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戰(zhàn)國末年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的著作。該書旨在總結(jié)當時學術(shù)界的百家爭鳴和自己的學術(shù)思想,反映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思想以及荀況的倫理、政治和經(jīng)濟思想。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君子耳不聽淫聲,目不視邪色,口不出惡言——《荀子·樂論》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荀子·天論》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盾髯印ぬ煺摗?/p>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盾髯印駥W》
知莫大乎棄疑,行莫大乎無過,事莫大乎無悔?!盾髯印ぷh兵》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盾髯印駥W》
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性偽合而天下治?!盾髯印ざY論》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盾髯印ご舐浴?/p>
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荀子·富國》
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盾髯印し鞘印?/p>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盾髯印駥W》
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盾髯印し窍唷?/p>
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盾髯印s辱》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智,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盾髯印ふ摗?/p>
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荀子·榮辱》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盾髯印駥W》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盾髯印駥W》
學不可以已?!盾髯印駥W》
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盾髯印じ粐?/p>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盾髯印駥W》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盾髯印駥W》
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盾髯印げ黄垺?/p>
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荀子·富國》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盾髯印駥W》
禮者,人道之極也?!盾髯印ざY論》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盾髯印ね醢浴?/p>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盾髯印ね踔啤?/p>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盾髯印ぬ煺摗?/p>
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盾髯印し鞘印?/p>
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盾髯印し窍唷?/p>
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左右。——《荀子·性惡》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盾髯印と逍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