你吃慣以后,這種酸筍就變成了人間美味,可惜相逢的這么晚!
六、臭豆豉
黃豆煮熟瀝干后,要經過一個捂制霉化的過程,好了以后才裝進壇子里放鹽泡制。發(fā)酵時產生的味和臭豆腐有一拼,但拒絕它的人卻沒有臭豆腐那么多,如果做的是油豆豉臭味就更淡,下飯蒸魚蒸肉都是很香的。有些地方會做成豆豉餅,便于攜帶,吃的時候切小片,用多多的油煎香,非常下飯。在煎的時候自己不覺得有什么怪味,吃起來也很香,但鄰居就不這么認為了.......有人形容那是一股臭腳丫的味道......
七、皮蛋(松花蛋)
有人說有皮蛋有一股臭屁味,噗哈哈哈哈哈.........
八、豆汁兒
顏色淡綠的豆汁兒在介紹北京風土人情的書中是一定要占據一席之地的,外地人來北京,都想通過豆汁兒來咂摸出老北京的味兒,但初次就愛上而沒有搖頭晃腦的,實在沒多少。
九、霉千張
這個因為一來就愛上了,所以沒有特別的關于臭的體驗,第一次接觸最好點霉千張蒸肉餅,這樣接受起來比較無障礙。
十、蝦醬
以為愛吃蝦的人就一定接受得了蝦醬?那就大錯特錯了。誰嘗誰知道。
所以,你對哪些臭味菜接受無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