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篇 齊惠公默許襄仲弒大子嫡子“立”庶長子 獻(xiàn)媚敬懿色膽包天
卿大夫違禁司寇受訴訟斷案“刑”有罪人 私殺祁鄔二氏被除
盡管王、國君、家族長的“繼承”上,各個不同的族群之間,會是存在有著各種不同“條件”限制,許多情況下,并不是“嫡長子”或“嫡子”獲得繼承。例如“希臘神話故事”阿伽門農(nóng)死時,嫡子俄瑞斯忒斯只有12歲,未成年不具有繼承“資質(zhì)”,克呂泰涅斯特拉“招贅”的埃癸斯托斯,繼承成為邁錫尼國君;《國語·魯語上·仲山父諫宣王立戲》記載,魯武公帶著嫡長子擴(kuò)與弟弟戲,朝見周宣王,宣王見戲聰明伶俐,十分可愛,于是“策命”戲?yàn)榇笞樱l(fā)后來魯國“弒君”動亂。
《左傳·文公十八年》里記載,魯文公位列第二位妻子敬懿,美麗聰明嫵媚,性情開朗大方,深得魯文公寵愛。她生的兒子俀,是“庶子”。敬懿與執(zhí)政正卿襄仲(三桓共仲,即慶父后裔,仲是“氏”名),關(guān)系友好親密,魯文公亡故后,襄仲有意親近、討好敬懿,敬懿因而托付襄仲,使自己生的俀能夠繼承成為國君。然而魯文公嫡妻小君生有“大子”惡與胞弟視,于是6月魯文公被安葬后,襄仲在朝廷上提出:“大子”惡和胞弟視,都年幼無知,不能決斷國務(wù)政事,應(yīng)該“策立”已經(jīng)成年的庶子俀繼承國君,統(tǒng)治國家,這樣比較妥善。可是叔仲惠伯(三桓叔牙后裔,叔是“氏”名,是輔政卿)堅(jiān)決反對,理由是有“嫡子”,庶子無權(quán)繼承。兩人的說法都有道理,都符合于“禮法”,互不相讓,另一輔政卿季文子(三桓季友后裔,季是“氏”名)恪守中立,因而導(dǎo)致由誰繼承國君的事情,被拖延4個月不能獲得解決。正巧,齊國懿公5月被臣仆殺死,齊國貴族不滿齊懿公驕橫霸道,廢除他的兒子繼承國君,擁戴“策立”齊懿公異母哥哥元繼承國君,即齊惠公。
襄仲出使齊國,乘機(jī)向齊惠公說,自己想要“立”庶子俀為魯國國君,廢除文姜生的大子“惡”,要求齊惠公支持自己。齊桓公死后,庶子無詭、齊孝公、齊昭公、齊懿公、齊惠公等,是異母兄弟,為爭奪國君權(quán)位,互相矛盾重重。魯文公嫡妻文姜是齊惠公兄弟的女兒,文姜生的兒子繼承魯國國家,必然會支持自己的親舅舅,是為齊惠公政敵,故而齊惠公贊同立敬懿兒子俀為國君,這樣就可以獲得魯國新國君和執(zhí)政正卿襄仲的援助。襄仲回魯國后,于是殺死“大子”惡和胞弟視,因?yàn)闆]有大子和嫡子,俀以庶子身份繼承成為魯國國君。殺嫡立庶行為是“叛逆”,文姜親族齊國國君,有權(quán)出兵征討“叛逆”,然而齊惠公事先應(yīng)允了襄仲,不管問此事。小君文姜與卿叔仲惠伯,只能無奈。
