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醫(yī)家孫思邈曾根據(jù)老年人生理特點指出:“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耳。”又言道:“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本褪钦f,人應該適當勞動,但不要過于疲勞。運動身體可以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促進氣血運行,血脈通暢而不易生病。熱愛勞動不僅是人的美德,也是長壽之本。
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長壽老人無一不是勤快人。反之,那些在工作或生活中,終日無所事事,消極怠慢,意志消沉,不求上進的人,多是老態(tài)龍鐘,未老先衰。通常居于密室,不經(jīng)風吹日曬,貪圖安逸,對身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一樣。
北宋著名詩人歐陽修認為,“勞其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壽。”他曾將兩位古人夏禹和顏回做了鮮明的對比。他說“夏禹,走天下,乘四載,治百川,可謂勞其形矣,而壽百年;顏子肅然,臥于陋巷,美食瓢飲,外不誘于物,內(nèi)不動于心,可謂至樂矣,而年不過三十。”意思說,夏禹防供治水,四處奔走,常年跋涉,勞碌于形,運動于身,而獲得長壽;而孔子的學生顏回終日閉門不出,端坐讀書,表面看來,安樂度日,結(jié)果還是短命折壽。
據(jù)現(xiàn)代調(diào)查研究分析,在我國湖北和廣西有許多9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97%是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者。勞動鍛煉了肌肉、耐力和抗病能力,對預防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和某些傳染病有重要意義。人的生命活動就是自始至終地貫穿著“用進廢退”這一生物界進化的普遍規(guī)律,對于從事腦力勞動的中老年知識分子,適當參加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顯得更為重要。資料表明,經(jīng)常性的體力勞動,不但可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免疫力,防止各種疾病的發(fā)生,延緩衰老,還可使人添壽8~10年。
翻開長壽錄的史冊,沒有一個懶惰者能健康長壽。這充分證明,生命在于運動,頤養(yǎng)天年的老年人,要進行合理勞動,適當體育鍛煉,平衡膳食、充足睡眠、保持良好情緒、疾病防治等,這才是長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