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趙基開
上海是海納百川的大城市,即所謂移民城市,外來人口不少,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聚居申城。隨之帶來當?shù)仫L土人情和風俗習慣,也包括飲食文化,立足上海灘,并發(fā)揚光大。
中國飲食源遠流長,國人菜肴講究色香味俱全?!跋?位列其中,聞其香味也是對食物一種贊美,菜肴中沒有香味,那就談不上什么好吃而言。然而食物中另類食物中帶有臭味,也別有一格,其實臭和香是相對的,也可互相轉換,一旦達到某一種臨界點,香即是臭,臭也變成香噴噴的。有些帶臭味食物,有的甚至臭到極致,則是對該物一種最高褒獎。所以臭味食品也占有一定份額。有些人有這種嗜好。其實世界各地也有類似愛好。
以臭為美,最典型的瑞典鯡魚罐頭,是臭到“臭風喪膽”地步,打開罐頭,陣陣惡臭,撲鼻而來。還有法國藍紋奶酪,是奶酪界的臭豆腐。
泰國榴蓮現(xiàn)在在中國也十分常見,不陌生,營養(yǎng)豐富,獨特臭味令人印象深刻。日本的納豆,雖起源于中國,但以后在日本風靡起來,也是黃豆發(fā)酵的產(chǎn)物,象煮熟黃豆過期臭味,日本人情有獨鐘。西班牙一種佐料,有點類似“筍瓜”臭,居然受當?shù)啬惺刻貏e喜愛。所以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外愛臭人士真是志同道合。
中國食用臭味食物,經(jīng)長年累月,巳經(jīng)成為一支奇葩飲食文化,特別濃郁的味道,飄“香”十里,讓人食欲大增。其實食物的臭味來源于微生物作用,例如腌制工藝通過微生菌對食物進行分解,產(chǎn)生異味氣體的同時,也產(chǎn)生帶有鮮味氨基酸,讓人垂涎三尺,食之難忘。當然也有食客對臭味,敬而遠之,捏著鼻子避開也不在少數(shù)。但更多人是樂意接受。形成愛者深愛之,厭者深惡之的局面。
北京臭腐乳
北京臭腐乳,要算王致和在全國有名,而且是傳統(tǒng)名品,顏色呈青色,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據(jù)說,王致和是安徽人,多次進京趕考,沒榜上題名,改為以制豆腐維持生計,并創(chuàng)建臭氣撲鼻的臭腐乳,曾作為御膳小吃送進宮庭,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但嫌名稱不雅,賜名為“青方”,使其身價倍增。王致和的臭腐乳和臭豆腐有異曲同工之妙,對喜歡食者來說能從容面對,細細品嘗,味覺有特異“秀氣”,真是聞起來奇臭,吃起來香噴噴。當然也有人,開瓶的瞬間硫化氫的氣味,熏的“聞風而逃”,當?shù)赜歇毺爻苑?,一塊油炸饅頭片,涂上小半塊臭腐乳,吃起來酥脆咸香,盡在其中,別有風味,臭腐乳又稱“東方白脫”,而南方上海人半塊臭腐乳,滴上幾滴麻油,作為早晨泡飯佐料,也吃得津津有味,簡直可稱為人間美食佳品。腐乳是豆制品加鹽發(fā)酵制成,有無害菌,蛋白質容易消化,還含有維生素B,故有一定營養(yǎng),但含鹽量較高,鈉鹽超標,故不能多食。
安徽臭鱖魚
徽菜中有一道十分經(jīng)典的菜肴,傳統(tǒng)名菜,則是臭鱖魚,近幾年風行上海,吃徽菜必吃臭鱖魚,也是所有臭味食物中比較受歡迎。鱖魚經(jīng)過腌制,會變得十分臭,烹制后,臭味會消散不少,而且會帶有一些特殊香味,鱖魚的肉質變得滑嫩,嘗過后還有念念不忘感覺,留戀不舍,還想再吃欲望。臭鱖魚一般是紅燒,另有輔料搭配,但其核心還是在于鱖魚,一般食客品嘗完臭鱖魚贊不絕口,其實還沒有變臭前,魚肉也十分鮮美。
古人曾描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和河豚、刀魚、鰣魚,一并都是江南魚鮮的代表。尤其每年清明前后,鱖魚是最肥美季節(jié),被稱為“桃花鱖”。早在二百多年前,魚販子為了防止鮮魚在運輸過程中變質,采用一層魚,灑上淡鹽水,并經(jīng)常上下翻動,便其浸鹽均勻,經(jīng)過一段時間,魚鰓呈紅色,而魚肉表面散發(fā)一鼓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讓人難以忘懷的味道。洗凈后,燒制膾炙人口的菜肴,久譽不衰。
臭鱖魚特點是注重本味,有一種獨特魅力,所以受到大家青睞,不是沒有道理的。據(jù)說第一次吃臭鱖魚時,都不敢動筷,但嘗過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人間有如此美味菜肴。這當然也是言過其實,不過鮮香,確實是許多人愛好者。
