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銘有點楠
編輯丨小銘有點楠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有趣傳說中,被稱為“當了12年太監(jiān)”,這個12年代表了一個關乎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點——1912年。
正是在這一年,偉大的中華民國在這里扎根落地,清王朝被廢除,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儀直接退位,結束了封建王朝的歷史。
與此同時,太監(jiān)這一附屬于皇權的職業(yè)也正處于消亡的邊緣,因為在那段時間中,他們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人們早已不再需要。
然而,在這個變化莫測的年代,卻出現(xiàn)了一個令人瞠目的人物,名叫孫耀庭。他在1916年,也就是清朝覆滅后的第四個年頭,堅決地選擇成為一名太監(jiān),并在民國時期的宮廷活躍起來。
孫耀庭的人生被無數(shù)傳奇色彩充滿,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正統(tǒng)的太監(jiān),深居宮中,見證了許多宮廷秘辛。
但他為何會在那個動蕩的歷史時期,走上太監(jiān)之路?這個未解之謎,讓人們不禁感到好奇。
盡管現(xiàn)在宮廷的秘密已經在歷史的塵埃中消失,但那個遙遠時代宮廷里的故事仍令我們充滿濃厚興趣。
在暮年歲月中,許多關于宮中的趣聞軼事在孫耀庭的回顧中分享出來,雖然他漸漸老去,但也成為了那一段逐漸遠離人們記憶的歷史的見證者。
漫步在紫禁城內,我們會遇見穿著彩色蟒袍的太監(jiān)形象,他們滿臉堆笑,嬌聲招呼游人,殊不知這里曾經上演過他們不為人知的悲歡離合。
太監(jiān),不僅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也承載了無數(shù)個人的命運轉折。時常在各種古裝宮廷劇中見到他們,在各個宮殿中掐著嗓子說話尖聲尖氣,不論白天黑夜都在奔忙。
但是,有誰想過,地位明確的深宮中,這些低下的太監(jiān)又是如何在繁重勞動中始終保持清醒不冒犯貴人,最后一個在世的太監(jiān)孫耀庭給出了答案:一顆小小的蒼耳。
這不禁讓人疑惑,難不成蒼耳有奇效?關于這個問題,要從封建王朝的太監(jiān)制度說起。
如果在清宮舉辦比慘大會,太監(jiān)可能一舉奪魁,宮女到了年紀可以出宮嫁人,侍衛(wèi)多是官宦子弟,受皇帝信任,太監(jiān)則不同,他們身體殘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幸福,連皇帝對他們也少有信任。
順治皇帝只允許太監(jiān)在宮中辦事,不許走出宮門一步;康熙直言太監(jiān)是滿足宮廷需求的工具。
他們的勞動繁重,要按皇帝命令辦理宮中所有事務,包括禮儀、祭祀、文書、錢糧、伺候、燒飯煮茶、打掃等,甚至開關門也包括在內,貴人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太監(jiān)。
太監(jiān)除勞動繁重,還受苛刻規(guī)則約束,不許賭博、偷盜、逃跑等。還不許釣宮中魚蝦、談論宮事、有任何失禮。
如果太監(jiān)無法忍受痛苦自盡,也無法解脫。若自盡失敗還被發(fā)配當奴隸,就算死了也要遺體野外任鳥獸啃食。
那么,太監(jiān)若不慎觸犯禁令會怎樣?最輕的是責罰,或由官員責打,或直接在部門挨打,往往要挨四十乃至六十以上重擊,就算未死也終生帶瘡。
然而太監(jiān)還算幸運,起碼還有活命機會,但盡管規(guī)則如此苛刻,還是有人爭相求做太監(jiān),因為相比民間貧窮饑餓,皇宮是夢想。
許多貧困之人紛紛前去報名,有的出家才得以入選,更有甚者為了不在挨餓,直接自己凈身,進宮去當太監(jiān)。
太監(jiān)的生活看似單一,但其中牽扯了封建等級制度下的種種苦難,然而孫耀庭的人生,卻遠非只有繁重勞動和嚴厲規(guī)訓那么簡單,在風云變幻的時局中,他的身世和命運更是充滿了荒誕與戲劇性。
“耀庭”這個姓名,都源自傾覆的王朝,孫耀庭人生的命運都和已覆滅的清王室捆綁在一起。1902年,他出生于天津,父母給他取名“留金”,懷抱真誠期盼,希望他留住人生富裕。但是,對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民家庭來說,這無異于天方夜譚。
不過,不知是命中注定還是巧合,他和宮廷大太監(jiān)小德張同鄉(xiāng)。對于長年溫飽無著的孫家來說小德張簡直就是現(xiàn)世走動的財神,他不經意灑下的零頭,都足以讓孫家吃上幾輩子。
除了難以想象的富裕外,小德張的勢力也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當?shù)睾缽娖蹓毫济?孫家老父與他爭執(zhí),結果被扔進了縣衙,甚至被趕出村子,此時的孫家甚至簡陋的院子都喪失了,四處流離失所。
孫耀庭仔細琢磨后覺得,想填飽肚子,最好的出路還是進宮,哪怕侍奉不了君主,伺候個妃嬪也行,至少能分得些殘羹剩飯,與性命相比,這身后事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他就自己進行了凈身。等他從切身痛楚和昏迷中蘇醒過來,才聽說了令人震驚的消息,現(xiàn)在已經是民國時期了,大清君主已經遺位退位!
