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當中,有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人能力不如你,人生閱歷不如你,技巧不如你,親和力不如你,形象不如你,但發(fā)展得比你好!”
心里不理解,為什么會這樣,既然自己有能力、有閱歷、有形象等,可是為什么就沒辦法過的更好呢?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你的發(fā)展,你有靜下心來想過嗎?
這往往是因為你一直在用“慣性思維” 來處理和解決問題。
什么叫慣性思維?
在心理學中也叫作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
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的那些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這也是經(jīng)過歷史的證明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思維方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又循著舊路走去了。這時,我們就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走一階段后,要停下來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如果是,那就及時反思、調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
我敢肯定一點:其實每一個正在閱讀文章的人,都懂這些道理。可是在生活的應用當中,就顯得捉襟見肘,所以大家想要看的不是大道理,而是應用方法。
所以,我們盡量通過更多的事例來給大家表達,通過故事不僅讓您看起來生動有趣,還能讓聰明的您得到應用!
【有這樣一個問題:】
一位公安局長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過來一位小孩,急促的對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
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長說:“是我兒子?!闭埬慊卮穑哼@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是什么關系?
這一問題,在100名被試中只有兩人答對!后來對一個三口之家問這個問題,父母沒答對,孩子卻很快答了出來:
“局長是個女的,吵架的一個是局長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個是局長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span>
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對如此簡單的問題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這就是定勢效應:按照成人的經(jīng)驗,公安局長應該是男的,從男局長這個心理定勢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也就沒有心理定勢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確答案。
人的思維空間是無限的,像曲別針一樣,至少有億萬種可能的變化。
人的家庭環(huán)境、成長經(jīng)歷、工作環(huán)境不同,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習慣,也會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而有些思維方式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有趣的案例:
一家酒店經(jīng)營得很好,人氣旺盛、財源廣進。酒店的老總準備開展另外一項業(yè)務,由于沒有太多的精力管理這家酒店,打算在現(xiàn)有的三個部門經(jīng)理中物色一位總經(jīng)理。
老總先問第一位部門經(jīng)理:“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一位部門經(jīng)理不假思索的說道“先有雞。”【他的思維方式就是按照問題本身來思考,并沒有理解老總提這個問題的深層的意思,忽略了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和工作內容】
接著老總問第二位經(jīng)理:“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二位部門經(jīng)理胸有成竹的回答道:“先有蛋?!薄?span>同樣是根據(jù)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回答老板的問題,而忽略了老板的用意。沒有站在老板的立場來思維】
這時,老總問最后一位部門經(jīng)理說:“你來說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第三位部門經(jīng)理認真的回答說:“客人先點雞,就先有雞;客人先點蛋,就先有蛋。” 【他能夠走出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站在老板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在機會來臨時就果斷的把握住了】
老總笑了。他決定將第三位部門經(jīng)理升任為這家酒店的總經(jīng)理。
就事論事,往往很容易局限在一個小的圈子里,這就是常說的“慣性思維”。
跳不出來時, 就找不到處理事情的正確方法;相反,當我們換個角度跳出原有慣性思維的框框時,我們就走上了一條新路,即柳暗花明又一村。小小的一個改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一次和朋友討論思維方式對一個人的影響,有一個朋友就講述了一個因為固有思維給人帶來的損失,故事是這樣的:
他老家是農(nóng)村的,他的鄰居老張是一個50歲左右的男人,有一天晚上獨自在家,突然聽到有人“咚咚咚”敲門,老張起來去開門,可發(fā)現(xiàn)門外沒有人,他想可能是自己聽錯了;過了有十幾分鐘,他又聽到有人“咚咚咚”敲門,他相信這次一定沒有聽錯,然后又起床去開門,結果還是發(fā)現(xiàn)門外沒有人,他想著可能是哪個鄰居跟他惡作劇,就回到屋里準備睡覺。
可是,他剛要睡著的時候,“咚咚咚”又有人敲門,老張有些生氣,想著出去開門后一定要罵這個人幾句,大半夜的不讓人睡覺,搞什么惡作劇,可是他開門后還是發(fā)現(xiàn)沒有人。如此反復了四五次,老張非常生氣,當再次響起“咚咚咚”的敲門聲時,老張已經(jīng)上床睡覺了,于是他便沒有起來開門。
于是第二天發(fā)現(xiàn)房間被偷空了……
小偷通過幾次敲門無人來這樣的假象,造成了老張的慣性思維,于是達到目的,確實是下了一番“苦心”啊!
如果能打破慣性思維,那么你的工作或生意一定會做的非常出色,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生意人,是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方式而一下子節(jié)省了200多萬英鎊的案例。
大英國家圖書館因年久失修,政府重建了新的圖書館,但是館長卻發(fā)愁了。因為大量圖書從舊館搬到新館大約需要350萬英鎊,圖書館支付不起這個費用。
一天一個館員看到館長愁眉苦臉便問:“館長,何事發(fā)愁?”
館長答:“圖書館搬家的經(jīng)費問題解決不了?!?/span>
館員說:“我有個主意,只需150萬英鎊?!?/span>
館長一聽,150萬可以拿出,就問他什么主意。
館員說:“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個條件!”
館長聽了以后,說:“你說說看,是什么條件?”
館員說:“這150萬花費剩余的零頭得歸我。”館長一口答應。
館員說:“那我們得簽個合同?!别^長也同意。合同簽完后館員說出了自己的主意。
在報上登出啟示:從今天起免費借閱圖書,不限量,但條件是從舊圖書館借閱的圖書必須還到新圖書館。結果,所有的費用不到30萬英鎊。
不難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點是:敢于打破常規(guī),如果我們用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可能是需要有專門的人來搬運這些笨重的書籍,當然要支付大量的酬金。而這個館員通過逆向思維方式,花很少的錢做了宣傳,并再請一些人起帶頭作用,就達到了最終的目的。
今天關于思維方式的分享就到這里,如果你喜歡這些文章,并覺得有價值,請轉發(fā)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另外,想要每天獲取有價值的文章 ,你也可以關注“如何提升自信”公眾號哦!
注:本文部分故事來自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