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小組導學單
同學們好,梁恕儉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請課代表將全班同學分成6個組,每個組在獨學、對學、群學的基礎(chǔ)上,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自問自答或自編自演,也可參考我的問題提示,創(chuàng)造性地展示所得、所惑……展示過程中,最好能與其他組的同學形成互動。
一組:詩歌背景
民不聊生安史亂,棄官輾轉(zhuǎn)花溪畔。
茅屋籌建暫棲身,次歲橫遭風雨患。
1.安史之亂(755年至763年),由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fā)動的戰(zhàn)爭,為唐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于761年。據(jù)此提問。
2.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3.《山坡羊·百姓苦》孤兒寡母,食不果腹,黎民百姓吃盡苦。縱作奴,莫侍虎,傷心倆兒已入土。戰(zhàn)爭殘酷,死傷無數(shù)。逃,是死路;應,是死路。——梁恕儉讀《石壕吏》有感
二組:杜甫現(xiàn)身
叛亂漂泊三吏別,登高春望破山河。
艱難苦恨繁霜鬢,見證盛唐遭轉(zhuǎn)折。
4.
唐代詩人杜少陵,主義樹高峰。
新安石壕潼關(guān)吏,張牙舞爪逞。
新婚垂老無家別,逆來被折騰。
可憐才八斗,難挽盛唐向離崩。
把“詩圣、現(xiàn)實、順受、暴兇”填入上面相應的方框里,大致說說詩意,把你讀不懂的詞句與同伴商討。
5.杜甫享年58歲,寫這首詩時盡管只有49歲,卻已經(jīng)“老無力”“倚杖嘆息”,查資料“艱難苦恨繁霜鬢”的出處。
6.杜甫,字子美,唐朝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后世尊為“詩圣”。他的詩歌風格沉郁悲壯,語言瑰麗精確,今存1400多首,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這轉(zhuǎn)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譴責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揭示了尖銳的社會矛盾,歷來被譽為“詩史”。請用第一人稱介紹杜甫,限時60秒。
三組:知識積累
借助注釋,查閱工具書,把文中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多音字找出來……
四組:大致翻譯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五組:猜讀背誦
小組成員以接力的方式把全文背出來
六組:每課一詩
身經(jīng)住濕茅,歌述窮愁盼暖棚。
偏遭連陰雨,夜涼又遇過堂風。
獨凍祈福庇,眾安欣慰憂心生。
可憐詩圣才八斗,難挽向離崩。
7.將“屋漏、盛唐、戰(zhàn)亂、寒士”填入方框里,粗略說說詩意。
8.詩人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