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與我一起在100天里讀10本家庭教育好書!
我們讀書,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們讀書,做孩子閱讀的榜樣
我們讀書,在書中收獲生命的無限可能
上周五讀書分享后,我們在微信公眾號后臺收到了數(shù)百條留言,很多朋友的讀書分享長達數(shù)百上千字,這些有溫度的文字很是打動人。我相信,這些讀書的記錄、觀察、思考、體會和實踐,會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估量的成長力量。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孩子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的作者是約翰?霍特,他出生于1923年,是美國“在家上學”運動的積極推動者,被很多家庭學校教育研究者稱為“美國家庭學校教育之父”。
說到學習,父母們總是充滿了擔心和焦慮。在這本書里,你會看到霍特先生通過一個個案例記錄和學習方法的科學舉證,來呈現(xiàn)孩子如何成功運用自己的大腦大膽而有效學習的,案例都是客觀且具有代表性的,有的案例來自于學齡前兒童,有的案例來自于小學生。我們選擇讀這本書,就是希望與大家一起探尋孩子學習的有效方式,進而緩解大家的擔心和焦慮,思考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什么,從而引導孩子有效地、快樂地走在學習成長的路上。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學習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領(lǐng)
霍特認為,學習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領(lǐng),而不是在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且所有的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籼赝ㄟ^對幼小的孩子的觀察,他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大腦一直都處在對世界的探索之中。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是試驗性的,不僅僅通過觀察,還會品嘗、觸摸、掂量、甚至通過破壞去嘗試理解事物,發(fā)現(xiàn)事物運作的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努力,不怕犯錯誤,很有耐心,能忍受大量的不確定、混亂和無知。他愿意等到意義自動跑到他面前,然后享受成功之后的開心。所以,霍特強烈呼吁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相信孩子。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學習知識,是讓孩子從小樹立終生學習觀念的第一步。很多對人生有用的本領(lǐng),比如說閱讀的本領(lǐng),完全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得到。
孩子有符合自身情況的學習方式
在本書中有一段對學校孩子的觀察手記,內(nèi)容是這樣的,霍特帶了一個舊軍號到小學去,在孩子休息時胡亂吹了一兩聲,孩子們大聲嚷嚷要求霍特讓他們玩,不少孩子看到霍特做過之后,就知道了如何用他們的嘴唇去吹,還有些孩子把這個吹口全部放進嘴里,像吃棒棒糖那樣,不過他們也很快意識到這樣做沒有用,然后他們就會用正確的方法試著吹。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他會試著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會體現(xiàn)在孩子的游戲和試驗中,體現(xiàn)在孩子學說話、學閱讀、學運動、學繪畫、學數(shù)學以及其他知識中。對孩子來說,他們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生動的、充滿活力的、令人愉快的體驗,他們的記憶力在沒有強制外力作用時效果最好。
自信心是孩子學習的關(guān)鍵
既然孩子與生俱來就擁有求知欲和對學習的熱情,為什么現(xiàn)在的教育中,有這么多孩子絲毫不享受學習,甚至厭惡學習呢?霍特認為,自信心是孩子學習的關(guān)鍵。由于害怕失敗,懼怕受罰,擔心丟臉,加上對沒完沒了的考試的焦慮,孩子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就會嚴重下降,這會進一步導致孩子厭惡讀書?;籼卮竽憯嘌裕河行┖⒆诱f話斷斷續(xù)續(xù)、結(jié)結(jié)巴巴,那都是因為自尊心受到打擊的結(jié)果。我們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我們有沒有不經(jīng)意間說出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呢?對于孩子敏感的心來說,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影響到他們。
孩子擁有天生的錯誤糾正機制
奉行“信任孩子”哲學的霍特認為,孩子都有強烈的是非感,他們具有一種天生的錯誤糾正機制,使他們最終學會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對于正在學說話的年幼孩子來說,他們知道的和理解的東西遠遠比他們能說出來的要多。當孩子說錯話時,我們不要糾正孩子的錯誤。如果我們不是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糾正錯誤,而是由我們指出并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會越來越感到受挫,越來越害怕。用不了多久,他就可能決定再也不說話了,因為說話總給他帶來那么多麻煩。
孩子出錯并非出于偶然,把孩子的錯誤看成有益的東西來對待,這可能與我們平時的觀點不太一樣,但非常值得學習和轉(zhuǎn)變。
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生俱來,他們也總是渴望學習,但是這不意味著孩子無所不能,他們其實是敏感且脆弱的。孩子帶著興趣和好奇心出發(fā),他們的學習過程需要保持勇氣和信心,我們需要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按照他們自身的成長規(guī)律快樂成長,小心呵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自然快樂地學習。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當我們通過讀書和學習到了意識的轉(zhuǎn)變,還需要通得過行為轉(zhuǎn)變來真真正正地讓孩子受益,讓他們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下,自然快樂地學習。
首先是信任,做一個好的觀察者、陪伴者
孩子無論是學習說話、閱讀、運動,還是學習繪畫與邏輯等等,都是有其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只要不是有先天性缺陷,我們都應該相信孩子能夠很好地走過每一個階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自然條件,靜靜地做一個好的觀察者和陪伴者,允許孩子跌倒、允許孩子“鼓搗”、允許孩子長久的觀察和內(nèi)心準備、允許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細胞比其他孩子晚熟。我們還需要相信孩子的性情并無惡意,很多時候,他們的嘗試性行為只是為了獲得關(guān)注。如果孩子處于咿呀學語階段,我們就做好孩子晚開口說話的準備,如果孩子正值幼小銜接階段,我們就做好孩子入學后慢慢適應環(huán)境的準備。
