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2歲的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對外宣布,自己得了癌癥,不得不放下熱愛的工作接受治療。然而,在2015年6月30日,李開復發(fā)微博稱,“最近兩次檢查都看不到腫瘤了”,自己已經(jīng)完全康復,腫瘤消失。
圖片來源:李開復微博
據(jù)李開復介紹,自己在生病期間以及康復后,有不少同樣不幸患上癌癥的病友或者家屬留言詢問他是如何治癌、抗癌的?需要注意哪些飲食?在化療過程中是如何康復過來的?
為此,李開復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了一篇感悟:“患上癌癥后如何抗癌?我的抗癌心得”。
圖片來源:李開復微博
就像大部分的病友一樣,在發(fā)現(xiàn)自己罹癌之后,我急切地想了解癌癥是怎么發(fā)生的,身體到底需要什么,如何保持身體健康……一路上我看了很多書籍,也接觸了不少名醫(yī),接受了不少朋友的建議,分享我的幾個心得,我自己是這么做的。
感悟一:睡眠比什么都重要,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
大病之后,為了補償身體的虧損,我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就是好好睡覺。許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對預防或限制腫瘤生長有廣泛作用。最佳的睡眠時間是每天晚上十點以后,理想睡眠長度是七小時到八小時。
幫助睡眠的方法有很多,往往也因人而異,和身體的抵抗力相關(guān)。
五個優(yōu)質(zhì)睡眠訣竅:
1. 睡前不要安排費時費力的工作。
2. 設定一個停止工作的時間,睡前加班,遠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3. 記錄每天睡覺和起床的時間,養(yǎng)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4. 不要因為失眠而感到壓力大,放松最好。
5. 睡眠的質(zhì)量比時間更加重要,讓自己處于舒適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我十點上床就寢,最遲不會超過十一點,經(jīng)常睡到自然醒,大約五點半到六點半起床,中午再舒服地睡上半小時到一小時的午覺。這樣就可以維持一整天精神飽滿、頭腦清醒。
以前我認為睡眠不必定量,有些人只需要五個小時,有些人需要七到九個小時,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人的感覺是很精細的,幾個小時確實不是最重要的,你應該問問自己的身體:現(xiàn)在累不累,人還很疲勞嗎?起床眼睛看東西清不清楚,是不是要靠咖啡才能提神?當出現(xiàn)說話有氣無力、食欲差、不容易入睡……這是身體在提醒你:要休息了!
46歲的Sarah Chalmers參加了英國倫敦的一個學校的睡眠實驗,留下了連續(xù)五天睡滿8個小時和只睡6個小時的面容對比照!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左為每天睡眠8小時,右為每天睡眠6小時
感悟二:運動無比重要,有氧運動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良方!
我從前不但不運動,而且還嘲笑朋友運動養(yǎng)生。我的朋友潘石屹在微博上說:“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幾萬人、多年的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多活七年?!蔽揖驼{(diào)侃他:“會不會這多出的七年都在跑步? ”
當時我覺得我不但幽默,而且是對的,后來才發(fā)現(xiàn)我錯了!不管中醫(yī)、西醫(yī)還是自然療法醫(yī)生都告訴我,運動無比重要。有氧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脂肪燃燒而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促進癌細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的良方。
患癌后,我不再開車,也沒有司機,我們就盡量走路;要去較遠地方時才搭地鐵或出租車,這么一來,走路的機會就更多了。
養(yǎng)成運動習慣之后,我才體會到運動的好處真是冷暖自知,不管怎么說都沒法跟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合適的運動可以促進心血管彈性、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心情愉快。醫(yī)生建議我除了走路,還要常走上下坡,達到至少十分鐘的劇烈心跳,等到快喘不過氣來,再放松慢慢走。跑步當然也可以。我發(fā)現(xiàn)一旦走了45分鐘,就會汗流浹背,那是很有成就感的。
身體動起來了,生命的活水也跟著動起來了。建議你也一起來體驗這美好的感覺。
我的經(jīng)驗:
1. 每周爬山兩到三次,爬山時至少做到一半時間頭腦放空。
2. 做瑜伽或甩手功:兩到三次。
3. 能走路就走路。
4. 做些有趣的運動。
5. 每周兩次按摩,讓經(jīng)脈血液疏通。
感悟三:飲食要均衡,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
健康飲食的目的是健康,還要配合良好的睡眠習慣和運動,同時也要注意食物的來源,除非確知是無農(nóng)藥的有機蔬菜,否則要避免生食。
我的飲食原則大抵著重四大類食物的質(zhì)量均衡:
多吃蔬果、全谷類、海產(chǎn)品、低脂或無脂食品,以及豆類、堅果等;
少吃紅肉和加工過的肉類;
糖是公認對身體不好的食品,也是癌細胞最愛的養(yǎng)分,少攝取油炸類食物、甜食和含糖飲料;
每天只喝一杯紅葡萄酒,因為紅酒里面的白藜蘆醇可以抑制不當?shù)难茉錾?,阻絕癌細胞擴張。
感悟四:好心態(tài)和幽默感是發(fā)揮自身療效治療癌癥的良藥!
很多同事剛開始都以為我很嚴肅,一起工作久了,逐漸發(fā)現(xiàn)我是個很愛開玩笑的人,就常常跟我分享生活的點滴。有一次員工大會之前,一個年輕男同事跟我抱怨:“太太生小孩后,當爸爸的就很辛苦?!蔽野参克f:“沒問題,我可以幫大家想辦法逃避勞動?!?/p>
他興奮地湊過來想聽聽我有什么秘方,我故作神秘地說:“最大的秘訣就是要讓太太給孩子喂母乳,這樣你就可以很無辜地說:‘我也想夜里起來幫你喂奶,可是我愛莫能助??!’”
我自己也知道,當我在病床上還能夠不忘開玩笑、找樂子,我的病就已經(jīng)好了一大半。而且,經(jīng)過這么一場跟疾病的近身搏斗,我更確定,幽默感是我手上最鋒利的寶劍,未來,我大概會把它當成我的貼身護衛(wèi)吧!這表示我將用“賞玩”的姿態(tài)面對所有的挑戰(zhàn)。當世間的一切都可以當作我們在人生游樂場上選擇的一場游戲時,那就肯定會開開心心一路玩到底。
我常想,我的治療與康復狀況可以進展得如此順利,除了感謝臺灣最棒的醫(yī)療團隊給我支持,以及家人對我的悉心照料,我天生的樂觀和幽默感,大概是我在生死關(guān)頭、命懸一線時,一次又一次地引領(lǐng)我走出困境、發(fā)揮自身療效的一劑良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