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突然躥稀,很遺憾沒去成Kris家的直播,因為是放一些非院線片,所以我就沒怎么多宣傳,只每次開播前在微博(ID:發(fā)條張_電影最TOP)吆喝一聲。
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B站上的“迷影圓桌派”,我一般是周五或周六晚上去,跟大家一起看部電影(音頻時時點評),隨看隨聊,也不賺錢,只為影迷的單純快樂。
昨天晚上我們看的是2019年提名戛納與奧斯卡的法國片《悲慘世界》,我個人很喜歡,今天就聊聊。
選這部是因為評價很不錯,在豆瓣與IMDB分數(shù)都不低,而這只是導演拉吉·利的導演長片處女作,生猛有勁兒不磨嘰。這位導演莫名長得像麥迪,拿著攝像機就像端著一把槍,和電影的調性倒挺配。
我預告時有同學以為是維克多·雨果的那本名著改編,其實不是哈,這是部當代電影,但與小說《悲慘世界》有些影影綽綽的映照,比如都有偷東西的情節(jié),結尾的點題也是援引了雨果的話。
雖然故事完全不同,但都指向一個無奈的結論:這是個悲慘的世界。電影甚至比原著更絕望,冉阿讓好歹走完了救贖之路,而電影懸在一個死結上。
電影有個歷史背景:法國的族群矛盾,片中提到了好幾次2005年的巴黎大騷亂,我先把這事兒簡單介紹一下。
2005年10月27日,巴黎東北郊的兩名北非裔移民少年因躲避警察盤查而意外觸電身亡,引起當?shù)匾泼駨娏也粷M。當晚數(shù)百人走上街頭,焚燒垃圾桶、汽車,并試圖沖擊鎮(zhèn)議會廳。
當?shù)鼐旄深A后,暴力行動有增無減,后面十幾天,蔓延到巴黎周邊的上百個村鎮(zhèn),最終到達巴黎市區(qū),當時的總統(tǒng)希拉克實行宵禁,一個月騷亂才平息,這是自1968年的五月風暴以來,法國最嚴重的社會騷亂。
一句話總結:一個小火苗點燃了整個農場。
雖然主題沉重,但電影《悲慘世界》卻是從一場狂歡開始的。
2018年,法國隊一路殺進決賽,4:2干掉了克羅地亞,捧起世界杯足球賽冠軍,電影開始就是勝利后民眾們的慶祝,導演說:“足球是一項不分種族和階級的運動,勝利時所有公民都為他們的國家自豪。”
然而,這樣的民族大融合盛景只是個短暫的假象,在凱旋門前的人潮中,出現(xiàn)了片名:悲慘世界。
鏡頭轉到巴黎北部郊區(qū)的蒙弗梅爾市,這里主要居住著穆斯林、非裔等移民,經(jīng)常發(fā)生暴力犯罪,法國人的地域觀念非常強(俗稱地圖炮),恩格斯就曾說過:巴黎人認為巴黎是世界的中心,其他都是外省鄉(xiāng)巴佬。
“郊區(qū)”(La banlieue)這個詞在法國人心目中就意味著混亂與暴力,每到新年,巴黎郊區(qū)的青年就會上街燒車,簡直快成傳統(tǒng)項目了。2017年巴黎警察局很開心,因為發(fā)現(xiàn)只燒了800多輛,竟然沒有過千,值得慶祝。
這天反黑行動組來了個叫斯蒂芬的新人,他一直在巴黎市區(qū)任職,家庭原因調到郊區(qū),他和另外兩名警員一組,下圖左邊那個是斯蒂芬,中間的是老油條克里斯,黑人小哥是瓦達。
兩個老警察先帶斯蒂芬熟悉了下街面,這里居民大多是移民,各種膚色、族與信仰攪合在一起,幫派林立犯罪叢生,非常不好搞,警察與幫派領導間甚至有種共治關系。
其中尤多黑人移民,不知道的以為來到了非洲某國。電影基本全程手持攝影,但把的非常穩(wěn),沒有眩暈感。
三人來到警局,恰好碰到非裔男孩伊薩,他屬于警局??停?jīng)常干些小偷小摸,警察們早已見怪不怪,這次他偷的是雞,他身上埋著一條潛藏線索。
除了反黑組與小男孩伊薩,還有個伏筆,就是喜歡玩無人機的巴茲,后面三條線會在某個點碰在一起。
組織部來了新同志,克里斯與瓦達帶著斯蒂芬去拜碼頭,當?shù)乇容^有勢力的老大是綽號“市長”的黑老哥,兩個老警察和他非常熟,叫他“本土奧巴馬”。
正當克里斯與市長嘮嗑時,突然傳來震天的罵街聲,一個巡回馬戲團的老哥開著車,大聲咒罵著,說誰偷了我家的強尼!趕緊交出來,否則打到你吃屎。
馬戲團肌肉男們跑去找市長,兩幫人當街對峙起來,說你得把強尼交出來!克里斯出面打圓場,他以為是市長抓了馬戲團的小弟,一問才知道,強尼不是個人類....
