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氣”用來表示全年六個時段每一步的特殊氣候變化。其中,每年排列于第三步的客氣叫做“司天之氣”,位于第六步的客氣叫做“在泉之氣”, 位于其余四步的客氣叫做“間氣”。“司天之氣”,主上半年的氣候變化,同時兼主第三步的氣候?!霸谌畾狻?,主下半年的氣候變化,同時兼主第六步的氣候。“司天之氣”也稱“歲氣”,對全年氣候影響更為明顯。
方
靜順湯
司
天
太陽寒水
請輸入標題 bcdef
靜順湯
治辰戌之年,太陽司天,太陰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乃少陽相火加臨厥陰風木。民病瘟癘,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二之氣,乃陽明燥金加臨少陰君火,民病氣郁中滿。三之氣,乃太陽寒水加臨少陽相火,民病寒,反熱中,身熱瞀悶。四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太陰濕土,風濕交爭,民病肉痿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氣,少陰君火加臨陽明燥金,民病郁郁不舒。終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太陽寒水,民病凄慘。治法宜用甘溫平其水,酸苦補其火,折其郁氣,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也。
附子(辛甘熱) 炮姜(苦辛溫) 木瓜(酸溫) 茯苓(甘淡) 牛膝(苦酸) 甘草(甘平) 訶子(苦溫) 防風(甘辛溫)
自大寒至春分,去附子加杞子。
自春分至小滿,依原方加杞子。
自小滿至大暑,去附子、木瓜、炮姜,加人參、杞子、地榆、白芷、生姜。
自大暑至秋分,依原方加石榴皮。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不加減。
自小雪至大寒,去牛膝,加當歸、白芍、阿膠。
歌訣 靜順湯醫(yī)辰戌年,太陽寒水是司天,附姜茯膝木瓜草,訶子防風八味全,隨氣初終加減服,扶其不勝抑其偏。
方解 按《內經(jīng)》運氣篇,“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為病與此不同。其治司天之寒淫,平以辛熱,佐以甘苦。治在泉之濕淫,主以苦熱,佐以酸淡。立方大意即本之,此后俱仿此。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方
審平湯
司
天
陽明燥金
請輸入標題 bcdef
審平湯
治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少陰在泉,氣化運行后天。初之氣,乃太陰濕土加臨厥陰風木,此下克上,民病中濕腫脹,面目浮腫,善上氣,鼽衄,嚏欠,嘔吐,小便黃赤,甚則淋。二之氣,乃少陽相火加臨少陰君火,民病寒熱。三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少陽相火,此下克上,民病燥熱交合,涼風間發(fā),寒熱、頭痛作渴。四之氣,太陽寒水加臨太陰濕土,此下克上,民病暴仆,振栗譫妄,少氣,咽干引飲,心痛,癰腫瘡瘍,骨痿便血。五之氣,厥陰風木加臨陽明燥金,民病氣不和。終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太陽寒水,此下克上,民病溫。治法宜咸寒以抑火,辛甘以助金,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氣,適事為故。
天冬(甘寒) 遠志(苦辛溫) 白術(苦甘溫) 白芍(苦酸寒) 檀香(辛溫) 山萸(酸微溫) 炙甘草(甘微溫) 生姜(辛溫)
自大寒至春分,加茯苓、半夏、紫蘇。
自春分至小滿,加元參、白薇。
自小滿至大暑,去遠志、白術、山萸,加丹參、澤瀉。
自大暑至秋分,去遠志、白術,加酸棗仁、車前子。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依原方。
歌訣 審平湯方治燥淫,司天卯酉屬陽明,檀香遠志山萸肉,白術天麥芍藥并,甘草生姜同入劑,扶金抑火令其平。
方解 按方下原注云:“宜咸寒以抑火,辛甘以助金”,而方中無咸寒之藥,何也?《內經(jīng)》“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少陰在泉,熱淫所勝”,為病與此不同。其治司天之燥淫,主以苦溫,佐以酸辛。治在泉之熱淫,主以咸寒,佐以甘苦。細繹其義,亦不外五行生克之理。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方
升明湯
司
天
少陽相火
請輸入標題 bcdef
升明湯
治寅申之歲,少陽司天,厥陰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厥陰風木,民病氣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痛,膚腠生瘡。二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少陰君火,民病熱郁,咳逆嘔吐,胸臆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三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少陽相火,民病熱中,耳聾目瞑,血溢瘡瘍,咳血鼽衄,渴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太陰濕土,民病脅胸支滿,身重。五之氣,太陽寒水加臨陽明燥金,民病避寒邪,君子周密。終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太陽寒水,民病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法宜咸寒平其上,辛溫治其下,滲之,泄之,漬之,發(fā)之。
酸棗仁(甘酸) 薔薇(甘苦微寒) 生姜(辛溫) 半夏(辛溫) 青皮(辛酸) 紫檀香(辛溫) 炙草(甘平) 車前子(甘淡微寒)
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薇、玄參。
自春分至小滿,加丁香。
自小滿至大暑,加漏蘆、升麻、赤芍。
自大暑至秋分,加茯苓。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加五味子。
