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演變
甲骨文:筆畫繁簡不一,偏旁不固定,異體字較多。構(gòu)字方式基本顯現(xiàn)出“六書”的特點,象形和會意字較多。
金文:筆畫方正、均勻,異體字較多。內(nèi)容多是吉祥、勉勵或慶功的言辭。
篆書:分大篆和小篆。小篆是在大篆基礎(chǔ)上整理和簡化而成。習性勻稱整齊,筆畫圓轉(zhuǎn),線條粗細一樣,字大小一致,異體字基本廢除。象形特點減弱。
隸屬:筆畫平直方折,粗細不一,字形扁方。由線條文字變?yōu)楣P畫文字。象形字特點基本消失。奠定了顯得漢字字形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
楷書:字形方正,橫平豎直,書寫簡便。
草書:草書的出現(xiàn)是因為時間的緊促而快寫所致。筆畫連帶,字或大或小,或長或扁,或圓或方,自由靈活,一氣呵成,有些字不易辨認。
行書:介于草書和楷書之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筆畫連綿,各字獨立,好寫好認,切合實用。
漢字的形體是朝著簡單易寫的方向發(fā)展。從圖畫性的象形文字逐漸變成不象形的書寫符號。從類似繪畫式的線條,逐漸變成橫、豎、撇、點、折的筆畫。許多字的結(jié)構(gòu)和筆畫也逐步簡化了。
《說文解字》相關(guān)知識
《說文解字》包括說文和簡字。獨體為文,合體為字。因獨體不能再分,所以就說明之(說文)。合體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組合而成,所以就解析之(解字)。
《說文》的部首與現(xiàn)代部首字有了較大差異。例如:
“險、阻”等字的“阝”是阜 的變寫,所以要查“阜部”。
“都、郊”等字的“阝”是邑的變寫,所以要查“邑部”。
“罩、罰”等字的“四”是網(wǎng)的變寫,所以要查“網(wǎng)部”。
“熱、熟”等字的“灬”是火的變寫,所以要查“火部”。
“肚、腿”等字的“月”是肉的變寫,所以要查“肉部”。
“旅、旌”等字的“(
“菊、藍”等字的“卄”與植物有關(guān),所以要查“艸部”。
“冷、凋”等字的“ン”與冰塊有關(guān),所以要查“
“冒、最”等字的“
“邁、進”等字的“辶”與行走有關(guān),所以要查“
“江、河”等字的“氵”是水的變寫,所以要查“水部”。
“猛、猴”等字的“犭”與犬類有關(guān),所以要查“犬部”。
《說文解字》明確地為“六書”下了定義,在運用“六書”解析漢字時,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用語。在漢字的發(fā)展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
《說文解字》存在不少不足甚至是錯誤的地方。
參考文獻《漢字學基礎(chǔ)與字理教學法》
相關(guān)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