克里斯眼看兩邊要失控,為緩解矛盾,就答應幫馬戲團找獅子。有人看到是個黑人小孩偷的,于是反黑組去找當?shù)氐牧硪粋€頭頭薩拉赫,他應該是個宗教領袖,連市長也對他敬畏三分。
薩拉赫很厭煩警察所以拒絕幫忙,還說獅子不應該被圈養(yǎng)在馬戲團,他們有自由的權利!克里斯一看,得,不在同一頻道沒法交流,只能自己來。
最終還是社交網(wǎng)絡幫了忙,果然就是伊薩偷的,想想如果我搞來只獅子,也免不了要發(fā)條朋友圈炫耀一下,這獅崽簡直就是辛巴嘛。
反黑三人組在足球場發(fā)現(xiàn)了伊薩,三人扣住伊薩時,所有旁邊的非裔孩子一擁而上,面對劍拔弩張的形勢,慌亂中瓦達的橡皮槍射中了伊薩。
而這一幕,正好被巴茲的無人機給拍了下來。
克里斯發(fā)現(xiàn)后非常敏感,他明白如果視頻被披露會惹來大麻煩,就算瓦達的開槍有自衛(wèi)執(zhí)法的成分,但影像被剪輯后完全可以營造成警察迫害非裔移民的證據(jù),說不定還會引發(fā)像05年那種大騷亂。
斯蒂芬主張先救孩子,但克里斯說必須先把視頻找到并銷毀,不然咱全得完蛋。
無人機男孩巴茲在三人圍追堵截下,決定將視頻交給薩拉赫。在餐廳警察、黑幫、薩拉赫三伙人緊張對峙,斯蒂芬盡力爭取,薩拉赫同意將視頻交出來,前提是保證伊薩安全。
接著三人找到獅子,將它交還給馬戲團,卻沒想到馬戲團老哥不解氣,將伊薩帶進獅籠,嚇得他尿褲子,折騰一番才罷手。
三人將伊薩送回家,克里斯恐嚇說不要再惹事,這件事到這兒就算完了,但電影還有半個小時,后面才是重點。
挨了一槍并受到羞辱的伊薩決定復仇。
他先在幾人巡邏路線上安排黑人小孩挑釁,然后自己拿著煙花攻擊反黑組的車,眼神中全是憤怒。
三人被引入大樓,此時早早埋伏好的蒙面青年對反黑組警察實行了圍剿,無序憤怒的年輕人真是太可怕了。
伊薩接著帶人跑到市長門口又放了一個煙花,把他也引入樓中,然后帶頭給了市長一悶棍,這是要搶班奪權?。?/p>
如果把老大市長打死在這兒,還能嫁禍給三個警察,一次性清洗掉兩股勢力,伊薩看上去才十幾歲,卻有這樣縝密的犯罪頭腦,可怕。
因為人太多,三人漸漸不敵,被逼到角落,斯蒂芬沒辦法,只好掏出槍對準伊薩,伊薩點著了燃燒瓶,二人陷入長久的對峙。直播的時候我說,電影應該就在此處結束,才最有力量。
我靠,果然就結束了,讓我小小的自嗨一下,導演Give me five。
導演在此打住的潛臺詞是:這是個死結,誰也沒有解決方案,無論警察是否開槍,男孩是否扔出燃燒彈,都不能改變什么,沖突與仇恨不會止息。
法國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移民國家,他是“老歐洲”的代表,盧浮宮里的藝術品比大多數(shù)國家年齡都長,法語曾是歐洲最有逼格的語言,法蘭西民族是獨特的、驕傲的。
