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很多美女,比如說大戶人家的小姐、小戶人家的農(nóng)女、青樓里面賣藝為生的女子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讓許多詩人墨客為她們吟詩作對。要說其中最出名的那就是被大家一致公認(rèn)的"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楊貴妃,貂蟬,西施四人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美人中的楊貴妃。楊貴妃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楊玉環(huán),在四美人中充滿了神秘感。她是貴族人家的大小姐,膚白貌美而且非常有才華。喜歡唱歌,跳舞也很好,可以說集顏值和才華于一身。后來嫁給了對她一見鐘情的壽王李瑁,開始了幸福的婚后生活。原以為幸福的生活會一直繼續(xù)下去,哪知道她被皇上碰到就此改變了命運。
這個皇上就是李隆基。李隆基碰到楊玉環(huán),立刻就喜歡上了她,并且強(qiáng)行霸占,最后楊玉環(huán)被封為貴妃。楊玉環(huán)到了皇宮里之后,皇上就獨寵她一人,她想要什么都盡力滿足。世人都知道楊貴妃愛吃荔枝,蘇軾也曾說過,如果一天讓他吃300顆荔枝的話,讓他天天待在嶺南也沒有關(guān)系??梢娎笾Φ拿牢对诋?dāng)時非常受歡迎。但是荔枝好吃卻很難保存,三天一過色香味就都沒有了。寵愛她的皇帝為了滿足她這個愿望,直接命人快馬加鞭將新鮮的荔枝送到楊貴妃的面前,博美人一樂。這樣獨特的寵愛方式也借詩篇被廣為流傳。原以為生活也會繼續(xù)這樣被寵愛下去,哪知道命運再次迎來了轉(zhuǎn)折點。
安史之亂出現(xiàn)了,很多大臣認(rèn)為紅顏禍水。他們覺得楊貴妃就是一個禍害,非要要求皇上將楊貴妃處死,以正朝綱。但是皇帝哪里舍得這樣對待楊貴妃。說是貴妃,她的地位實則相當(dāng)于皇后。再則連她寵愛的鸚鵡死去都加以厚葬,更別說對她的厚愛了。而且還專門為楊貴妃做了《霓裳羽衣曲》,所以說皇帝是百般不愿。無奈很多的士兵百官強(qiáng)烈要求,皇上沒有辦法,不得已之下賜死了她。
說來也是凄慘,楊貴妃究竟死在哪里至今仍有爭論。有人說楊玉環(huán)有可能死于佛堂。有士軍看著整個過程,確保楊貴妃已死。有人說楊貴妃可能在戰(zhàn)爭中被砍死。還有人說楊貴妃可能是自己吞了塊金子死掉了。不管怎樣,楊貴妃結(jié)局凄慘,也是令人唏噓不已。
西施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農(nóng)歷六月廿四日(陽歷7月19日)出生于
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當(dāng)時越國稱臣于吳國,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fù)國。在國難當(dāng)頭之際,西施忍辱負(fù)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xiàn)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
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施夷光世居越國苧蘿。
宰嚭亡
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苧蘿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zhì),五官端正,
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
沉魚”的代稱,就流傳開來。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
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
會稽山(今浙江省
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
勾踐入?yún)菫橘|(zhì)。釋歸后,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接納
大夫文種滅吳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
美人計。大夫
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苧蘿村,遇到了
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
西施,一次假面舞會上,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范郎。然而
文種的到來結(jié)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會稽,準(zhǔn)備獻(xiàn)給吳王
夫差。越王寵愛的一
宮女認(rèn)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tài)。”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fā)憤苦練,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yǎng)有素的宮女,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舉手投足,恰如其分,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后,又給她制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jìn)獻(xiàn)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
姑蘇建造春宵宮,筑大池,池中設(shè)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筑“響屐廊”,用數(shù)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癡。從此,夫差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于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傳說,西施在吳亡后和心愛的人
范蠡駕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終;還有一種說法,西施在吳亡后被沉溺于江中。由于史書沒有明確記載,
西施的歸宿成為千古之謎。但人們普遍流傳的版本更傾向于前者。
沉魚的傳說
“
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rèn)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
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
高飛,糜鹿見之
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痹馐钦f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rèn)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笔沁@個成語的出處,故認(rèn)為沉魚代表西施。
西施有“
沉魚”之貌,西施是個
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王昭君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
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
昭君村)。景帝在
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
香溪為邑界,漢
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
寵愛有加。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jìn)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紀(jì)尚幼,難以應(yīng)命”,無奈圣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xiāng)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
長江,逆漢水,過
秦嶺,歷時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達(dá)京城
長安,為
掖庭待詔。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北方的匈奴經(jīng)過漢軍的連續(xù)打擊,匈奴內(nèi)部出現(xiàn)了五單于并立的局面,最終匈奴分裂成為了南北二部。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北匈奴
郅支單于打敗,后向漢朝稱臣成為漢朝的屬國。漢朝將其遷至長城外的
光祿塞下。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作為漢朝屬國的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入長安朝覲天子,以盡藩臣之禮,并自請為婿
[1] 。“昭君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積悲怨”。與其在宮中過著冷清孤寂的生活,讓青春年華年復(fù)一年的老去,不如遠(yuǎn)赴異域。所以聽說后,王昭君果斷的
毛遂自薦。她到
匈奴后,被封為“
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
王后”),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
和平、安寧和興旺。后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落雁的傳說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
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
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扇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美稱。
貂蟬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
王允的歌女,見東漢王朝被奸臣
董卓所操縱,于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分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shè)下連環(huán)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
呂布,再明把貂蟬獻(xiàn)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后,貂蟬周旋于此二人之間,送呂布于秋波,報董卓于嫵媚。把二人撩撥得
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并邀
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
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
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京劇有《
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閉月”是
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fēng)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
明月遮住。這時正好
王允瞧見。王允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
楊玉環(huán)
楊玉環(huán)(公元719-756年):號太真,
蒲州永樂人(今
山西永濟(jì)),
唐玄宗李隆基的
貴妃。楊氏姿質(zhì)
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nóng)歷六月初一生于華陰,弘農(nóng)楊氏(曾祖父
楊汪是隋朝的
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
李世民所殺,父
楊玄琰,是
蜀州司戶,叔父
楊玄珪曾任
河南府土曹,楊玉環(huán)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yǎng)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734年).唐玄宗的女兒
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huán)也應(yīng)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
李瑁對
楊玉環(huán)一見鐘情,
唐玄宗在
武惠妃的要求下當(dāng)年就下詔冊立她為
壽王妃?;楹?,兩人甜蜜異常.后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
玄宗冊封為貴妃。
天寶十五載(755年),
安祿山發(fā)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陜西
興平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葬于
馬嵬坡。
玉環(huán)羞花
傳說楊玉環(huán)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說這是楊玉環(huán)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