歌訣 升明湯治寅申歲,相火司天木在泉,酸棗薔薇青與草,檀香姜夏共車前。
方解 按原注云:“咸寒平其上”,而方中仍無咸寒之藥。惟加減法有白薇、玄參,正是咸寒之味。所謂平其上者,司天之氣,主上半年也?!秲冉?jīng)》“少陽司天,火淫所勝,厥陰在泉,風淫所勝”,與此為病不同。其治司天之火淫,主以咸寒,佐以苦甘,則與此略同。其治在泉之風淫,主以辛涼,佐以苦甘,而此方云辛溫,則不同矣。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方
備化湯
司
天
太陰濕土
請輸入標題 bcdef
備化湯
治丑未之歲,太陰司天,太陽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厥陰風木,民病血溢,經(jīng)絡拘強,關節(jié)不利,身重腳弱。二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少陰君火,民病溫癘盛行,遠近咸若。三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少陽相火,民病身重胕腫,胸腹?jié)M。四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太陰濕土,民病腠理熱,血暴溢,心腹脹滿,寒瘧,甚則跗腫。五之氣,陽明燥金加臨陽明燥金,民病皮膚寒氣及體。終之氣,太陽寒水加臨太陽寒水,民病關節(jié)禁固,腰脽痛。治法宜酸苦以平其上,甘溫以治其下,以苦燥之溫之,甚則發(fā)之泄之,贊其陽火,令御其寒。
木瓜(酸溫) 茯神(甘淡) 牛膝(苦酸) 附子(苦辛熱) 地黃(甘寒) 覆盆子(甘溫) 甘草(甘平) 生姜(辛溫)
自大寒至春分,依原文。
自春分至小滿,去附子,加天麻、防風。
自小滿至大暑,加澤瀉。
自大暑至秋分、小雪、大寒,并依原方。
歌訣 備化湯年臨丑未,司天濕土太陰居,覆盆茯膝瓜甘地,贊火御寒姜附胥。
方解 《內經(jīng)》:“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太陽在泉,寒淫所勝”,為病與此大不同。其治司天之濕淫,主以苦溫,佐以酸辛。濕上甚而為熱,則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也。其治在泉之寒淫,主以甘熱,佐以苦辛。而此云“酸苦以平其上,甘溫以治其下”,正與經(jīng)文相合處。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方
正陽湯
司
天
少陰君火
請輸入標題 bcdef
正陽湯
治子午之歲,少陰司天,陽明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乃太陽寒水加臨厥陰風木,民病關節(jié)禁固,腰脽痛,中外皆瘡瘍。二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少陰君火,民病淋,目赤,氣郁而熱。三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少陽相火,民病熱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太陰濕土,民病黃疸,鼽衄,嘔吐。五之氣,少陽相火加臨陽明燥金,民病乃安,邪復至,春為瘧。終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太陽寒水,民病上腫,咳喘,甚則血溢,下連少腹,而作寒中。治法宜咸以平其上,苦熱以治其下,咸以軟之,苦以發(fā)之,酸以收之。
白薇(咸寒) 玄參(咸苦寒) 川芎(辛甘溫) 當歸(辛甘溫) 桑白皮(甘寒) 白芍(酸寒) 旋覆花(咸辛) 甘草(甘平) 生姜(辛溫)
自大寒至春分,加杏仁、升麻。
自春分至小滿,加茯苓、車前子。
自小滿至大暑,加杏仁、麻仁。
自大暑至秋分,加荊芥、茵陳蒿。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加杜蘇子。
歌訣 正陽湯里咸酸苦,君火司天交子午,旋覆玄參桑白薇,芎歸芍草姜同取。
方解 《內經(jīng)》:“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薄瓣柮髟谌?,燥淫所勝,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贝朔街畏ǎ院辖?jīng)旨。惟“以苦發(fā)之”之句,見少陰在泉治法中,少陰司天無此句。(按此句原本于《六元正紀大論》所云:“甚則以苦發(fā)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保?/p>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方
敷和湯
司
天
厥陰風木
請輸入標題 bcdef
敷和湯
治巳亥之歲,厥陰司天,少陽在泉,氣化運行后天。初之氣,乃陽明燥金加臨厥陰風木,民病寒,于右脅下痛。二之氣,太陽寒水加臨少陰君火,民病熱中。三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少陽相火,民病淚出,耳鳴,掉眩。四之氣,少陰君火加臨太陰濕土,民病黃疸,胕腫。五之氣,太陰濕土加臨陽明燥金,燥濕相勝,寒氣及體。終之氣,少陽相火加臨太陽寒水,此下水克上火,民病瘟癘。治法宜用辛涼平其上,咸寒調其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半夏(辛溫) 棗仁(甘酸) 五味子(甘酸) 炮姜(苦辛) 枳實(苦辛) 茯苓(甘淡) 訶子(苦溫) 橘皮(辛甘) 炙甘草(甘平)
自大寒至春分,加牛蒡子。
自春分至小滿,加麥冬、山藥。
自小滿至大暑,加紫菀。
自大暑至秋分,加澤瀉、山梔。
自秋分至小雪,大寒,并依原方。
歌訣 厥陰巳亥用敷和,風木司天土病多,(《內經(jīng)》:厥陰風木司天,脾胃之病為多。)橘半草苓姜味枳,棗仁訶子九般哦。
方解 《內經(jīng)》:“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薄吧訇栐谌?,火淫所勝,治以咸冷,佐以苦辛?!贝朔叫翛鱿毯?,在加減法中,而不入正方,正方九味,多是溫中補土益肺之藥。蓋木盛者土必衰,培土生金,正所以抑木也。
以上六方,治六氣之客氣為病者,客氣遷移,故法有加減。其方意深奧,有與病相合者,有與病不相合者,若必欲為強解,未免昧心誣圣,寧闕其義,以俟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