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現(xiàn)象 | 異常原因 | 對 策 |
精 度 問 題 | 擴大 | 絲錐選定不適當(dāng) | 使用精度級數(shù)適合的絲錐 增加切削錐的長度 |
切屑堵塞 | 應(yīng)使用螺尖絲錐或螺旋絲錐 減少絲錐容屑槽數(shù),而擴大容屑槽的容積。 使用細牙螺紋。 底孔盡量加大。 盲孔螺紋,底孔盡量加深。 縮短攻牙長度。 改用他種切削油及注油方式。 |
使用條件不適當(dāng)
| 調(diào)整切削速度。 防止螺絲攻與下孔偏心或傾斜。 絲錐或刀柄由固定改用浮動式。 進刀速度應(yīng)適當(dāng)而防止牙型變型。 采取剛性攻絲 適當(dāng)選用攻絲機的加工能力。 防止主軸振動。 |
粘刀 | 使用有表面氧化皮膜處理的絲錐 改用抗粘結(jié)性較高的切削油。 降低切削速度。 改變切削角使適合被削材質(zhì)。 |
絲錐再研磨不適當(dāng) | 容屑槽的分度應(yīng)均一。 切削角及吃入間隙角勿過大。 刀刃背部勿過小。 去除研磨毛邊。 |
縮小 | 絲錐選定不適當(dāng) | 使用加大絲錐。 - 對被削材如屬銅合金、鋁合金、鑄鐵等攻牙時擴大率較少的。
- 被削材如為管狀或薄板等容易反彈時。
導(dǎo)錐角度要適當(dāng)。 加大切削角。 |
內(nèi)螺紋外傷 | 回轉(zhuǎn)退出時,尤其是絲錐將離開內(nèi)紋紋口處,速度應(yīng)適當(dāng)以免有損傷發(fā)生。 |
內(nèi)螺紋中有切屑殘留 | 修磨絲錐,減少其狀切屑的留存。 完全清除切屑后,才以量規(guī)檢查。 |
表 面 質(zhì) 量 | 崩裂或咬痕 | 切削錐長度不夠 | 增加前部切削錐長度。 |
切削角不適當(dāng) | 切削角須配合工作材質(zhì)。 |
粘刀 | 使用工作部分經(jīng)鏟磨加工之絲錐。 減少刃部厚度。 使用經(jīng)表面處理的絲錐。 改變切削油種類及注油方式。 降低切削速度。 |
切屑堵 塞 | 應(yīng)使用螺尖絲錐或螺旋槽絲錐。 加大下孔徑。 |
振波 | 過于鋒利 | 減少切削角度。 減少鏟背量 |
修磨不適當(dāng) | 避免刃部厚度過小。 避免修磨容屑槽底。 |
耐 用 度 | 折斷 | 絲錐的選定不適當(dāng) | 材質(zhì)改用高速鋼 防止鐵屑堵塞(或使用螺尖絲錐、螺旋槽絲錐、擠壓絲錐) |
切削扭力過大 | 底孔直徑盡量擴大。 縮短攻牙長度。 改用細牙螺紋。 為了增加絲錐的鋒利性加大切削角。 為了減少摩擦、扭力、螺紋部間隙角可以稍為加大,刃部厚度減少。 使用螺旋槽絲攻。 |
使用條件不適當(dāng) | 降低切削速度。 防止絲錐與底孔偏心或傾斜。 絲錐夾頭采用浮動式。 攻絲刀柄改用可調(diào)整式。 盲孔鉆底孔時防止絲錐碰到孔底。 |
再研磨不適當(dāng) | 不得研磨容屑槽 避免刃厚過小。 耗損部應(yīng)磨掉。 提早再研磨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