廣西螺螄粉
近年上海風行螺螄粉,十分受歡迎,到了火爆程度,特別青少年中吃螺螄判也是時尚的體現(xiàn)。它應該說在上海屬“爆發(fā)戶”,最近上海進博會上,螺螄粉也有露臉機會。
螺螄粉是廣西特產(chǎn),著名小吃,具有辣、鮮、酸、燙的特色,還有一鼓獨特臭味,正因為這味道,故更受青睞。主要材料是螺螄、米粉、酸筍、青菜……,真是一口香、一口臭的奇特佳肴。其實螺螄粉里一顆螺螄也沒有,螺螄粉里鮮湯,由螺肉、豬骨等熬制而成,熬過湯后,螺肉就會丟棄,其精華都濃縮在湯里。螺螄粉,起源眾說紛紜,但螺螄與米粉結合制作小吃,是廣西柳州的一大創(chuàng)意。螺螄粉主要原料之一是酸筍,將酸筍腌制后,十分入味,吃口清脆可口,咸香微酸,胃口大開。由于腌制、發(fā)酵后,其臭無比,即使經(jīng)過處理,臭味也無心多掩蓋,和其他食材一起配制,導致其他食材也帶有臭的味道。
螺螄粉有吃過還想吃魔力,這種聞起來臭臭的,吃上第一口后,都形成癮頭,街頭巷尾談起螺螄粉成為時髦話題。許多商家開設出售螺螄粉的專賣店,脫穎而出,大排長龍。當然袋裝,盒裝螺螄粉銷售火爆熱度,也毫不遜色。
南京雙臭
南京一道名菜稱金陵雙臭,是肥腸燒臭豆腐,肥腸油而不膩,臭豆腐帶有特殊討人喜歡臭味,真是名不虛傳。臭豆腐是將豆腐放在陳年臭鹵中發(fā)酵形成,外灰里青,發(fā)酵過程中蛋白質分解成各種氨基酸,同時產(chǎn)生酵母,植物性乳酸菌。富有營養(yǎng)。肥腸也有人認為有腥味,避而遠之。這二樣又腥又臭的實物,難登大雅之堂,但經(jīng)大廚妙手為春,處理得當,竟變成傳統(tǒng)名菜,功不可沒。大家有機會可去嘗嘗。
紹興霉千張
千張又叫百葉,也是豆制品家族一類。有厚薄二種,一般將薄百葉打結,燒肉,是上海人喜歡吃的家常菜。霉千張就是發(fā)霉百葉,最著名的是產(chǎn)于紹興,不過浙江一帶有各類形式霉千張,上虞一刀一刀,蕭山是一筒一筒。形式雖各異,味道大同小異,但就食用而言卷起來霉千張更適合上海風味。蒸著吃,滿室霉香,吃到嘴里,幸福感滿滿。霉千張鮮潔,清香,素淡而聞名。特別吃飯前,開胃菜。飲酒時佐料。曾送到宮廷譽為“奇菜”。
寧波三臭
上海地界寧波人占一定比例,所以寧波特色菜占有一定份量,臭味食品為較著名的有臭莧菜梗、臭豆瓜、臭豆腐。三臭中以莧菜梗為大阿哥,因為不但自身臭,還要帶上冬瓜、豆腐二位小阿弟,因為他們需要腌制的鹵來做臭源,缺了臭莧菜臭豆瓜,臭豆腐就無從談起。
莧菜??梢员挥脕黼缰骑L味奇特的食材,將莧菜梗去葉切段,放入密閉瓦罐中,發(fā)酵后,臭氣沖天的臭莧菜梗就制成,莧菜梗約鹵水可放存多年,臭氣濃烈久經(jīng)不散,蒸熟臭菜梗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糊狀,放在嘴里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蕾味能得到絕妙享受。
臭冬瓜是寧波當?shù)貍鹘y(tǒng)名菜,“臭鹵”在制作中起決定性作用,所謂臭鹵即臭莧菜梗腌制的鹵水,將冬瓜切塊進入容器密封之前,將鹵水倒入,密封近一個月左右,臭冬瓜就可食用,臭冬瓜是軟塌塌,香糜糜,臭兮兮,臭名運揚的臭冬瓜還夾雜著發(fā)酵的鮮香,特別食前淋上幾滴麻油,味道更佳。
臭豆腐是把新鮮豆腐置于鹵水中發(fā)酵而成,所用臭鹵也是臭莧菜梗的鹵水,嫩豆腐放入裝有臭莧菜梗鹵水瓦罐里,讓豆腐吸飽鹵水在發(fā)酵過程中跑出不少硫化物,就產(chǎn)生臭豆腐的那股氣味。還有把新鮮豆腐捂于稻草中自然發(fā)酵,但大多臭豆腐是用鹵水的。
近年許多飯店,特別是寧幫菜館,把家庭日常菜搬上臺面,將臭莧菜梗和臭豆腐形成一對好伴侶,臭莧菜梗放在臭豆腐上面,再用毛豆點綴,清蒸雙臭,鮮美相傳,臭味相通。
另外上海人對油氽臭豆腐,情有獨鐘,喜歡金黃酥脆,外酥里嫩,讓人回味無窮,特別對剛從油鍋中氽出熱臭豆腐,蘸上紅辣椒,聞起臭味,吃起香噴噴,很受歡迎?,F(xiàn)在周邊古鎮(zhèn),作為名牌小吃,店內(nèi)外食客不少。
中華美食奇葩中臭味食品林林眾眾,舉不勝數(shù)。
安徽徽州毛豆腐,全身長滿白毛,可油炸也可清蒸,不過上海人不大看好這菜肴。武漢臭面筋不僅臭而且還帶有酸臭的刺激性氣味,配上一把辣椒,絕對是一道下飯好菜。二湖一帶的黑色油炸臭豆腐,您喜歡嗎?北京豆汁是老北京早餐再配上一個焦圈,南方人對豆汁一股酸腐味道,不大欣賞。另外貴州庵湯,也有一股臭味,好多上海都不敢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