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yù),分別代表了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她們分別有什么故事,大家更喜歡誰呢?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當(dāng)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以謀復(fù)國。在國難當(dāng)頭之際,西施忍辱負(fù)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xiàn)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擾亂吳宮,以霸越。
沉魚的故事: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苧蘿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zhì),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就流傳開來。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原為漢朝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向漢朝稱臣成為漢朝的屬國。作為漢朝屬國的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曾三次入長安朝覲天子,并向漢元帝自請為婿。元帝遂選宮女賜予他,王昭君果斷的毛遂自薦。她到匈奴后,被封為“寧呼閼氏”,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落雁的故事: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扇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美稱。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于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分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shè)下連環(huán)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xiàn)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后,貂蟬周旋于此二人之間,送呂布于秋波,報董卓于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后來二人之間互生間隙,最終呂布鏟除了董卓。
閉月的故事:貂蟬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fēng)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逢人就說,我的女人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
楊玉環(huán),號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姿質(zhì)豐滿艷麗,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起先嫁給壽王李瑁為妃,開元二十八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后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huán)還俗,并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陜西興平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葬于馬嵬坡。
羞花的故事:傳說楊玉環(huán)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說這是楊玉環(huán)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