二戰(zhàn)后為彌補勞動力空缺,法國從原殖民地(如阿爾及利亞)、非洲等地引入移民,移民們來到老牌發(fā)達國家,做著下層的辛苦工作,為法國經(jīng)濟做出了貢獻。
然而甘蔗沒有兩頭甜,大量移民產(chǎn)生了文化融入問題。其實法國政府算是做得不錯了,比如提供了大量廉租房,而且盡量與當?shù)鼐用窠诲e而建,希望不要形成封閉的小圈子;我注意到電影中無論什么膚色,都基本會講流利的法語,說明教育效率不錯,政府希望你們無論來自哪兒,都變成法國人,法國對自己的文化感召力也很有自信。
但進入新世紀,經(jīng)濟停滯造成失業(yè)率上升,最先遭殃的就是下層移民,日積月累的沖突就暴露出來(再加上難民),除了像世界杯奪冠這種事,各個族群間的矛盾越來越大。片中警察克里斯就曾當街借故攔下一個女孩,搜身揩油加摔手機,并絲毫不以為意。
再加上法國有革命傳統(tǒng),動不動就上街打砸搶,黃馬甲都快成了國粹了,如此就陷入惡性循環(huán),族群間越來越仇視,法國國旗上的紅白藍象征著自由、平等、博愛,而真實的世界,正與這句口號漸行漸遠。
出電影演職表前,屏幕上打出雨果在《悲慘世界》里的一句話:“我的朋友們,記住這一點,從來沒有壞的雜草或壞的人,只有不好的種植者”。
導演放這句話是隱隱的帶著批評,說之所以有這些毒草,是因為“種植者”太糟糕,問題是:誰是種植者?
是哪個人、哪個黨、哪屆政府么?我覺得都不是,造成這種局面,是歷史與現(xiàn)在、所有人共謀的結果,解鈴還須系鈴人,但現(xiàn)在連誰系的鈴都搞不清楚,到最后只能怪社會根本制度了,但這個“種植者”是說換就能換的么?
雖然拍的是法國事,但《悲慘世界》里的族群沖突算是當下的普遍困境了。法國、美國、德國、英國,這些老牌玩家們無一不受到移民問題的沖擊,我看資料上說,現(xiàn)在美國的拉丁裔移民已接近20%,力量足以改變國家走向。
那封閉可以解決問題么?恐怕也不行,所以才說是個死結。
看完電影,我生出的第一個念頭是:這個世界會好么?如果你問導演拉吉·利,那他的回答很可能是:No.
我覺得會好,但世界要為之付出極為深重的代價,我們這代人可能就會見證一次大變革。
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里發(fā)現(xiàn)個奇怪現(xiàn)象,社會崩塌并不是發(fā)生在國家最窮困的時候,18世紀末法國經(jīng)濟趨勢向好,路易十六也算個明主,但各階層間撕裂的厲害,最終導致血流成河。
寫的好像有點沉重,但也不必過分擔憂,畢竟咱國家還是可以的,人民一心蒸蒸日上,中國的崛起會是世界穩(wěn)定的正面力量,我個人很有信心。
《悲慘世界》還是很值得一看,這么優(yōu)秀的處女作很難得了,我給8分,推薦。
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