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的生存,都是要靠飲食來支撐,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在飲食方面是以溫飽為主,不會有太多要求。
但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不僅要滿足溫飽,還要健康,飲食方面的安全也開始重視起來,不再亂吃東西。
相信很多人都吃過柿子,有的人還會將柿子做成柿餅,有一句俗語是說“一個柿子十副藥”,這是什么意思呢?吃柿子到底好不好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01
俗語“一個柿子十副藥”,是什么意思呢?吃柿子是好還是不好?
柿子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具有清熱止咳,潤燥化痰,預防便秘,降壓止血等功效,即使柿子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但只是眾多水果當中的一種。
中藥針對性的治療疾病功能,柿子當然是比不上的,所謂“一個柿子十副藥”,是一種夸張的說法。
雖然說柿子的功能比不上“十副藥”,但也不能否認其實用和藥用價值,那么吃柿子到底有哪些功效呢?
吃柿子,到底有哪些功效?
清熱止咳
柿子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這種物質可以提升人體的抗病毒能力,其中所含的蘆丁和黃銅肝,膽堿,胡蘿卜素、水楊酸等成分,有清熱止咳的功效,對秋燥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提升胃腸功能
柿子當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果膠是一種溶于水的膳食性纖維,可以與體內的水分發(fā)生反應,促進腸胃蠕動,起到提升腸胃功能的作用。
還可以將腸道內的有毒物質和垃圾快速排出,保持腸道的健康,維持胃腸正常的消化功能,其中含有的黏液性物質能夠在腸道中形成一層保護膜,起到保護腸胃的作用。
吃柿子,同樣也有不少“禁忌”
柿子當中還有較多鞣酸,鞣酸在醫(yī)學上又稱為“單寧”,因為這種物質的存在,所以柿子吃起來有澀味,除了柿子,葡萄,山楂,石榴,當中也含有鞣酸,平時我們喝的茶水中也含有鞣酸。
硫酸進入腸胃之后,在一定條件下會跟蛋白質相結合,形成分子較大、不溶水的沉淀物,它就是鞣酸蛋白。
胃里的胃酸過多,鞣酸蛋白會跟食物當中的纖維素,果膠等,跟柿子皮,柿子核等粘合在一起,然后形成胃石,引發(fā)一系列不適癥狀,損害胃部的健康。
02
柿子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進食
缺鐵性貧血的患者
柿子當中含有鞣酸,這種物質進入體內后會跟其他元素相結合,影響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對于缺鐵性貧血的患者來說,本身體內就缺乏鐵元素,吃柿子可能導致貧血程度加重。
患者會出現(xiàn)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精神不振,甚至暈厥的癥狀,所以缺鐵性貧血的患者不可以吃柿子。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柿子當中含有果糖,蔗糖等多種糖分,升糖指數(shù)很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吃柿子。不然會導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的穩(wěn)定,甚至會誘發(fā)并發(fā)癥,比如糖尿病足等。
脾胃虛寒的人
柿子屬性寒涼,不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不然會導致體內的寒氣加重,還會對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脾胃虛寒的人吃柿子容易出現(xiàn)腹痛、拉肚子,食欲不振的癥狀,對消化系統(tǒng)也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