大子年幼,襄仲“立”庶子繼承國君,原本也是符合于“禮法”。但是襄仲殺大子惡,則是犯了“弒君”罪責(zé)。特別是殺大子胞弟視,更是毫無理由。襄仲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很顯然,唯一原因是敬懿不僅天生麗質(zhì),更是風(fēng)流多情,魯文公在世時,她美麗聰明嫵媚,性情開朗大方,與襄仲關(guān)系十分友善。不過襄仲身為臣仆,當(dāng)然不敢對她有非分之想,可是魯文公亡故后,襄仲對敬懿羨慕熱愛得垂涎三尺,乘著機(jī)會極力討好于她,令她滿心喜歡,可是當(dāng)襄仲表達(dá)出對她熱烈愛慕,乞求能夠與她“私通”時,聰明智慧的敬懿則是回答他說:我們現(xiàn)在不可以“私通”,小君文姜一直對后宮管束得很是嚴(yán)格,我們?nèi)绻八酵ā?,不可能不被她發(fā)現(xiàn),授她把柄,她必然會嚴(yán)厲處罰你我。襄仲聽了,一臉無奈沮喪。敬懿看見襄仲失魂落魄的樣子,又安慰襄仲說:其實(shí)我心里也是十分喜歡你,很愿意能夠和你“私通”,只要你使我生的兒子俀繼承成為國君,我們之間“私通”,小君文姜就處罰不了我們。俗話說,色膽包天,如果不是為了達(dá)到與敬懿“私通”目的,襄仲是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弒”大子、殺嫡子的“叛逆”事情。
如果叔仲惠伯不堅(jiān)持反對襄仲“立”庶子俀繼承國君,按照禮法,俀只能是“假代”國君,俀亡故后,仍然會是由大子惡繼承國君。這種情況在《左傳》里有實(shí)例,已如第146、第149、、第178篇里辨析說過,重耳聽取司空季子的勸說,聘娶被晉懷公遺棄,是自己親外甥女懷嬴為妻子,得到秦穆公鼎力幫助,奪取晉國國君權(quán)位。然而重耳繼承國君后,必然任命自己的親隨擔(dān)任執(zhí)政正卿、輔政卿、上大夫,等的重要職位。晉惠公統(tǒng)治晉國14年,原本卿大夫們都是晉惠公遺留下來的班底,呂甥和冀芮等人,因?yàn)槁毼唤档托闹胁黄皆购?,組織發(fā)動叛亂,晉文公剛剛回國,在都城沒有信賴可靠的勢力,只好潛逃至秦國求取援助。然而秦穆公即使派軍隊(duì),也不能夠長期駐守晉國都城,于是晉文公雖然已經(jīng)有8位“聘娶”的妻子,年紀(jì)40歲上下,則是以“嫡妻”身份,將懷嬴胞妹璧聘娶成為“小君”,璧身為小君,獲得晉文公謚號,被稱為文嬴?!蹲髠鳌べ夜哪辍防镎f的,“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秦伯送衛(wèi),于晉,三千人?!保弧蹲髠鳌べ夜辍防镎f的,“文嬴,請三帥”;皆說的是璧。由此,秦穆公媵嫁3千甲士,作為晉國宮廷與都城的衛(wèi)隊(duì)。
然而晉文公在位9年亡故,文嬴生的嫡子夷皋,當(dāng)時還是幼兒,故而晉文公遺囑,讓早已經(jīng)成年的庶妻偪姞生庶長子歡,“假代”大子繼承國君,是為晉襄公。嫡子夷皋仍然是為“大子”,日后繼承歡的國君。不料想晉襄公在位只有7年而亡故,“大子”夷皋這時10歲上下,是不懂事理的兒童,故而引發(fā)晉襄公死后的“立”國君事件。如《左傳》文公六年和七年里記載,執(zhí)政正卿趙盾要“立”年長,并且在秦國被任亞卿,已有很好治理國家才能的杜祁所生庶子雍,卿賈季則堅(jiān)持要“立”出身高貴的辰嬴(即懷嬴),所生已經(jīng)有16歲的庶子樂,趙盾于是殺公子樂。本來,公子樂如果繼承國君,文嬴是可以接受,讓夷皋日后再繼承公子樂的國君。趙盾殺公子樂,致使懷嬴、文嬴傷心而又十分氣憤惱恨,故而文嬴領(lǐng)著“大子”夷皋到朝廷上,爾后又到趙盾府上,嚴(yán)厲譴責(zé)眾位卿大夫與執(zhí)政正卿趙盾,背叛晉文公的“遺囑”。弄得趙盾與眾位卿大夫們無奈,只得“立”夷皋繼承成為國君,是為晉靈公。后來晉靈公要?dú)②w盾,是與趙盾殺死他姨母辰嬴生庶兄公子樂,不無關(guān)系。
