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盾髯印芬粫?,由荀子及其弟子整理著作,代表了荀子的主張和觀點,是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
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盾髯?榮辱》
點評:有自知之明的人,遇到問題了會反省自己,不會抱怨別人;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只會積極進取,不會抱怨蒼天。
二、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知君子?!盾髯?大略》
點評:如果沒有經(jīng)歷寒冷的冬天,就不知道松柏的堅韌挺拔;沒有經(jīng)歷過危難的事情,就不知道君子志向的遠大。
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盾髯?天論》
點評:宇宙、天地,有它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是持久不變的,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它既不會因為有像堯那樣的仁德君主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有像夏桀那樣殘暴的君主而消失。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來治理國家,就會獲得吉祥;如果違背自然規(guī)律,就會招來災(zāi)難。
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盾髯?勸學》
點評: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它也能挺立;把白沙放在黑土里,白沙也就變成黑的了。這兩個例子說明,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才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點評: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超過老師,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也是正是老師所希望的。
六、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盾髯?勸學》
點評:無論做任何事情,總逃不過“持之以恒”四個字,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即使再聰明、再有天賦,也不會有什么成就。
七、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盾髯?大略》
點評:以真誠之心送人禮物,一定會送自認為最好的東西。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君子贈人以善語,俗人則贈人以財物。
八、無功不賞,無罪不罰?!盾髯?王制》
點評:要想做到公平公正,讓人心服口服,就要賞罰分明。沒有功勞的,就不能給予獎賞;沒有罪過的,也不能任意給予處罰。
九、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盾髯?修身》
點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近的道路,如果你不走,就永遠不能到達;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再小的事情,你都不去做,何談成功?
十、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盾髯?勸學》
點評:有些人自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也未必是道德問題,而是因為他見識太少,經(jīng)歷太少。這就好比井底之蛙,它所能看到的,就那么一小塊地方,而你卻跟它講大海的廣闊,它又怎么能聽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