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息縣,我數(shù)年前就認識一些文史界的朋友們,他們中有在工作之余筆耕不輟的崔萬偉,有建設河南詩歌高地的楊炳麟,有熱衷為信陽和息縣文友出版書籍寫文學評論的徐濤,有以寫雜文見長的魯長泉……在這些朋友中,如果說誰對息縣歷史研究的貢獻最大、研究成果最豐,當然要數(shù)息縣一高特級教師、副科級干部徐澤林了。
??徐老師教學之余,醉心于對息縣歷史的發(fā)掘和整理工作,已經(jīng)有多篇文章和成果問世,他還利用自己息縣政協(xié)委員、信陽市優(yōu)秀社科專家和信陽市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促成了不少研究成果的落地,稱得上息縣本土文史研究的一桿大旗。這些年來,徐老師主要做了以下這些工作。
??一是研究新息侯馬援,喜結碩果。在市縣政協(xié)會上提交《關于建立新息侯馬援祠或馬援雕像》、《關于設立以新息侯馬援命名的主干道》等提案。息縣在森林公園南側已建立宏大的馬援廣場。
??二是研究息夫人,使息夫人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與著名女作家、長篇歷史小說《息夫人》作者曹雁雁合作,為息夫人紀念館布展提供了方案。應邀到周口市淮陽縣參加首屆陳文化節(jié)研討會暨柳岸《公子桃花》首發(fā)式。
??三是研究“五七”干校歷史。2011年2月,首次提出《關于建立信陽市“五七”干校紀念館的建議》提案,并收錄在《政協(xié)信陽市三屆五次會議大會發(fā)言材料》中,影響較大。呼吁加強干校文化研究,協(xié)助中國社科院東岳“五七”干校舊址成功申報河南省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是研究息姓起源。撰寫《息姓之源》等文章,得到息氏宗親廣泛認可。促成山西省太原人息淑芬,河北省阜城人息玲玲、息立晉,山東省青島人息長生等到息縣尋根。與武警中將、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息中朝將軍建立經(jīng)常性聯(lián)系。
??五是呼吁搶救性保護1963年河南省首批文物保護單位一一古息城遺址,并為息縣規(guī)劃建設息國故城遺址公園提出意見和建議。
??六是研究濮公山文化。撰寫《蘇軾與息縣》《蘇東坡與濮公山》《“不動山”“古董山”一一濮公山的傳說》等文章。擔任《濮公山史話》一書執(zhí)行主編,此書歷時五載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
??七是研究紅色文化。挖撰劉鄧大軍搶渡淮河歷史素材,撰寫《劉伯承、鄧小平在息縣》等文章,為劉鄧大軍渡淮紀念場館布展提出建議性意見。
??八是研究淮上文化。在市政協(xié)會上提交《加強淮河綜合治理,促進信陽經(jīng)濟發(fā)展的建議》提案,并被評為優(yōu)秀提案。參加信陽師院主辦、豫皖蘇三省40多位學者專家參加的淮河文化研討會,陪同安徽“走淮河”作家采風團在息縣進行文學采風活動。
??九是撰寫《息縣十三詠》《漫談息文化》等文章,出版文化隨筆《申息覓蹤》,對外宣傳息縣,推介息縣。
??十是宣講息縣歷史文化。應邀在縣公安局、縣檢察院、縣法院、縣教體局、二高、一中等單位講學,講解息國、息夫人、新息侯馬援、五七干校、劉鄧大軍渡淮、古息八景、息縣十五詠等鄉(xiāng)土文化知識。
??息縣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深厚的縣,還有許多文史需要挖掘、整理和宣傳,需要更多像徐老師這樣的熱心人。如果把歷史人文地理歸入大環(huán)保的概念的話,徐老師其實也是一位孜孜以求的環(huán)保人,他保護的是息縣的歷史,他守護的是息縣的記憶。
作 者 簡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