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
講了一個美國的高富帥約書亞·貝克爾,他掌管著150家店鋪,拿著7位數的薪水,22歲就買了豪宅名車,還有一個美麗的妻子。
在眾人眼里,他是那么成功。
但事實上,他的生活卻非常槽糕。
逢年過節(jié)他都買禮物準時送達母親手中,但他卻錯過了母親最后的離別。
他買了很多奢華的物品給妻子和兒子,然而妻子卻向他提出離婚,因為他沒有給她最想要的陪伴。
就連他自己的身體也十分不好,每天需要服藥才能入睡。
可以說,除了賺錢,他并沒有感受過幸福。
后來,這一切經歷讓約書亞開始反思,他發(fā)現:過于追求物質,不但沒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于是,他毅然辭掉了年薪百萬的工作,清理內心雜亂的思緒,同時清理家里的東西。
他試著在30天里丟棄30個物件,沒穿過的衣服、沒用過的器皿……直到他的生活里只剩下288件物品。
在這個過程中,約書亞發(fā)現,這樣極簡的生活不但沒有讓他感到空虛,反而覺得內心越來越充實。
他放棄了7位數的工作,但從此擁有了大把時間:精心做一頓美食,約朋友喝下午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甚至,他終于有時間拾起小時候的夢想,他開始提起筆寫東西。兩年后,他成為了暢銷書作家。
最后的結局就如文章標題所寫的那樣動心“扔掉90%家中物,他竟成了人生大贏家。”
愛因斯坦曾說過:“凡事應力求簡單?!?/span>
或許,身處繁忙都市,為生活日夜奔波的你,也應該學著為生活做些減法。
01
什么是極簡主義
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就是一位完美的極簡主義者,他一生都信仰“少即是多”。例如:
喬布斯總是穿著同一種款式的衣服;
在蘋果的產品上也盡量減少多余的設計;
就連他的家,家居物品也十分精簡: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一盞蒂芬妮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
據說,凡是喬布斯參與的會議,會議人數都會被壓縮到最低。如果有不必要的人在場,他就會毫無留情地跟對方說:“你不需要出席這次會議,謝謝?!?/span>
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認為:極簡主義者是真正了解自身需求的人。他們不會因為在乎別人的目光而追求“物欲”,他們清楚什么是真正“必要”的東西。因為更加珍視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極簡主義者才會減少周圍物品的數量。
換句話說,極簡主義者并不是要扔掉所有東西,而是把沒用的事物減到最少。
02
哪些因素讓我漸漸遠離極簡生活
①社會環(huán)境
我們身處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天打開手機,從微信到微博,從視頻網站到購物網站,可以說目之所及之處,都是滿屏的信息。
有實驗甚至指出,如果過于貪戀垃圾信息,就會變得智商下降,甚至跟吸食大麻的效果一樣。
只有懂得過濾信息,你才能走向極簡。
被稱為“世界互聯網之父”的凱文·凱利是新科技的狂熱代言人,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凱文自己卻不使用智能手機,家里也沒有電視。
他有時會到亞洲的一些村落旅行,一去幾個月,不帶電腦,這么做是為了要扎根于現實世界。
他說過一句話:“我嘗試保持與各種科技的距離,這樣我才能更容易記住我是誰?!?/span>
適當讓自己遠離不必要的信息,是通向極簡的關鍵。
②人類的社交心理
記得看過一個故事。
故事的男主為了在女友面前體現出自己的多金,就借錢買了一身筆挺的西裝、一只勞力士手表,還買了一雙發(fā)亮的皮鞋。
一開始,兩人的交往十分順利。
直到有一天,女友得知真相,兩人也就無疾而終了。
當然,此處男女的價值觀并非我們關注的焦點。但是,男主通過購置物品來凸顯自身價值的行為,相信許多人都有過。
說到底,人是群居動物。人類一旦脫離社會就會感到孤獨,而為了能在群體中生存,個體就必須要對群體展現一定價值。
于是,人類也就天生擁有了到處展現自我價值的愿望。
一般來說,我們常常會選擇將一些內在的價值,通過外在物品間接表達。
可是,這就會讓你手上的東西越來越多,在管理大量物品的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逐漸迷失自我,最終失去幸福的能力。
我們常常會錯誤地以為,擁有什么樣的物品,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但事實上,物品并不能代表個人。
如果不能認清人與物品的關系,我們就只會逐漸遠離極簡的生活。
03
如何精簡物品達到極簡生活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認為:極簡主義的核心是只留下必要的東西,其他的都要下定決心扔掉。
具體怎么扔呢?你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①從顯而易見的垃圾開始,例如扔掉空的快遞盒、空瓶子、空罐子,以及打掃冰箱里的過期食物等等。
②丟掉家里的存貨,比如打折時買的手紙,促銷買的洗衣液等等。因為家里不需要有庫存,街邊的便利店和超級市場才是庫存,需要的時候隨時添置就是了。
③丟掉看似“有用”東西。最典型的就是因為虛榮心而買回來的東西,比如為了偶爾能發(fā)一次朋友圈而買的專業(yè)戶外裝備等等。
④丟掉一年都用不上的東西。一年沒用也不影響生活,那就說明其實你并不需要它們。
⑤扔東西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左思右想,確實難以下定決心的東西。那么,你可以把這些無法舍棄的東西暫時先拿出來,把它隔離一段時間,重新審視和它的關系。如果之后一段時間你都沒再拿出來,那么也就可以決定扔掉了。
舍棄是一門技術。
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認為,舍棄要在做中學。千萬不要等到你靜下心之后才開始舍棄,因為現實往往是舍棄了之后才能夠靜下心來。
所以,想要精簡生活,那就趕緊動手吧。
04
結語
1845年,美國學者梭羅跑到瓦爾登湖邊上,搭建了一個小木屋,獨居了2年2個月。他說: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span>
愿你我都能通過精簡,感受到生活的本真。
作者:夏穆,新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