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蘋果CEO喬布斯,他是一個典型的極簡主義信徒。創(chuàng)造的蘋果手機,沒有多余的裝飾,風格簡約又純粹。此外,生活上,他也是一個極簡主義者。衣柜里清一色的服裝款式,經(jīng)典而不過時。對喬布斯來說,他不需要太多衣服,也不關心時尚,只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的極簡生活,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
除了喬布斯,《我決定簡單地生活》一書的作者佐佐木典士,也是一個極簡主義者。實際上,36歲的他,曾一度生活混亂,雖然擁有很多東西,卻感覺內(nèi)心空虛,時常借酒消愁。后來,當他嘗試“極簡生活”,丟掉囤積的物品后,竟意外換回了別樣充實的幸福,也成就了截然不同的自己。
可能你認為:不就丟點東西嗎,至于這么鼓吹極簡主義嗎。但作者誠心誠意地告訴你:自從丟掉東西后,他每天都過得很幸福。
一、什么是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就是,盡量縮減自己的不必要物品。它的目的,不是幫你減少物品的數(shù)量,而是幫你找回真正重要的東西。
想成為極簡主義者,你要達到兩點:第一,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第二,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減少物品的數(shù)量。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是一個極簡主義者。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的物品越來越多,漸漸地,就變成了一個極繁主義者。
打個比方:極簡主義者的心境,就像是出門旅行。在旅行時,你的所有物就是一個行李箱,里面只裝著一些生活必需品。到了旅館,房間也都干凈整潔,沒有多余的擺設。這一切,都讓你覺得輕松愜意;
而極繁主義者,就像是旅行回家。來之前,物品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可回去時,行李箱卻被塞得爆滿,有時還不得不提上幾只袋子。甚至由于東西太多,臨過安檢時,卻發(fā)現(xiàn)身份證找不到了。
作者認為:當一個人擁有超過自己能力負荷、數(shù)量龐大的物品時,這些物品就會成為壓力的來源,讓人無法顧及最重要的事情。
嘗試極簡生活前,作者也是一個極繁主義者。那時的他,對什么都想保留下來,覺得每件物品都很有紀念價值??催^的書,不舍得丟;聽過的CD,還想以后跟人分享;不合身的衣服,想等瘦下來后再穿;甚至連同事留的便條,都視為是對方的愛心付出。
直到過上極簡生活后,作者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不幸,并不是因為出身不好,性格不好,而是這些泛濫的物品,奴役了自己的人生。
二、物品泛濫成災的原因
1“習慣——厭倦”的習性
對女生來說,衣服好像永遠都不夠穿。即便買了新衣服,也是穿幾次就厭倦了。這是因為,人有一個“習慣——厭倦”的習性。也就是說,某件心儀的東西到手了,一開始你很興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對這件東西失去新鮮感。而產(chǎn)生了厭倦情緒后,你就又想換購新的,以此滿足內(nèi)心的欲望。就這樣,你陷入了一個“獲取物品”和“不斷厭倦”的惡性循環(huán)中。
2.以“現(xiàn)在”為基礎預測“未來”的感情
相比動物,人類有預知未來的本領。不過缺點是,只能預測幾秒鐘后發(fā)生的事,對于遙遠的未來,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預測。
舉個例子,當你餓的時候,你感覺自己能吞下一整只雞。于是就買了一整只,但事實上,才吃了半只你就飽了,這就是對未來做了錯誤的預測;
再比如,你想減肥,結(jié)果不小心吃多了,于是就安慰自己:吃了這頓,下次就開始克制飲食。但往往下次餓了后,你就又忍不住了。
所以,你如果從“沒有得到物品的現(xiàn)在”出發(fā),就無法想象“未來東西到手后”厭倦的心情。這就像兩對情侶當初的海誓山盟,誰能料到以后人心會變呢。
3.展現(xiàn)“自我價值”
眾所周知,人是群居動物。而為了在社會中生存,人們都喜歡展示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有多重要呢?如果人的價值得不到他人的認同,就會容易得抑郁癥,甚至走上絕路。
舉個例子:你發(fā)了條微信,不久收到了點贊,就覺得很開心。這是因為,你的價值得到了認同。而如果沒人點贊的話,你就有可能陷入自我懷疑。
為了展示自我價值,人更傾向于以物品為媒介。比如,買一個蘋果手機,能證明自己是有品味的人;燙一個網(wǎng)紅造型,能證明自己是時尚達人;戴一塊名表,能表明自己是有身份的人等等。
但恰恰也因為這些自我價值,導致很多人購物成癮,身邊物品越來越多。
三、如何成為極簡主義者?
