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 梅》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王安石《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王安石《登飛來峰》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王安石《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王安石《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王安石《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王安石《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王安石《北山》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王安石《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蘇州司業(yè)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
晉代衣冠成古丘。——王安石《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下一頁上一頁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王安石《千秋歲引·秋景》
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王安石《傷春怨·雨打江南樹》
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王安石《千秋歲引·秋景》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王安石《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王安石《千秋歲引·秋景》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王安石《菩薩蠻·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
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區(qū)區(qū)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王安石《讀史》
上盡層城更上樓。——王安石《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
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三兩聲。——王安石《菩薩蠻·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王安石《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
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卮。——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王安石《傷仲永》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王安石《傷仲永》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午枕覺來聞?wù)Z鳥。——王安石《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王安石《千秋歲引·秋景》
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巖萬壑春風暖。——王安石《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
一弄松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王安石《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
茅屋數(shù)間窗窈窕。——王安石《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王安石《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shù)錢無兵戎!——王安石《河北民》
聞道長安吹戰(zhàn)塵,春風回首一沾巾。——王安石《桃源行》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zhuǎn)愁。——王安石《午枕》
浮名浮利何濟,堪留戀處,輪回倉猝。——王安石《雨霖鈴·孜孜矻矻》
便縱有、千種機籌,怎免伊唐突。——王安石《雨霖鈴·孜孜矻矻》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王安石《傷仲永》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妙質(zhì)不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萬里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王安石《狼山觀?!?/a>
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風又一吹。——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天末海門橫北固,煙中沙岸似西興。——王安石《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臺只見燈。——王安石《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王安石《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扶桑恨未能。——王安石《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王安石《傷仲永》
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王安石《傷仲永》
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學圣人,則其師若友,必學圣人者。——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夫安驅(qū)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賢人者而誰哉?——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從事于左右焉爾。——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王安石《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君亦??蛔栽S,欲有所為。——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區(qū)區(qū)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王安石《讀史》
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還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長望舜裳衣。——王安石《云鬟煙鬢與誰期》
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家家養(yǎng)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王安石《河北民》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覺今朝眼界開。——王安石《狼山觀?!?/a>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風又一吹。——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王安石《菩薩蠻·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學圣人,則其師若友,必學圣人者。——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王安石《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
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蘇州司業(yè)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戶參軍;琦,太廟齋郎;琳,進士。——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末海門橫北固,煙中沙岸似西興。——王安石《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浮名浮利何濟,堪留戀處,輪回倉猝。——王安石《雨霖鈴·孜孜矻矻》
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王安石《北山》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學圣人,則其師若友,必學圣人者。——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妙質(zhì)不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扶桑恨未能。——王安石《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