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出了一個爆款的科幻電影——《升級》,該片對于人類世界與人工智能之間的矛盾進行了大膽的暢想。很多人在思考這部科幻作品的實際意義的時候,大都非常惋惜。為什么國內(nèi)對于科幻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沒有什么建樹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今天要分享的電影里。本片上映在1986年,距今已經(jīng)有33個年頭了。對于幾十年前的作品,當你認認真真的坐在屏幕前欣賞的時候,著實會大吃一驚。原來很多年前,我們的科幻作品是這么的驚世駭俗,原來我們的科幻理念并不輸同期的歐美電影。
《錯位》是黃建新導演的又一部極具諷刺意義的作品。之前很多人大概會對于《黑炮事件》略有耳聞。而本片則是前作的衍生品。之前的趙書信依舊是“趙書信”。而在本片中他搖身一變成了趙局長。因為多年以后的他終于升遷了。但是面對新的工作,這個理工狂人竟然有點不適應。沒完沒了的開會,沒完沒了的應酬,對于一個主攻科研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
于是在這個大環(huán)境背景下,趙書信發(fā)明了一個跟自己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來替代自己處理這些自己厭倦了的事情。這是一個基本的初衷,而在這個初衷下機器人誕生了。起初,這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出發(fā)點雖然有點俏皮,但是是可以原諒的。畢竟這是對于當時的官僚體制的諷刺。開不完的會,走不完的形式主義。對于任何醉心于科研的人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
起初趙書信對于這樣的解決辦法非常的滿意。而機器人也圓滿的完成了任務。但是漸漸的,當機器人開始過多的干涉趙書信的生活的時候,他自己便開始感受到了異樣。機器人有了情感,機器人有了欲念,機器人甚至對于開會產(chǎn)生了癡迷。這個時候的趙書信便開始想要限制機器人的活動了。而機器人自然也有了自己一套歪理。
相比較《升級》中機器人一步一步的脫離了人類的控制。本片也經(jīng)歷了這樣的一個階段。趙書信從開始的時候,機器人對于他的命令唯命是從。到后來機器人滿滿的對于他的命令有所抗拒,一直到最后,機器人企圖造反。整個過程中展現(xiàn)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機器人的越來越智能。而且是當這樣的場景真的發(fā)生的時候,作為他們的創(chuàng)造者,人類而言,究竟還有多少掌控力。
影片的最后,趙書信從夢中驚醒。原來這是一個夢。但是現(xiàn)實中這樣的場景真的不會發(fā)生嗎?顯然這是一個未知數(shù)。
同樣的,本片也假借機器人之口,對于人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進行了抨擊。人類世界并不如機器人一樣單純死板。人類世界充滿了爾虞我詐。口是心非的狀態(tài)一直都在。趙書信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發(fā)明了他。嚴格意義上來說,趙書信也有自己的私心等等。
而本片中機器人邀請趙書信下棋的時候那番話。我們馬上就能將之前的《黑炮事件》與本片聯(lián)系起來。這算是導演帶給我們的一個小驚喜。跟前作一樣。本片中所有開會的場景建筑以及構圖,全部都是非常嚴肅且棱角分明。趙書信的辦公室與自己秘書雖然相隔不遠,但是卻等級森嚴。片中不斷出現(xiàn)非常規(guī)則的物體都在不斷的告訴我們,人類社會是有規(guī)則的環(huán)境。而正因為如此,機器人說出來的話諷刺的意味尤為重。
色彩上,本片使用了大白色和紅色的不斷重疊,一方面為我們造就一種非常緊張的大環(huán)境。另一方面對于當時的那種人浮于事。教條主義的現(xiàn)狀進行了白描??此瞥錆M活力,其實死氣沉沉。人們都被禁錮著,不能有自己的思想等等。機器人的受制于人就是真實的寫照。
結尾采用夢中夢的方式來結束,對于當時的電影而言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這種開放式的結局即使是放到現(xiàn)在也不會落伍。
唯一可惜的是,導演黃建新在21世紀迷失了。豆瓣有網(wǎng)友這樣說。很可能拍出《錯位》的黃建新被另外一個機器人代替了。所以說之前的黃建新被囚禁了。那個善于開會的黃建新開始在21世紀“嶄露頭角”了。你可以品味這句話,細思機恐。
……
歡迎留言
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