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jiān),是封建王朝的產物,也是皇權的附屬品。
我們往往會在各種古裝宮廷劇里,看到他們掐著嗓子尖聲尖氣地喊著“娘娘”的身影,不論白天黑夜都奔忙在各個宮殿中。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深宮中主仆分明,這些卑微的太監(jiān)們又是如何讓自己在繁重的勞動中始終保持精力旺盛神志清醒,而不至于觸怒貴人,身首異處的呢?
最后一個在世的太監(jiān)孫耀庭給出了他的答案:一顆小小的蒼耳。
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難不成蒼耳有什么奇特的藥效?
孫耀庭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封建王朝的太監(jiān)制度說起。
如果要在清宮里舉辦一場比慘大會的話,太監(jiān)們絕對能排的上號,甚至可能一舉奪魁。
宮女們到了年紀可以被“放出去”嫁人生子,過上正常的人生;侍衛(wèi)們更往往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備受皇帝信任。
清朝太監(jiān)
但太監(jiān)們卻不一樣,他們身體殘缺,不可能得到常人的幸福,甚至連皇帝對他們都少有信任,順治皇帝命令太監(jiān)除了替皇帝辦事以外,一步也不許踏出宮門。
康熙帝也說他們“性情與常人異,只是備宮中使令耳”,明明白白地把他們看做滿足宮廷需要的工具。
甚至對大學士直言道:“太監(jiān)不可弄權,事發(fā)即殺之?!?/p>
而作為宮廷里的人形工具,他們所承擔的勞動也是十分繁重的。
他們要根據皇帝的命令和需求,承辦宮里所有的包括禮儀、祭祀、傳遞文書、管理錢糧、為宮內妃嬪養(yǎng)狗遛鳥、燒飯煮茶、打掃衛(wèi)生等等各種事務,甚至連開關門都包括在內。
當然,宮內貴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太監(jiān)。
清朝太監(jiān)
除了繁重的工作以外,太監(jiān)還受著十分嚴苛的規(guī)則制約,不許太監(jiān)們賭博、偷盜、逃跑、丟失物品等等。
除了這些正常的規(guī)章制度外,太監(jiān)們還不允許釣宮中魚蝦、不允許談論宮中的事情、不允許有絲毫的失禮。
甚至如果太監(jiān)們無法忍受痛苦自盡,都無法結束人生的苦難。
如果他們僥幸自盡失敗,存活下來,就要被發(fā)配去伊犁地區(qū)當奴隸,而即使是死了,也要被曝尸荒野,被鳥獸啃食,死也不得安寧。
那么,如果某個倒霉的太監(jiān)不慎觸犯了禁令,他會怎么樣呢?
最輕的是仗責,仗打分兩種,一種是由敬事房或者各處行刑,另一種則是直接由本處仗打。
往往,犯了錯或者惹貴人們不悅的太監(jiān)們會被仗責四十、乃至六十以及更多,即使僥幸沒有被打死,也要帶著棒瘡活一輩子。
清朝太監(jiān)(劇照)
在珍妃一案中,慈禧就曾經一次活活打死四十多個太監(jiān),慘叫聲不絕于耳,其場面慘烈異常。
而犯下更嚴重錯誤的太監(jiān)們可能會被發(fā)配到苦寒之地,如伊犁、黑龍江、盛京等地給兵丁當奴隸。
要知道,當時的黑龍江等地可是沒有集中供暖的,冬天動輒零下十幾度甚至幾十度,比冰箱還要冷得多。
對于這些犯了錯得不到照顧得太監(jiān)們來說,幾乎等同于另一種死刑。
慈禧和太監(jiān)們
