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丨loop
對大部分人來說,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南北兩極。
常年的冰天雪凍,危險又迷人,很多國家都在那里設有科考團隊。
但是,你聽說過難抵極嗎?
難抵級,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是個很難到達的地方。
它是距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被譽為不可接近之極。
1958年,蘇聯(lián)遠征車隊歷經千辛萬苦第一次抵達這里,首次標定了難抵級,并留下了一座簡單的考察站。
那是世界上最荒蕪的角落,卻也是很多人的夢想之地。
所以,當中國姑娘馮靜用雙腳抵達難抵極,把五星紅旗插在那里時,好多人都炸了。
要知道,這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不借助工具,僅靠雙腳抵達的案例!
五年前,當馮靜決定去南極遠征時,就決定把難抵極定為最后的目的地。
在她之前,還從來沒有人能用雙腳“走”到那里,她說她并不只是“去”遠征,她想“完成”遠征。
和北極不一樣,南極大陸上是沒有原住民的,歷史上的早期探險者并不清楚那里有什么,天氣如何,結果怎樣。
每一次出行,他們都帶著向死而生的毅力。
而每每在書本上讀到這些時,馮靜都深受感動。
從此,南極成了她的向往之地。
人活著,一定得追求點什么。
有人貪戀物質,有人安然求穩(wěn),馮靜要求的也不多,她只是想多出去看看。
這些年來,她走過了很多大洲,南極就是下一個目標。
她不想只在書本資料中體驗南極,她想去親自感受。
在環(huán)球旅行的這些年,馮靜最大的收獲不是去了多少國家,結交多少好友,而是不斷突破困難的邊界。
極地遠征一直以來都是男性“統(tǒng)治”的領域,馮靜的身高卻只有一米六四,作為一個遠征者來說屬于先天不足。
但人就是這樣,有時候離自己心中的目的地很遠很遠,但如果因為遠就放棄,那和咸魚有什么區(qū)別?
馮靜一直堅信,人最大的武器,就是拼上一切的決心。
“先天不足”怕什么?我的骨頭可以更硬一點。
其實早在2018年,馮靜就歷時52天,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了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
而為了抵達難抵極,她從一開始就做了周密的計劃和安排。
對馮靜這種體格的人來說,最好是能進行雪地實戰(zhàn)練習,所以她特意跑到了挪威和新西蘭,就為了能近距離感受冰雪的“洗禮”。
可是,這總歸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因為在國外訓練成本很高,每次回國時,馮靜會做更加艱苦的訓練。
舉大米,拖輪胎,劃船機……那些聽起來就和女孩子無關的項目,就是她的日常。
每天凌晨一點,馮靜會背上一個十公斤的負重拖輪胎來模擬拖雪橇,這個過程會持續(xù)15公里。
黯淡的路燈下,路上幾乎只有她一人。
等到路燈滅了,天快亮了,她才結束訓練。
對她這種體格的人來說,訓練實在太重要了。
所以哪怕再苦再累,她也沒有懶惰過分毫。
她還會每隔一天舉一次大米,大米沉18公斤,她要舉1000次才能結束。
再比如,她每天都會拉劃船機。
一周中有五天,她都會拉20公里。
另外的兩天是馮靜的大日子,每天要拉上50公里……
對一個女孩子來說,這些訓練實在是太殘酷了,可馮靜沒怕過。
因為,遠征只會比訓練更辛苦,更煎熬。
如果不去了解,平常人根本想象不出遠征會有多危險。
你可能會碰到漫天的暴雪,呼嘯的狂風,甚至是掉入冰隙。
冰隙可能有幾十米,或者更深,人如果掉下去了,不僅會摔傷,你的雪橇也會跟著一起滑落,所以砸在了頭上,基本上就沒命了……
就算砸在其他的地方,也大概率是重傷。
南極大陸的遠征窗口期一般是11月,12月和1月,滿打滿算也只有90天。
所以馮靜告訴自己,只要不發(fā)燒就能上高原,不管多難受,都要堅持出發(fā)。
連了這么長時間,不能在最關鍵的時候認輸。
2019年11月,她正式踏上遠征行程。
馮靜的行李最重時是70多公斤,以她的體重拖著這么重的行李,著實有點困難。
特別是到了遠征后期,因為體能一直在下降,她的左腿發(fā)生了拉傷。
雖然受傷了,但時間太緊,她根本沒法好好休息,后來就發(fā)展到左側臀大肌和腰背都出現了問題。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她只能一步半一步半地往前挪……
冰天雪地中,周圍是一片荒蕪。
馮靜的身影在蒼茫的白雪中,顯得無助又孤獨。
此外,極地有一種天氣叫極地大風暴。
遇見這種天氣時,你甚至都看不清腳下的高低起伏,也看不清遠處的地平線,就好像走在云中一樣。
非常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風大得離譜,卷過來很多雪屑。
雪橇陷在厚實的冰雪里,阻力實在太大,拖雪橇比平時更加費勁。
你拖多遠,雪橇就走多遠,沒有任何的滑行……
其實很多失敗的遠征,并不是因為最后沒有食物,而是因為人們在途中放棄了。
遠征很難,喪失斗志很簡單。
所以即便是在最不順利,每天走十小時都走不完20公里的時候,馮靜也會不斷告訴自己——
一定要堅持行進,因為一旦放棄,就徹底沒有進度了。
高海拔帶來的不光只有高反,還有高寒。
那里的氣溫通常是零下30多度,但如果趕上了大風,體感溫度只有零下50多度。
于是上廁所便成了難題。
有一次,馮靜把自己的右手卷到了褲腰里,因為是六條褲子的褲腰纏在一起,所以力量很大,手一下就給拉劈叉了,指尖被拉到了手背上……
雖然沒有骨折,但右手瞬間就不能動了,撐雪仗只能完全依靠左手。
到了扎帳篷時,因為手沒法很好地控制鐵鍬,有好幾次都被鐵鍬打在臉上。
鐵鍬會直接砍在嘴和下巴的位置,鮮血四濺……
在極寒環(huán)境下,馮靜的生理期剛來了兩天就被凍回去了,往后的月份中甚至沒來。
她的腳上有大大小小十幾個水泡,下巴有一直未愈合的傷口感染。
在經歷無數艱難險阻后,在2020年1月25號,馮靜終于抵達了難抵極。
她在當時蘇聯(lián)設立的列寧像旁,展示著中國國旗。
這也是人類第一次依靠雙腳,從南極大陸的海岸線出發(fā),徒步遠征難抵極。
從柔軟的小女生,到堅韌頑強的遠征者。
為了能順利到達這個極寒之境,她默默準備了五年。
五年很長,五年也很短。
這五年里有汗水和心酸,但當五星紅旗飄揚在難抵極時,這一切經歷便都值了。
人類的贊歌是勇氣的贊歌,人類的偉大是勇氣的偉大。
勇敢前行的馮靜,在難抵極留下了中國的印記,她是祖國的驕傲,也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有時候,我們可能看不到地平線,也看不到目的地。
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也許你覺得很難,看不到未來的光,但只要咬牙強撐,總會到達最燦爛的彼岸。
遠征如此,人生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