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16.04.21
《 明妃曲·其一 》
【 北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
人生失意無南北。
⑴明妃:即王昭君,漢元帝宮女,容貌美麗,品行正直。晉人避司馬昭諱,改昭為明,后人沿用。⑵春風;比喻面容之美。這里的春風即春風面的省稱。⑶歸來:回過來。丹青手:指畫師毛延壽。⑷意態(tài):風神。⑸著盡漢宮衣:指昭君仍全身穿著漢服。⑹塞南:指漢王朝。⑺氈城:此指匈奴王宮。⑻咫尺:極言其近。長門閉阿嬌:西漢武帝曾將陳皇后幽禁長門宮。長門:漢宮名。阿嬌:陳皇后小名字。
明妃當時初,起程出行離別漢宮時,淚濕桃花面而鬢角憂郁的低垂著。低頭回看身影間,周圍卻無色的單調,即使君王親自安慰,感情都難以控制。離別歸來,漢元帝卻怪罪丹青畫圖手,責問:美貌如此的美人,眼睛一輩子可曾看過幾次?其實天仙意態(tài)由自生,畫筆難以描摹成;當時是冤枉殺死畫工毛延壽了,畫筆粗陋根本無法捕捉昭君的光彩奪目。昭君從此一離去,心知更不能回歸,可憐還不能穿盡漢朝皇城之宮衣。昭君萬里寄語欲相問塞南遙遠家鄉(xiāng)事,卻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鴻雁往南飛。家人雖然在萬里傳來親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氈城不要常將家相憶。各位君子,不曾見近在咫尺長門里幽幽阿嬌被鎖閉嗎?人生如果要失意,是不分天南和地北的。
明妃是悲劇人物。這個悲劇可以從“入漢宮”時寫起,也可以從“出漢宮”時寫起。而從“出漢宮”時寫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這個主題。王安石從“明妃初出漢宮時”寫起,選材是得當的。
絕代佳人,離鄉(xiāng)去國,描寫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們的同情。近代學者陳寅恪曾經指出,中國古代所言胡漢之分,實質不在血統而在文化。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的。而在歷史上尤其是文學上,用為文化的標志常常是所謂“衣冠文物”。王安石設想通過“不改漢服”來表現明妃愛鄉(xiāng)愛國的真摯深厚感情,這種感情既不因在漢“失意”而減弱,更不是出于對皇帝有什么希冀(已經“心知更不歸”了),不是“爭寵取憐”。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漢族,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