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七年
【原文】
七年一,春,公伐擲婁。
三月,甲戌,取須胸二。取邑不日,此何以日?內(nèi)辭也,使若他人然。
遂城部③。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四。
宋人殺其大夫。何以不名伍?宋三世無大夫,三世內(nèi)娶也。
戊子,晉人及秦人戰(zhàn)于令狐⑥。晉先瞇以師奔秦七。此偏戰(zhàn)也,何以不言師敗績⑧?敵也。此晉先瞇也,其稱人何?貶,喝為貶?外也⑨。其外奈何?以師外也。何以不言出?遂在外也。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盟于啟⑩。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⑥。公失序奈何?諸侯不可使與公盟,膚晉大夫使與公盟也⑩。
冬,徐伐莒。
公孫敖如莒往盟⑩。
【注釋】
一七年:魯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
二甲戌: 三月十七日。須胸:原為國名,魯喜公二十一年為邾婁國所滅,次年僖公伐邾婁,取須胸,并入魯。當(dāng)年又被邾婁國奪回。地在今山東東平縣?!蹲髠鳌纷鳌绊毦洹?。
③部:魯國邑名。在今山東泅水縣東南。
四王臣:宋成公的名。宋成公是宋襄公之子,在位十七年。
伍何以不名:《左傳》認為:“不稱名,眾也?!币驗楸粴⒌娜颂嗔耍也皇撬麄冇凶?。
⑥令狐:晉國地名,在今山西猜氏縣西。戊子:四月初一。
七先昧:《左傳》作“先蔑”。先昧,晉國大夫。
⑧何以不言師敗績:何休注:“據(jù)秦師敗績。”
⑨外:何休注:“懷持二心,有功欲還,無功便持師出奔,故于戰(zhàn)貶之,起其以師外也。本所以懷持二心者,其咎亦由晉侯要以無功當(dāng)誅也?!?div style="height:15px;">
⑩啟(hu護):鄭國邑名,在今河南原武縣西北。
⑩公失序:魯文公失去了排列順序的資格?!蹲髠鳌份d:是因為魯文公去晚了,所以《春秋》不記載與會諸侯的次序。凡是和諸侯會盟,如果《春秋》不記載與會的諸侯,就是因為晚到的緣故,不記載是為了避免弄不清而誤記。
⑩膚(shen瞬):目動,以目示意。
兔公孫敖:即穆伯,又稱孟穆伯,魯國大夫。位盟:參加盟會。
【譯文】
魯文公七年,春季,魯文公率兵攻打邾婁國。
文公三月,甲戌這天,魯文公奪取了須胸。奪取城邑是不記載日期的,這里為什么記載日期呢?這是魯國的說法,讓它好像是別人干的一樣。
接著,魯國又在部這個地方筑城。
夏季四月,宋成公王臣去世。
宋國人殺了自己的大夫。為什么不寫名字?宋國三代沒有大夫,因為宋國三代國君的夫人都是娶國內(nèi)的姑娘。
戊子這天,晉國人和秦國人在令狐這個地方交戰(zhàn)。晉國大夫先瞇率領(lǐng)他的部下一起逃亡到秦國。這是各據(jù)一方的正規(guī)戰(zhàn)爭,為什么不說哪個國家失敗了呢?因為勢均力敵,不分勝負。這是晉國的先睞率兵,為什么稱人呢?為了貶低他。為什么要貶低他?因為他懷有二心。他怎樣懷有二心呢?他率領(lǐng)自己的部下逃亡到秦國。為什么不說他出逃呢?因為他逃亡秦國前就已經(jīng)在國外了。狄人侵犯魯國西部邊邑。
秋季,八月,魯文公會見諸侯和晉國大夫,并在息這個地方結(jié)盟。諸侯們?yōu)槭裁床慌帕写涡??大夫為什么不寫出姓名?因為魯文公失去了與諸侯排列順序的機會。魯文公怎么失去了與諸侯排列順序的機會呢?魯文公來晚了,諸侯不能和他結(jié)盟,使眼色讓晉國大夫和他盟會。
冬季,徐國攻打莒國。
公孫敖到莒國去參加盟會。
文公八年
【原文】
八年一,春,王正月。
天王崩二。
申戊月月四八
夏秋
冬,十月,壬午,公子遂會晉趙盾,盟于衡雍③。乙酉,公子遂會伊錐戎,盟于暴四。
公孫敖如京師。不至復(fù)。丙戌伍,奔莒。不至復(fù)者何?不至復(fù)者,內(nèi)辭也。不可使往也。不可使往,則其言如京師何?遂公意也。何以不言出?遂在外也。
螺。宋人殺其大夫司馬⑥。
宋司城來奔七。司馬者何?司城者何?皆官舉也⑧。喝為皆官舉?宋三世無大夫,三世內(nèi)娶也。
【注釋】
一八年:魯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
