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常熟園林多借景虞山,素有“二分春色在虞山”的美名。常熟古城區(qū)里就有這樣一座園林,不僅巧借山景,在園內(nèi)還有一處微縮的虞山奇觀,它就是燕園。
首任園主是常熟人、清乾隆年間的臺灣知府蔣元樞。當(dāng)年,他從臺灣回鄉(xiāng)省親,海上遇險,幾葬魚腹。劫后余生,他深感世事無常,便在老宅基礎(chǔ)上擴(kuò)建一座園林,作為日后歸隱之所,人稱蔣園。
正因這番人生際遇,園中建筑處處暗含園主海難不死,希冀從此健康長壽的愿景。
然而世事難料,兩年后,園子剛一落成,蔣元樞卻猝然病逝,年僅43歲。更難料想的是,園子不久竟被他的賭徒兒子作為賭注,輸給了別人,令人無限唏噓。
直至道光年間,曾任泰安縣令的蔣因培為了“蔣園”不流落他姓,即重購此園,取《詩經(jīng)》“燕燕居息”,即安然閑居之意,改名“燕園”,又暗含園子重歸蔣氏如同“燕歸來”之意,一語雙關(guān)。
蔣因培請來疊石大師戈裕良謀劃設(shè)計。此時,戈裕良年事已高,患目疾幾近失明,但他有感于燕園坎坷遭際,遂將
畢生絕學(xué)傾注于燕園造景之中。他在虞山最險峻的劍門尋找靈感,就地取材,以虞山黃石堆成山體,又運用構(gòu)筑橋洞的原理,將大小石塊鉤帶,色彩紋理相接,造出石洞,另置一泓澗水,潺湲入洞。半年即成,竟是一座微縮版的劍門,被譽為“燕谷洞天”。
就在假山落成的第二年,戈裕良去世,“燕谷洞天”成為一代造園大師最后的杰作。蔣因培終其一生守住了蔣園,終老于此。
今天的燕園整飭如新,“燕谷洞天”美景與虞山劍門奇觀交相輝映。今人在驚嘆造園藝術(shù)的登峰造極之余,想必也會感慨于古人守護(hù)家園的堅定與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