再說襄仲殺大子惡與嫡子視,自然知曉自己悖逆“禮法”,害怕叔仲惠伯以后以自己罪責(zé),聯(lián)合國內(nèi)或國外力量討伐自己,在俀繼承成為國君,即魯宣公之后,隨即假傳君“命”,召叔仲惠伯入宮。叔仲惠伯家宰公冉務(wù)人說:你反對俀繼承國君,現(xiàn)在大子惡和胞弟視被殺,俀繼承“國君”,單獨(dú)召你入宮,去了將會被殺害。叔仲說:即使被殺,奉行國君之“命”而死,是臣子應(yīng)該做的。(可以當(dāng)是訓(xùn)為:可,即是應(yīng)該這樣做;以,即是死而后已。)公冉務(wù)人說:如若確實(shí)是國君之“命”,死了也是應(yīng)該。但是不是國君之“命”,您怎么能夠聽從呢?叔仲沒聽公冉務(wù)人的勸說,入宮后,被襄仲殺死,并且將他尸體埋于馬廄糞堆下面。公冉務(wù)人聞悉叔仲被殺,立即護(hù)送叔仲的妻妾兒女與家中珍寶,逃亡到蔡國。魯宣公聞知叔仲惠伯聽到襄仲假傳的“君命”后,明知有危險,卻是忠心耿耿遵從“君命”入宮,而被殺,為這種“忠于國君”精神感動。再說叔仲惠伯堅(jiān)持大子繼承國君,是符合“禮法”,沒有過錯。于是恢復(fù)惠伯“仲氏”家族,由惠伯繼承人繼承三桓的“仲氏”。
至于襄仲未奉“君命”,擅自殺叔仲惠伯,按照當(dāng)時“禮法”,只有國君才有權(quán)“策立”或“廢除”家族,或者誅殺家族長。卿沒有獲得國君準(zhǔn)許,無權(quán)擅自殺戮卿或大夫。關(guān)鍵在于,如果國君追究罪責(zé),擅自殺卿、大夫的卿,將會被誅;如果國君不追究罪責(zé),擅自殺卿、大夫的卿,也就沒事情。如第132篇里說過,陳靈公、執(zhí)政正卿孔寧,以及輔政卿儀行父,同時都與寡婦夏姬“私通”,甚至3個人在朝廷上共同戲言調(diào)侃,各自從夏姬肌體上感受到的風(fēng)情美韻。大夫泄冶聽了,感到太不像話,于是私下向陳靈公諫言說:您是至高無上的國君,怎么能夠與臣仆一起,共同分享同一個女人的性愛歡樂呢?并且在朝廷上公然喧嚷,被史官記錄記載,傳揚(yáng)出去,成何體統(tǒng)?國君您既然喜愛夏姬,就應(yīng)該把她接入后宮,“納”為妻子,專有而盡情地享樂于她。按照周公姬旦制定,亦即孔子極力倡導(dǎo)的“禮法”,臣仆擁有的最好最美最高貴的珍寶,都應(yīng)該是奉獻(xiàn)給予自己的“君主”,故而不要說夏姬是寡婦,就是她丈夫夏御叔在世,陳靈公只要喜愛夏姬,就有權(quán)將夏姬“取”入宮中,“納”為自己的妻子??墒顷愳`公性格懦弱,既想獨(dú)自占有夏姬,又害怕孔寧與儀行父不滿,于是試探地將泄冶的“諫言”告訴他們,原本指望他們二人也會勸說自己獨(dú)享而“納”夏姬??墒嵌藢π挂薄爸G言”將導(dǎo)致自己喪失與夏姬性愛,極其憤恨,請陳靈公殺泄冶。陳靈公未允準(zhǔn),他們擅自殺了泄冶。陳靈公并未追究他們責(zé)任,他們也就無事。