二戊申: 八月二十九日。天王:即周襄王,名鄭,惠王之子,在位三十二年。
③壬午:十月初四。趙盾:晉國大夫,晉國執(zhí)政官。衡雍: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武縣西北。
四乙酉:十月初七。會伊錐戎:和伊、錐地方的戎人會盟。暴:鄭國地名,今址不詳。
伍丙戌:十月初八。
⑥司馬:官名?!吨芏Y》:夏官大司馬之屬,有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這里指宋國大司馬公子印,宋國的公族。
七司城:官名。即司空。宋國設(shè)置。本名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遂改司空為司城。這里指司城蕩意諸,宋國的公族。
⑧皆官舉:何休注:“皆以官名舉言之?!奔炊家怨倜阜Q。據(jù)《左傳》、《春秋》記載他們的官職,是表示尊重他們。
【譯文】
魯文公八年,春季,周歷正月。
文公
夏季,四月。
秋季,八月。戊申這天,周襄王駕崩。
冬季,十月,壬午這天,公子遂和晉國大夫趙盾會面,井在衡雍這個地方結(jié)盟。
乙酉這天,公子遂會見伊、攤地方的戎人,在暴這個地方與他們結(jié)盟。
公孫敖到京師去?!安恢翉?fù)”。丙戌這天,公孫敖逃到苔國去?!安恢翉?fù)”是什么意思?“不至復(fù)”是魯國的說法,就是不能派遣他到京師去。既然是不可以派遣他到京師去,那么為什么說他到京師去呢?這是順從魯文公的心意。為什么不說他出逃呢?因為他逃首前已經(jīng)在國外了。
魯國發(fā)生蝗災(zāi)。
宋國人殺了自己的大夫司馬。
宋國的司城逃奔到魯國來?!八抉R”是什么意思?“司城”是什么意思?都是用官職來指稱,為什么都用官職來指稱呢?因為宋國三代沒有大夫。三代國君的夫人都是國內(nèi)娶的。
文公九年
【原文】
九年,春,毛伯來求金一。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稱使?當(dāng)喪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謂之未君?即位矣,而未稱王也。未稱王,何以知其即位?以諸侯之逾年即位,亦知天子之逾年即位也。以天子三年然后稱王,亦知諸侯于其封內(nèi)三年稱子也二。逾年稱公矣。則喝為于其封內(nèi)三年稱子?緣民臣之心③,不可一日無君;緣終始之義四,一年不二君,不可曠年無君;緣孝子之心,則三年不忍當(dāng)也⑥。毛伯來求金,何以書?譏。何譏爾?王者無求,求金,非禮也。然則是王者與?曰:非也。非王者,則喝為謂之王者?王者無求,曰:是子也。繼文王之體,守文王之法度,文王之法無求而求,故譏之也。夫人姜氏如齊。
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
辛丑⑥,葬襄王。王者不書葬,此何以書?不及時書,過時書。我有往者則書。
晉人殺其大夫先都。
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齊。
晉人殺其大夫士毅,及箕鄭父七。
楚人伐鄭。
公子遂會晉人、宋人、衛(wèi)人、許人救鄭⑧。夏,狄侵齊。
秋,八月,曹伯襄卒⑧。
九月,癸酉。,地震。地震者何?動地也。何以書?記異也。
冬,楚子使椒來聘方。椒者何?楚大夫也。楚無大夫,此何以書?始有大夫也。始有大夫,則何以不氏?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秦人來歸僖公成風(fēng)之健氣其言僖公成風(fēng)何?兼之。兼之非禮也。喝為不言及成風(fēng)?成風(fēng)尊也。
葬曹共公。
【注釋】
一九年;魯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求金:求取為安葬周襄王用的一金。
二子:朋君?!蹲髠鳌废补拍曜ⅲ骸白诱?,繼父之辭。”董仲舒盆春秋累露:“《春秋》之法,未逾年之君稱子?!?div style="height:15px;">
伍不忍當(dāng):何休注:“孝子三年志在思恭。不忍當(dāng)父位,故雖即位,猶于其封內(nèi)三年稱子?!?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