其次是引導,讓孩子接近這個世界,面對復雜的現(xiàn)實問題
父母需要讓孩子接近這個世界、接近生活在這個世上的蕓蕓眾生,并且理解他們。因為孩子的活動范圍有限,父母要盡可能提供這種機會。孩子需要了解做好一件事情的過程,唯一的方式就是讓他們親眼目睹別人怎樣從頭到尾做出來。在這方面,父母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霍特堅決反對完全用一種抽象的方式給孩子灌輸知識,他堅持要把孩子放在現(xiàn)實世界之中,讓他們直接面對日益復雜的現(xiàn)實問題。如果我們給孩子足夠多的機會去接觸這個世界,包括我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們會清楚地看到什么東西對我們和對別人來說是真正重要的,然后他們能夠自己選擇一條進入那個世界的通道,他們選擇的道路會比我們給他們選擇的更好。
讓孩子做好讀書的準備,其實就是讓他們接觸大量的印刷品,讓他們的眼睛沐浴在文字的海洋中,還要讓孩子大量接觸成人使用的文字材料,比如時刻表、車票存根、賬單、海報、合同、各種表格、使用說明書、宣傳單……
他甚至要求家長允許孩子在一旁觀看自己的工作情況,最好還能“親子同工”并肩合作。他相信孩子通過觀看家長的勞動過程,可以帶動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而不是在教室里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
再次是支持,只有在孩子需要時才予以必要的指導
成人既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也可以妨礙孩子進步。孩子認識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突然之間就從無變有,他們先觀察事物,然后創(chuàng)建理論,再檢驗和修正理論?;籼鼐俑爬诉@樣的學習過程:孩子一點一滴地把生活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知識,這個過程與科學家積累科學知識的過程完全一樣,他們會觀察、思考、推理、給自己提問題……如果我們想要控制操縱或改變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阻礙孩子的這種學習過程,這是因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是在創(chuàng)造知識,而不是獲得知識。
家長和教師不要過于積極,應該退回一步,應該只有在孩子需要、請求幫助的時候才予以必要的指導。
此外,家長需要接納并突圍傳統(tǒng)學校教育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霍特先生在書中從頭至尾都在“吐槽”美國的學校教育,他認為學校的“工廠式”管理模式強行讓孩子們接受各種毫無意義的教學內(nèi)容,妨礙了孩子們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揮?;籼卣J為學校教育實際上是給孩子獲取知識、掌握本領(lǐng)設置重重障礙。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堅決杜絕那種往往讓學生感到氣餒,以為自己不夠聰明,不會讀書的教學方式。這種過程是破壞性的,它會碾碎孩子的自尊,扼殺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以為自己沒有能力自學,最糟糕的是,這樣會讓孩子離終身學習的觀念越來越遠。
事實上,霍特所吐槽的美國教育問題今天仍然廣泛存在,應該說這些問題也是全人類的問題。雖然現(xiàn)在我們已進入后工業(yè)化時代,但今天的教育模式普遍還仍停留在工業(yè)化時代的樣子——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工業(yè)社會服務、馴良的標準化產(chǎn)品。好消息是在我們中國這片教育熱土上已經(jīng)很多教育改革家在推動翻轉(zhuǎn)式學習了,在翻轉(zhuǎn)式課堂上,將學習的決定權(quán)從教師轉(zhuǎn)移給學生。
可是一般情況下,傳統(tǒng)學校都無法實現(xiàn)小班教學,無從實現(xiàn)針對個體差異的教學,因此,家長就需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利用好家庭資源,在充分了解孩子個性特質(zhì)的基礎上,發(fā)展孩子的學習能力,從而實現(xiàn)家庭教育的目標和責任。
這本書幫助我們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也就是給了我們方向。如果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中,方向搞錯了,即使再努力也白費功夫,反而,最后對孩子傷害會特別大。
《孩子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內(nèi)容非常全面,我們很多有關(guān)于孩子學習的困惑在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比如,很多家長關(guān)心孩子的特長培養(yǎng),該什么時候開始學?這些項目對孩子發(fā)展有哪些好處?拿音樂舉例,音樂是否要從小學,否則就學不出來了呢?霍特告訴我們,這不是真的。關(guān)于怎么教和引導孩子進入美妙的音樂世界,霍特在書說得相當具體和細致,他說,孩子學音樂要像他們學說話一樣,多聽多模仿。事實上,演奏樂器水平很高的人,都必須堅持不懈地反復練習,讓動作越發(fā)協(xié)調(diào)。簡而言之,孩子學習音樂時,要讓他們?nèi)ヌ剿魅グl(fā)現(xiàn)去尋求刺激。學音樂與讀書識字、學數(shù)學、學科學是一樣的道理,讓他們感受到樂趣和興奮。而那種過于正式和僵化的教學法,只能扼殺孩子的音樂興趣?;籼剡€強調(diào),音樂是人們情緒的表達,這高于樂趣,這才是藝術(shù)所需要的境界。
有位媽媽留言說,她的孩子15歲了,她問讀這本書是否有幫助?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已經(jīng)來到一個數(shù)字時代,關(guān)于在這個時代如何學習與成長,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約翰·西利·布朗認為, “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準備進入各式各樣、很可能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領(lǐng)域?qū)W習。這個數(shù)字時代,我們最佳的學習策略就是回歸到孩童的狀態(tài),用玩、追問、想象的方式來處理我們所接收到的大量新信息。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連續(xù)的不確定和困惑中,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卻能從中健康成長。關(guān)于教育孩子,到底是成人在教育孩子,還是孩子在教育成人?或許我們需要保持更開放的心態(tài),因為人人都在互相教育,互動成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