又,《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晉國下大夫祁勝與鄔臧,是卿祁盈的家臣,二人都發(fā)現(xiàn)對方的妻子很可愛,互相商量,要自己的妻子與對方“性愛”,被說為“易妻”。此事被祁盈知曉,意欲將他們二人囚禁。祁盈將此事告訴大夫叔游,叔游說:《鄭書》里記載:罪惡丑陋的事情容易擴(kuò)散蔓延,被許多人們模擬效仿。這種悖逆道德的壞事情,一旦張揚(yáng)開來,你逃脫不了人們非議說,如此奇恥大辱的事情,就是起源于你的家臣干的!實(shí)在羞恥慚愧!《詩》里說:民眾不可避免會犯有過錯,只要不再繼續(xù)犯,就赦免。姑且寬恕他們這一次,你看如何?祁盈說,我身為家族長,懲罰自己的有罪過家臣,國家律法怎么不允許呢?于是就將祁勝與鄔臧囚禁。祁勝被囚禁后,叫家人送厚禮給荀躒,請荀躒求于晉頃公給予解救。祁勝與鄔臧雖然是祁盈的家臣,卻不是祁盈家族的成員,而是別的家族家族長,因?yàn)閾碛邢麓蠓蚓粑唬黄钣溉螢榧易宀块T主管的職務(wù)。按照《周禮·秋官司寇》里記載,庶民與庶民之間的矛盾糾紛,到隸屬于司寇部門的縣士、遂士、鄉(xiāng)士、方士、訝士,等等處所進(jìn)行訴訟;卿、大夫與卿、大夫之間的矛盾糾紛,是由大司寇、小司寇、士師負(fù)責(zé)訴訟。決斷后,罪責(zé)者被處罰。未經(jīng)國君允準(zhǔn),卿、大夫無權(quán)拘禁或者傷害具有貴族身份的卿、大夫。所以祁盈私自拘禁祁勝與鄔臧二位下大夫,是屬違法,被晉頃公命令拘捕。
《左傳》原文說:“祁盈之臣曰:‘鈞,將皆死。慭使吾君,聞勝與臧之死也,以為快?!藲⒅??!憋@然這句話,不是左丘明原文。理由是,說這句話的人,肯定是祁盈家宰,唯有他有權(quán)力這樣做??墒窃凇蹲髠鳌妨鱾髦?,產(chǎn)生殘缺。其實(shí)祁盈雖然被拘捕,沒有“死罪”,只要他釋放祁勝與鄔臧,承認(rèn)自己這樣做是錯誤,問題就能夠解決掉。然而祁盈家宰認(rèn)為,如果釋放祁勝與鄔臧,祁盈還要承認(rèn)囚禁他們二人是錯誤,這是祁盈顏面掃地,成為被別人譏笑把柄。所以祁盈家宰原本應(yīng)該是說:絕不能夠讓主人蒙受如此恥辱,自己將祁勝與鄔臧殺死,由自己承擔(dān)責(zé)任,主人就無需釋放祁勝與鄔臧二人,無需承認(rèn)囚禁他們錯誤的尷尬。因?yàn)槲木錃埲?,后世人們不能知曉?dāng)時真實(shí)情況,誤解錯釋訛傳成為祁盈家臣說:祁盈也被拘捕,肯定也會是死,為了使主人聞知祁勝和鄔臧已經(jīng)被殺死而高興,于是殺死祁盈和鄔臧。此說是大錯。實(shí)際情況則是:朝臣之間難免有隔閡宿怨,有人乘機(jī)在晉頃公面前大講祁盈壞話,而這種情況容易說成祁盈被拘捕后,故意對抗、蔑視晉頃公,暗地指使家宰殺死祁勝和鄔臧,致使晉頃公盛怒,沒有以祁盈家宰殺死祁勝和鄔臧,赦免祁盈,而是將責(zé)任加在祁盈身上,殺了祁盈。成為是家宰原本好心,反而授人“口實(shí)”,害死主人祁盈。再者,楊食我與此事件,原本不相干,他只是為祁盈辯護(hù),申說殺死祁勝和鄔臧,是祁盈家宰,與祁盈無關(guān),被作為祁盈同黨,也被殺死。而且二個家族亦被晉國除滅。