但是,他們甚至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還有活著的機會,沒有被直接處死,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
但即使面對如此嚴苛的規(guī)定,想要當上太監(jiān)的人卻還是絡繹不絕,因為相對于民間的貧窮與饑餓,皇宮簡直就是夢想鄉(xiāng)。
許多家境貧困的人爭先恐后跑去報名,而一些實在沒錢沒辦法打通關節(jié)的人,為了進宮當上太監(jiān),選擇了自己凈身。
孫耀庭
孫耀庭就是其中之一。
孫耀庭這個名字,往往和荒誕聯系在一起。
他一生的命運都和已經覆滅的清王朝捆綁在一起,甚至連“耀庭”這個名字,都來源于覆滅的王庭。
1902年,孫耀庭誕生在天津靜??h西雙塘村,他的父母懷著真切的期待,給他取名叫“留金”,希望他能留住人生的富貴。
但是對于一個家徒不完整四壁的農民家庭來說,最接近黃金的,也就只有人中黃了。
左起第一位是孫耀庭
不過,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他和宮里的大太監(jiān)總管小德張同鄉(xiāng)。
對于常年吃不飽肚子的孫家來說,小德張簡直就是行走人間的財神爺,他隨手漏出來的,都夠孫家吃半輩子。
除了令這個農民家庭無法想象的富有以外,小德張的權勢也是他們所渴望的。
當地財主仗勢欺人,孫家父親和他吵了一架,卻不料被送進了縣衙,出來以后又被趕出了村子。
此時的孫家甚至連不完整的四壁都沒有了,他們到處流浪,乞討度日。
孫耀庭
思前想后,孫留金覺得,想要吃飽肚子,最好還是能進宮,哪怕伺候不了皇帝,伺候個娘娘妃子,至少也能得著點剩飯吧,和命比起來,這個子孫根又能算得了什么。
于是,他就自己凈了身。
等他從痛苦和昏迷中醒過神來,才聽到驚天的消息,清帝退位了,現在已經是民國時期,沒皇帝了!
右起第一位是孫耀庭
凈身沒奪了他的性命,這個震撼的消息險些把他嚇死。
好在他觀察了一會發(fā)現,雖然皇帝退位了,可民國政府簽訂了優(yōu)待條約,溥儀和他的家眷們依舊生活在紫禁城里,雖然說以后不能呼風喚雨,可依舊是養(yǎng)尊處優(yōu)。
也就是說,他這個新誕生的太監(jiān)居然還能派的上用場。
溥儀
不過,孫耀庭并沒能直接進入皇宮,他先是伺候了幾年溥儀的皇叔,后來才經人介紹進了故宮。
不過,皇宮里的日子和他想象的并不一樣,他剛進宮地位卑下,伺候的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娘娘,而是別的太監(jiān)。
不過不管怎么說,孫耀庭終于是離他原定的目標進了一步。
不久以后,他經人舉薦去了端康皇貴太妃宮里的戲班子,終于被賜了一個正式的名字,還得了賞錢。
樂極生悲,孫耀庭給師傅戲班總管張老爺送飯的時候,打破了老爺的碗。
當時孫耀庭年紀還小,直接對張老爺哭道:“我把您的飯碗給砸了!”
抬著慈禧的太監(jiān)
一聽這話,張老爺怒不可遏,給孫耀庭一頓痛打,打得他半個多月不能走路。
張老爺生氣倒不是因為一個碗,而是因為清宮里最忌諱講不吉利的話,尤其是他們這群太監(jiān),更是要時刻注意。
不能沖撞了“殿神”,年年要去假山附近放供品拜“堆繡”,方方面面都要講究吉利。
清代太監(jiān)(劇照)
就連倒洗臉水和打開庫房門時都要提前喊一聲才能做事,否則都要沖撞“殿神”。但吉利沒能保護他們,張老爺子不久后就死了。
后來,孫耀庭又去了婉容皇后身邊伺候,每天夜里都要“坐更”,也就是值夜,守在屋外的走廊底下,隨時等著皇后的傳召。
溥儀皇后婉容
清朝雖然已經結束,主仆間的尊卑卻沒有一絲松動。
孫耀庭有一次曾和別的太監(jiān)說起婉容和溥儀的事情,卻不巧被溥儀聽到,他拉著孫耀庭的耳朵進屋,厲聲喝問他們到底說皇帝什么了?
