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過七里瀨》--蘇軾(朗讀:陳瑯) 音頻: 00:00 01:19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注釋
七里瀨:又名七里灘、七里瀧,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城南三十里。錢塘江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連綿七里,故名七里瀨。瀨,沙石上流過的急水。藻鑒:亦稱藻鏡,指背面刻有魚、藻之類紋飾的銅鏡,這里比喻像鏡子一樣平的水面。空名:世人多認為嚴光釣魚是假,“釣名”是真。這里指劉秀稱帝和嚴光垂釣都不過是夢一般的空名而已。 乘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游魚,清晰可數(shù),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閑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笑嚴光當年白白地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实酆碗[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云,繚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這首詞作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寧六年)春二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巡查富陽,由新城至桐廬,乘舟富春江,經(jīng)過七里瀨時作此詞。寄情山水,是詩人們最閑逸的一種娛樂方式。詩人蘇東坡乘一葉扁舟,蕩漾在湖面,如驚鴻般掠過,眼前風景盡收眼底,天碧水清,波平如鏡,偶爾還有活潑的小魚躍出水面,水邊白汀,點點白鷺漫步其間,意境空靈,令人心曠神怡。山水相依,兩岸連山,重重疊疊、彎彎曲曲,悠閑行舟,自然聯(lián)想到古今之事,東漢初年的嚴子陵,輔佐劉秀打天下,從此隱居不仕,可“君臣一夢”,皇帝也好,隱世也好,都如夢一般消逝,真正永恒的只有大自然的山水,它們的美才是世世代代的人們可以體驗、可以觸摸的。在詩情畫意間,發(fā)出浮生若夢的感慨,又抒發(fā)了返璞歸真的情感,教人看透名利、看透生活,自有一番清新、開闊的味道。 本欄留言區(qū)也是原創(chuàng)詩詞發(fā)布區(qū)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