襄仲悖逆“禮法”,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使得敬懿生的庶子俀繼承成為國君,俀繼承國君后,當(dāng)是十分感恩戴德襄仲,絕對不會追究他弒大子,殺嫡子和卿,等的罪責(zé)。俀生母敬懿也必然快樂滿意,非常喜歡襄仲,熱情回報,實(shí)踐諾言,把自己的美麗與風(fēng)流情韻,高高興興地賞賜給予襄仲。可是文姜身為小君,遭受所生兩個“嫡子”皆被殺,敬懿與襄仲則是滿懷喜悅,得意洋洋,魯國竟然沒有一個卿大夫站出來,對于襄仲“殺嫡立庶”悖逆禮法行為,給予批評指責(zé),仗義執(zhí)言。極其悲傷憤怒之下,孤苦伶仃的文姜,只好回歸齊國娘家老終。臨行時,氣憤的文姜在都城鬧市哭泣訴告,疾呼襄仲“殺嫡立庶”罪行,令民眾們同情、感嘆、垂淚。需要說明,文姜是魯文公嫡妻小君,本應(yīng)該享得魯文公謚號“文”,被稱為“文姜”。由于她是自己回歸齊國老終,等于是自己斷絕了與魯文公的“婚姻”關(guān)系,盡管魯文公已經(jīng)亡故,按照當(dāng)時習(xí)俗,文姜必須老終魯國,才是“婚姻”的圓滿終結(jié),死后以“小君”禮儀安葬,被立“靈位”于祖廟內(nèi)魯文公靈位旁邊,魯文公其她“聘娶”妻子死后的靈位,則是附在文姜靈位的后邊,受到后代祭祀。因?yàn)槲慕亲越^于魯國,死后不能葬于魯國,不被“立”靈位于魯國國君祖廟,也就不能夠獲得“文姜”謚號稱謂,《左傳》里稱作“姜氏”。這也是她被民眾稱說為“哀姜”的由來。
在《左傳》、《國語》里,爭奪王、國君、家族長繼承的事件,有很多??偠灾皇恰暗臻L子”或者“嫡子”,必然成為是“宗主”,而是不論是誰,凡是得以繼承成為王或國君或家族長的人,就成為是“宗主”。再者繼承,也不全部都是兒子繼承父親,或弟弟繼承哥哥。如晉惠公死時,大子圉繼承成為晉懷公。由于他逃回晉國繼承成為國君后,遺棄懷嬴,令秦穆公非常惱恨,從楚國召得重耳,重耳聘娶懷嬴后,在秦穆公武力幫助下,強(qiáng)行奪取國君權(quán)位,殺死晉懷公,是二伯父搶奪繼承了侄兒的國君。再者《左傳·文公十四年》里記載,齊國商人弒齊昭公大子舍,讓異母哥哥公子元繼承國君,被公子元謝絕,商人自己繼承國君,即齊懿公。4年后,他被臣仆殺死,齊國貴族怨恨他驕侈霸道,廢棄他的“大子”繼承國君,“立”公子元繼承國君,即齊惠公,是哥哥繼承弟弟的國君。
就是說,不論是什么樣的親屬關(guān)系,只要成為繼承者,就是“宗主”。并且獲得繼承之后,繼承者的地位,就產(chǎn)生出根本性的改變,不僅他的弟弟們,包括他的哥哥、叔父、叔祖,除生身母親外的母親們,亦或嫡母,還有祖母們,都成為是他的“臣仆”。他也就成為自己所有至親長輩們的“主子”,不僅得以“奴役”他們,而且擁有至高無上的對于他們?nèi)我馍鷼⒂鑺Z的“權(quán)力”。第181篇里辨析說過:商紂王醉酒不祭祀先祖神靈;反而殺戮連連不斷好心好意規(guī)勸他的王后九侯女兒;醢九侯;脯鄂侯;殺梅伯;殺冀侯。比干是商王帝乙胞弟,箕子是商王帝乙庶子,他們都是紂王叔父,微子則是紂王同胞哥哥。