孫耀庭不敢承認,溥儀竟直接掏出手槍頂在他頭上,把孫耀庭嚇得連連磕頭,額頭上都腫起一個大包。
幸運的是,從某方面來說,婉容確實算是一個和氣的主子,常常賞賜這些小太監(jiān)們,有時是點心,有時是旁的零碎。
孫耀庭曾經偷吃過御膳房送給皇后的點心,可巧,那天晚上婉容剛好醒來要吃東西,他只好和同伴一起趕緊跑到御膳房找了四盤餅干送上去,事后也并沒有被處罰。
清代太監(jiān)(劇照)
但不幸的是,婉容也只是清王室最后的陪葬品,她或許不愿意作惡,但包括孫耀庭在內的太監(jiān)們仍受著死去王朝的約束。
而清王朝對太監(jiān)們的規(guī)定里就有一條:“有不勤慎坐更磕睡誤更者”,重責四十仗。
孫耀庭是挨過打的,他不想再挨一次。
但是,人的意志往往抵不過生理需求,缺少某個身體零件并不能讓他變成晝伏夜出的貓頭鷹,半夜值班,該困還是要困的。
打呵欠揉眼睛又實在不雅觀,怕是隨時會沖撞小心眼的“殿神”。
于是,孫耀庭每到值夜的晚上,只能拼命讓自己保持清醒。
孫耀庭
可值了幾次夜以后,他發(fā)現和他一起值班的老太監(jiān)怎么就能一點都不困,靜靜地站上半天,眼睛還睜得大大的,簡直像是換了個物種。
這可是個保命的本事,孫耀庭問了幾次,老太監(jiān)卻都不肯說。
直到他實在害怕因為不小心打瞌睡被活活打死,找了個機會灌醉老太監(jiān),脫了他的鞋才發(fā)現,這雙看起來和官員皂靴相差仿佛,穿在每一個宦官腳上的鞋里,居然放著一顆小小的蒼耳。
蒼耳,一種種子帶刺的野草,生長在北方廣袤的土地上。
鞋子里踩一顆蒼耳,從外表上看不出異樣,也不會發(fā)出聲響,可每當值夜的太監(jiān)困了,只要一踩滿是小刺的蒼耳,馬上就能清醒過來。
只要主人一聲招呼,他們馬上就能精精神神地迎上去。
和一條命比起來,鞋子里踩個蒼耳的不適已然不值一提。
此后,包括孫耀庭在內的太監(jiān)宮女們紛紛效仿,他們穿著和官員相似的皂靴,可官員的鞋子里是柔軟的鞋墊,而他們的鞋子里確實一顆尖利的蒼耳。
這顆蒼耳仿佛牽系在他們腳上的鐐銬,成了他們地位卑下的奴才身份的證明。
孫耀庭
1924年,孫耀庭出宮,他在故宮里以奴才、工具的身份待了整整七年。
直到建國后才擺脫了太監(jiān)、奴才的身份。
1993年春天,孫耀庭第二次以游客的身份走進故宮,再一次看遍自己曾經工作的地方。對眾人講述著自己在皇宮里工作的日日夜夜。
孫耀庭
幼年時的孫耀庭曾經渴望過紫禁城里的繁華與富饒,并最終在這座皇宮里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當最后一次走出紫禁城時,他站在金水橋上,凝視著已經沒有皇帝的故宮。
而掛在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也靜默地俯視著這個不合時宜的太監(jiān),不合時宜的老人。
[1]蘭潔. 在世太監(jiān)孫耀庭遊宮記[J]. 紫禁城,1993(04):40-42+10+23.
[2]李學成. 清朝太監(jiān)典制述論[J]. 滿族研究,2012(04):90-95.
[3]王樹卿. 清朝太監(jiān)制度[J]. 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02):3-12+20.
[4]王樹卿. 清朝太監(jiān)制度(續(xù))[J]. 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03):58-68.
[5]陳捷先. 清朝太監(jiān)何以為禍不大?[J]. 領導文萃,1994(08):45-46.
[6]余淼. 中國古代鞋履趣談之——中國古代宦官鞋履文化[J]. 西部皮革,2021,43(1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