作者認為,世界上沒有“無法舍棄”的個性,只有深信不疑的“無法舍棄”的刻板觀念。如果你還沒下定決心舍棄,也不是因為你做不到,而是你舍棄的技術還不夠嫻熟。這就像學習一門外語,說得越多你才會越擅長。
那么以下這些方法,就可以讓你做到斷舍離:
1.不后悔
人之所以不愿丟棄,是因為害怕扔了后又有別的用處。比如,留著家電保修書,是想萬一以后用得上呢;留著過時的衣服,還想著以后把它送給別人。
但已經(jīng)扔了950件物品的作者告訴你:沒有一件,是你扔了后會后悔的。相反,扔了后你就會覺得:呀,幸虧扔掉了!
所以,只要是一年內(nèi)使用次數(shù)不超過一次的,就趕緊統(tǒng)統(tǒng)扔掉吧!
2.不虛榮
前面我們說過,為了彰顯自我價值,人們會用名表、品牌服裝等包裝自己。如果是經(jīng)常戴,經(jīng)常穿還好。但如果不是的話,這些東西反而會損耗你的精力。比如,一件西服放在衣櫥里久久不穿,除了擠占空間,你還要偶爾把它拿出來熨一熨。
3.不留戀
有些物品之所以無法舍棄,是因為它承載了你的情感。比如,男朋友送的紀念品;好朋友手寫的一封信。如果就這樣扔掉了,好像挺對不起他們的。
但其實,如果他們知道自己的物品給你造成了困擾,反而會于心不安。所以,請大膽丟掉吧。如果真舍不得,就把物品拍成照片后再丟。以后想念了,還能拿出來看看。但事實上,這樣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
4.不收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才剛打掃房間不久,就又亂了。這是因為,你光顧著整理,卻忽視了物品的數(shù)量才是重點。如果減少了不必要的物品,收拾起來不僅簡單輕松,房間里也不會再輕易凌亂。
另外,如果有收納用品,最好也能丟掉,因為“擒賊先擒王”嘛。當你的東西無處可放時,你就會想法設法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毫無顧忌地繼續(xù)囤積。
5.不囤積
去超市,總能看到一些商品促銷的信息。于是出于“貪便宜”的心理,一不小心就買了一大堆。比如,囤一年的衛(wèi)生紙,買一大桶油拎回家。而這些商品,實際上并沒便宜多少,卻擠占了你居住的空間。仔細想想,還真有點得不償失。
6.不衡量
有些人覺得扔東西,是一種損失,有種吃虧的感覺。但實際上,你得到的遠比失去的要大得多。比如,擁有更多空間,獲得內(nèi)心的能量等。
此外,也有的人是想回本后再丟棄。比如,買了件大衣,穿了幾次后就不喜歡了。送人吧,舍不得,畢竟買的時候花了很多錢。但實際上,你不丟的話,每次打開衣柜,這件衣服就會影響到你的心情。
還有的人,是高估了自己物品的價值。比如,將自己的書進行二手轉(zhuǎn)賣時,一看價格還不到原價的三分之一,就覺得肉疼。這是因為,對于自己擁有的物品,人總是容易高估價格。而其實大部分商品的價值,都是從你購買的那天起逐漸下降的。所以,你只有理性地看待事實,才能順利地把東西賣出去。
最后,永遠記住:只有扔掉那些沒有用的東西,留下必需的東西,才能找到你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才能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