他們見紂王行為太不應(yīng)該,一起規(guī)勸諫言紂王,紂王竟然剖比干之心;囚禁箕子;嚇得微子逃亡到西伯姬昌屬地渭河流域。爾后紂王又囚禁姬昌;殺姬昌嫡子伯邑考,即紂王親外甥,還煮熟給姬昌吃。紂王為什么會這樣兇殘暴虐?毫無“親情”,毫無“人性”?根源正是在于:紂王是將這些至親與長輩,以及功臣侯伯們,都看作是自己的“奴仆”,忠言逆耳,聽了心中不高興,就象主人宰殺飼養(yǎng)的牲畜一般,恣意惡毒殘害他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論衡·齊世》里說:“夫,經(jīng)有褒增之文;世有空加之言;讀書、覽經(jīng)者,所共見也??鬃釉唬骸q,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世常以桀、紂,與堯、舜相反。稱美,則說堯、舜;言惡,則舉紂、桀??鬃釉唬骸q,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論語·子張》里亦說:“子貢曰:‘紂,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边@句話,究竟是孔子說的,還是子貢說的呢?其實(shí)誰說的都一樣,子貢也是聽老師孔子這樣說,才會這樣說。那么孔子與子貢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呢?其實(shí)這句話原本涵義是:紂王,他做了許多不好的事情,不是象一些人們認(rèn)為那樣惡毒暴虐至極。那樣說是過分了。所以,君子做了罪惡壞事,就如同居住在河流下游一般,天下所有壞的事情,就會類似流水匯聚一樣,聚集到他的身上。實(shí)質(zhì)上孔子與子貢此話原義則是:紂王雖然殘暴虐待他的至親長輩與功臣侯伯,就象“主子”可以任意宰殺自己飼養(yǎng)的牲畜,這些乃是“奴隸”社會的準(zhǔn)則。
司馬遷正是受西漢儒家學(xué)派這一觀念影響,將紂王的許多罪惡事情隱蔽,或者淡化。如果不是唐代司馬貞、張守節(jié),宋代裴骃,等等人們飽覽群書,搜集到許多零星傳說史話史料,作為“夾注”流傳下來,僅從《史記》里的記述,根本不可能正確認(rèn)知當(dāng)時的歷史真相。有人甚至說,我國先秦不存在有“奴隸制”社會,然而考古學(xué)證明,約公元前2780年——前2100年的后崗二期文化人群,已經(jīng)具有“奴隸制”社會特征。再者,司馬遷筆下只是一個辛勞治水的君主禹,實(shí)質(zhì)在公元前約2500年——前2150年,就完成對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所謂“九州”,征服與奴役的“奴隸制”帝國?!渡袝び碡暋肪褪怯淼蹏鴱?qiáng)迫被征服人群們,不得不交納“貢品”的政令。所以說司馬遷對于先秦歷史的解說,以及漢代儒家學(xué)派弟子們,包括儒家學(xué)派的大師們,對于先秦歷史的解說,是存在有嚴(yán)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