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特別是當親人離世,從此陰陽相隔不復相見,大多數(shù)人都是難掩悲痛,會嚎啕慟哭。但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有人不僅不會哭,甚至還看起來非常平靜淡漠。這種人難道真的就沒有感情,鐵石心腸嗎?他們到底是什么心理?過來人們的答案很一致……眾所周知,當人突然經(jīng)受創(chuàng)傷時,身體和心靈上都可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防御機制。曾有一位粉絲在后臺留言,說自己就是那樣的人:“親人離世后,我卻哭不出來……”當年父親病逝,她似乎完全沒察覺到這對自己意味著什么,大腦完全一片空白,只是機械式的陪著家人走完了葬禮全程。后來隨著年歲的增長,經(jīng)歷的也越多,每當在路上看到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景象或者類似自己父親身形的人,都會忍不住落淚,任誰都勸不住。當人遭受無力承受的重大打擊時,大腦就會自動屏蔽痛苦,保護我們的內(nèi)心不致驟然崩塌。此時,有些人便會不自覺的產(chǎn)生情感隔離,變得麻木遲鈍,仿佛什么都沒發(fā)生過,選擇性地“忘掉”了痛苦。和家人趕回鄉(xiāng)下奔喪的德善,在車上就傷心的大哭,等到了后卻發(fā)現(xiàn)父親正旁若無事的招待著親友。她父親只是在忍,他此時此刻有自己必須去做的事,不過是故作堅強默默承擔起一切。他們也會疼,但條件不允許,從此要充當整個家的頂梁柱,站出來守護好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所有人。記得表哥遭遇車禍那年,侄子剛上初中,一場意外,幾乎毀掉了全家對幸福的向往。是侄子一直緊緊站在表嫂身邊,牢牢扶著自己的母親,眼睛里更是透露著不屬于那個年紀的堅韌,沒有掉一滴眼淚。相信當時沒有任何人會因為他沒有流淚而出聲譴責,看到孩子直愣愣站在那里,就能感受到一種極度的悲傷。這份沉默,是極度痛苦下的選擇,更是為人子女的擔當。“人赤裸裸的來到世上,吃不過三餐,睡不過七尺,死不過一個小方盒而已,什么都帶不走。”起先真的很不理解,為什么村里有人去世了還非要熱鬧非凡的辦酒席,還有的甚至請來戲班子來唱戲?直到后來,走得看得懂的也多了,有種說法叫“喜喪”。對于大多數(shù)老人而言,能無病無痛活到一定歲數(shù)然后死去,算得上一件好事了。在親朋好友的攙扶和幫助下,辦完一場體面的葬禮,彼此間的聯(lián)系會進一步加深,同時也在宣告著生活并沒有停滯不前,接下來的路,你不是一個人走。更何況,作為親屬的人們大都不希望看到凄凄慘慘的場景,能有人來幫把手,添點禮錢,抑或說幾句無意義的寒暄,都是慰藉。死亡這列必然駛來的火車,或早或晚都會撞向每個人,我們都將成為其中一名乘客。所以想在這里告訴大家,與其陷入無休止的悲痛,不如看開一點,珍惜眼前人,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對于親人的離世,每個人哀悼的方式不一樣,表達悲傷,確實是緩解喪親之痛的一種方法。不如去照顧好自己,過去的已成過去,現(xiàn)在重要的是給身邊的人足夠關心和陪伴,別再留下遺憾。(1)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經(jīng)歷不同,表達情緒的方式就會多種多樣。如果你遇見了不同的人,請多共情。多些理解少些詆毀,世界會美好很多。
(2)未曾經(jīng)歷,不曾懂得。如果有難過的情緒,又不想和別人說,請別扛著,可以把感受寫下來,讓情緒流淌。情緒宜疏不宜堵,合理釋放,心情會好受些。
*作者:人稱老武,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每日一讀(meiriyidu8)。讓我們一起品美文,讀好書。每日一讀,改變一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