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敩xiào(中藥炮制祖師 《雷公炮炙論》)
01
—
條辨十: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xù)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
甘遂半夏湯方
(1)女子,瘦小,咳嗽不斷,好幾年,氣喘20年,咳嗽聲為商音,即有水,咳時聲散開(聲音很扁),自我感覺上半身、下半身是兩個人(中間梗到),胸脅痛。(抽煙有濃痰的人咳嗽為沉重的吭吭聲,不同于此)。
(2)為十棗湯證,只用一劑8克,水清掉,很輕松。但喝水時,水又回到胃里,心下續(xù)堅滿,有留飲。
(3)再用甘遂半夏湯,一劑。(十棗湯后上吐下瀉,為自利)
(1)十棗湯:肺底有水,不能平躺,只能坐著。
(2)甘遂半夏湯:可以平躺,肋間有積水(肋膜)。
(1)甘遂1錢,半夏2錢,芍藥2錢,甘草2錢。二碗煮成一碗,去滓,加蜂蜜,再煮成一碗,服后會吐瀉。
(2)蜂蜜可解甘遂之毒。
(3)只用一劑,用于留飲。
(4)白芍:用于肋骨、肺下,任何臟的下方為陰,白芍可把水像擠海綿一樣擠出來,白芍酸收。
(5)半夏利水,甘遂把水導(dǎo)出來。
(6)甘草:為防止吐瀉時,腸胃津液沒有,加甘草。
02
—
條辨十一:脈浮而細(xì)滑,傷于飲。脈弦數(shù)者,有寒飲,冬夏難治。脈沉而弦者,懸飲內(nèi)痛。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
(1)太陽病有三:太陽中風(fēng)(桂枝湯)、太陽溫病(葛根湯)、太陽傷寒(麻黃湯)。只有太陽傷寒被誤下才會得十棗湯證。
(2)麻黃湯證加便秘,應(yīng)先解表。被醫(yī)生誤下(開攻下的藥)或吃壞肚子下利,表邪下陷從皮膚到肺的下方。正常在有表邪時,腸胃功能好則有抵抗力,邪在皮膚表面會相抗,表邪不會入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