雖然君主已遺位,但他發(fā)現(xiàn)溥儀和家眷仍住紫禁城,民國政府簽了優(yōu)待協(xié)定,他們雖不能再號召臣民,卻依舊衣食無憂。
也就是說,他這個新誕生的太監(jiān)居然還有機會發(fā)揮作用,凈身手術沒有奪他性命,這個令人驚駭?shù)南⒉铧c把他嚇死,幸虧如此。
不過,孫耀庭先伺候了溥儀叔父幾年,后經引薦才進入故宮,皇宮生活和他想的不同,他地位低微,伺候的也不是皇帝和娘娘,而是其他太監(jiān),但他離目標近了一步,不久被引薦入端康宮戲班,得了正式名號與賞錢。
但孫耀庭給班總管張老爺送飯時打碎了碗,張老爺大怒,痛打他半月不能行。張老爺生氣倒不是碗的事,而是太監(jiān)們必須時刻注意言語,不能冒犯“殿神”,后來不久張老爺子就死了。
再后來孫耀庭侍奉婉容皇后,每晚必須值夜,隨時待召。雖然大清王朝已然終結,但溥儀和皇后婉容與仆人之間的貴賤關系卻絲毫沒有放松。
一次他與其他太監(jiān)談及婉容溥儀之事,被溥儀無意中聽去,溥儀極怒,追問之下,孫耀庭不敢承認,溥儀拔槍逼問,嚇得他急忙磕頭,弄得額頭上都腫包。
幸婉容為和善主,時常賞賜太監(jiān)些點心等物,孫耀庭曾偷吃皇后點心,正巧皇后夜饑, 他只好和同僚一起趕忙跑到膳房取了四盤糕點送上去,事后也并沒有受到懲罰。
但婉容只是清朝的陪葬品,包括孫耀庭在內的太監(jiān)仍受已亡王朝禁令約束,其中就有坐夜不可睡著等。如有甚者重責四十杖,孫耀庭也挨過打,誰都不想再挨一次。
但人意志難抗生理需要,他也難逃夜班瞌睡。打哈欠揉眼不雅,隨時冒犯旁人。每值夜時孫耀庭只能強迫自己保持清醒。
孫耀庭值過幾次夜后,發(fā)現(xiàn)同一班老太監(jiān)怎會毫無困意,靜靜站上幾個時辰,眼睛睜得大大,仿佛變了物種。
這可是救命良方,孫耀庭問過幾回老太監(jiān)們卻一個都不肯說。直到他實在怕因睡著被打死,找機會把老太監(jiān)灌醉,取下鞋子,才看到每雙太監(jiān)鞋里都插一顆小小蒼耳果。
蒼耳是北方的草籽,鞋里放一顆不引人注意,但太監(jiān)瞌睡時只需踩一下刺,即可驚醒。主人一召喚他們就精神抖擻前去,與性命相比,鞋里蒼耳的不適微不足道。
此后包括孫耀庭在內的太監(jiān)們普遍效仿,他們的鞋里不是官員柔軟的墊,而是尖刻的蒼耳。這成了太監(jiān)卑微身份的標志和鐐銬。
在7年的宮廷生活里,孫耀庭經歷了來自舊社會頂層的剝削壓迫。他穿插蒼耳的鞋子警示自己,卑微的身份難逃命運重負。直到1924年才重獲自由,建國后才擺脫太監(jiān)身份,但其實太監(jiān)的身份卻已經伴隨一生。
1993年,他再度以游客身份重游故宮,講述自己的經歷。 幼年的孫耀庭曾渴望過紫禁城的繁華富饒,并在此度過了少年時代。最后一次離開紫禁城時,他站在金水橋上凝望這個已無皇帝的故宮。
孫耀庭的一生,既具有個人的傳奇色彩,也反映了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變革對底層民眾的巨大影響。
他出生于1902年,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子弟。父母給他取名“留金”,寄望他能改變家族命運,獲取財富。
但對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來說,這僅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在生存壓力下,孫耀庭選擇了太監(jiān)這條路——這原本是一個明智之舉,因為太監(jiān)受封建王朝皇權保護,生活優(yōu)渥。
然而,他的選擇恰逢1912年清朝滅亡,標志著二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終結。這一歷史性的變革,直接改變了孫耀庭的命運。
孫耀庭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太監(jiān)。在他自我凈身、進入紫禁城之時,歷史巨輪已經轉動,他所依靠的專制皇權消失了,太監(jiān)這一象征封建等級的職業(yè)也隨之衰落。
但民國政府與清室的優(yōu)待協(xié)定,又讓這最后的太監(jiān)在故宮茍延殘喘。在短短的7年太監(jiān)生涯里,孫耀庭經歷了來自頂層權力的凌辱和束縛,蒼耳成為他的鐐銬,提醒著他卑微的身份。
孫耀庭的人生充滿荒誕色彩。我們看到,在那個時代的底層民眾,命運跌宕起伏,常被權力和歷史的大浪拍打。
太監(jiān)制度的衰亡,也預示著封建等級秩序的崩塌。而對底層民眾來說,新舊社會的交替所帶來的沖擊尤為劇烈。
如果說孫耀庭代表了中國最后一個太監(jiān)時代的終結,那么當前中國社會的變革也必將繼續(xù)影響每一個普通人的命運。如何在變革中尋找機遇,使廣大民眾受益,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重建社會流動機制,創(chuàng)造上升通道,使每個人民都有公平的發(fā)展環(huán)境,或許是我們推進改革的目標。教育的平等和人才的選拔也需要打破門閥,為底層提供更多歷史機遇。
歷史和個人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孫耀庭因清朝覆滅而成為最后一個太監(jiān),他的經歷讓我們看到,歷史進程對普通人的影響之深遠。
我們需要在變革中展現(xiàn)歷史智慧,繼承和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也需跳出歷史的局限,實現(xiàn)對人的全面發(fā)展。
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活在光明之中,共享來之不易的歷史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