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緩緩東流,流經地處中原與荊楚分野的神奇地方——息州大地。她見證了公元前十一世紀中期周武王分封的兩個諸侯國——息侯國和賴子國的興衰榮辱,也見證了“息壤之地”盛世今朝的巨大變化。
一
息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接大別山丘陵地帶,北緣黃淮海大平原,東迎穎鳳曙光,西送申宛余暉?;春幼晕魍鶘|橫貫南境,除南部有少許的丘陵外,絕大部分是一馬平川的平原。相傳,大禹的父親鯀為了治理給華夏大地帶來無窮災難的洪水,竟從天帝那里偷來一片神土,人稱“息壤”,也就是今天的息州之地。這片“神土”除了能隨著洪水的水位長高之外,還適宜稻、黍、稷、麥、豆以及瓜果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所以,直到今天,息縣仍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息縣自古就有“中原糧倉”之美譽。從西周實行分封制再上溯3000年,即距今6000多年以前的時候,息縣就已經出現(xiàn)了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原始農業(yè)。夏商周時期,這里的農耕經濟已比較發(fā)達。秦漢以降,直至鴉片戰(zhàn)爭以前的明清時期,這里一直都是中央封建王朝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歷代民間更是盛傳“有錢難買息縣坡,一半干飯一半饃”的諺語。2005年以來,息縣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超級產糧大縣。現(xiàn)在,息縣正在著力打造“中國生態(tài)主食廚房”,把“有錢難買息縣坡,一半干飯一半饃”這句民謠演繹成千古中華第一縣的實業(yè)支撐。
二
息縣氣候條件優(yōu)越,不僅成就了她燦爛的歷史文化,而且也為她創(chuàng)造了聞名天下的自然景觀?!耙蛔嗌角О愦?,一灣碧水百樣情。”這本來是信陽人贊美家鄉(xiāng)雞公山和南灣湖常說的一句話,我想也同樣適用于“中華第一縣”——息縣。這山便是被北宋大學士蘇東坡譽為“東南第一峰”的濮公山,她是息縣人心目中的圣山;這水就是自北向南流經息縣與羅山分界、后又自西向東貫穿息縣南部的淮河,她是息縣人民生生不息的母親河。
息縣歷史厚重,文化燦爛。其境內從清水河之濱到閭河之畔,從西往東分布有秦樓遺址、周塚古墓遺址、太子廟遺址、息國故城遺址、白公故城遺址、賴國故城遺址等諸多文化遺產。商周以后的春秋時期,強大的楚國先后滅掉息國和賴國,這里便成為楚國疆域的一部分,成為楚國與晉國爭霸中原的橋頭堡?!吧晗⒅畮煛备菫槌鹇怪性⒘瞬恍嗟墓?。賴、白、息和息夫四個姓氏均發(fā)源于此地?,F(xiàn)存信陽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商代獨木舟”就出土于濮公山腳下的淮河古道,其年代之久遠、規(guī)格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為罕見,被稱為“中原第一舟”。息縣還是華夏大地上首次實行縣制,且是唯一一個歷代相沿不改“息”名、不變其治的縣。經學術界反復論證后,息縣被譽為“中華第一縣”。
三
息縣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生態(tài)資源豐富。“濮山拱翠”、“古息含煙”等名勝古跡曾經給息縣人民留下無比美好的回憶和憧憬。如今,雖然美好的回憶難以再現(xiàn),但息縣縣委、縣政府實施濮公山區(qū)域整治轉型發(fā)展,進行重大生態(tài)修復工程,卻不失為明智之舉。2014年6月,息縣濮公山礦山公園已順利通過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評審,成為信陽市首座礦山公園。評審專家一致認為濮公山省級礦山公園礦業(yè)遺跡及景觀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較高的科學價值,其科普性和可保護性好。濮公山礦山公園的建設在保護礦業(yè)遺跡、文化歷史遺跡、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用旅游資源、科普教育、促進息縣礦山轉型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義,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也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申報和評審結果,濮公山省級礦山公園的發(fā)展定位是以展示石灰?guī)r礦開采遺跡景觀為主體,以石灰?guī)r采礦遺跡治理等環(huán)境更新、生態(tài)恢復手段展示為核心,并融合濮公山“東南第一峰”、淮河自然景觀資源、息縣“中華第一縣”、古息國故城遺址等人文景觀和劉鄧大軍強渡淮河等紅色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礦山公園。我們有理由相信,待濮公山省級礦山公園建成后,這里一定會成為遠近聞名、爭相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每當聽到《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的時候,我的內心深處就會油然產生對家鄉(xiāng)的贊美之情。桃花夫人生活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桃花盛開之地,今天也是我的故鄉(xiāng),如今這里林茂糧豐、水碧天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她的容顏將會變得更加美麗而可愛……
作 者 簡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