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 · 只因這胸中燃燒的夢想
(公元581年—960年)
依靠北方各族人民上百年的積累,隋統(tǒng)一了南北,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369年的戰(zhàn)亂和分裂,締造了物質財富和人口數量比盛唐時期都高的新帝國,而且建立了三省六部和科舉制度,開創(chuàng)起了后世千年的文官體制。
隋代騎馬女陶俑,1956年湖北武漢缽盂山出土。
可惜獨夫民賊的狠毒和志大才疏的野心,讓具有里程碑地位的隋朝,最終如同秦朝一樣短暫,只留下不絕于后世史書的痛罵,還有不多的文物。隋代籠冠陶俑,1956年湖北武漢周家大灣241號墓出土。
隋代白瓷在煉制工藝上逐漸克服由于含鐵量偏高、燒制溫度偏低帶來的白中泛青等問題,豐富了瓷器的釉色品種,還為后世陶瓷的絢麗色彩奠定了工藝基礎。隋代大業(yè)六年白瓷束腰蓋缺罐,1954年陜西西安姬威墓出土。
隋代大業(yè)四年白瓷雞首壺,1957年陜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除了被認為是隋煬帝的揚州隋墓外,李靜訓墓是目前已經發(fā)現的最高等級隋墓,而且作為在隋代全盛期下葬的皇族葬,出土文物最豐富、最精美、歷史價值最高,被稱為隋代考古的標志。
長期以來李靜訓墓出土文物秘而不宣,只有《古代中國》常展出了5件精美的瓷器和富麗堂皇的金玉器,讓人回憶起那位不幸而又幸運的李小孩。
隋代大業(yè)四年白瓷龍柄傳瓶,1957年陜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短暫的隋帝國落得了同秦一樣的下場,雖然完成了中華文明發(fā)展中的關鍵節(jié)點作用,但他的功績和榮譽,都歸于了后面的大唐。
唐代紅衣舞女壁畫,1957年陜西西安執(zhí)失奉節(jié)墓出土。
在初唐和盛唐將近一個半世紀里,唐朝內部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殘酷的政治斗爭主要集中于上層,皇權對民間的影響有限,王侯將相在享樂上相對克制,地球又進入了一個最適合農業(yè)文明的溫暖期,于是陶瓷得到全新的發(fā)展。唐代白瓷唾壺,1957年河南陜縣出土。
工藝的提升讓瓷器變得更加潔凈和晶瑩,越來越符合內斂清高的中國文化,于是瓷器不再僅是用具,也成為了文化。唐代白瓷蓮瓣座燈,1957年河南陜縣出土。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代白釉長頸瓶,1957年河南陜縣唐墓出土。
唐代瓷器生產,北方以白瓷為主,南方以青瓷為主,形成南青北白的地域特征。唐代青瓷鳳首壺,1954年廣東廣州出土。
唐代青瓷葫蘆尊,1956年河南陜縣出土。
唐代越窯青瓷瓜棱注子,1974年浙江寧波出土。
唐代大中四年越窯青瓷嬰,1957年浙江余姚上林湖出土。
1987年法門寺打開了塵封千年的地宮,證明文獻中記載的唐皇室專用秘色瓷,就是唐代越窯中的精品。
唐代秘色葵口瓷盤,1987年陜西法門寺地宮出土。
法門寺出土秘色瓷一件收藏在國家博物館,兩件收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其余收藏在法門寺博物館。
絞胎瓷器是唐代的創(chuàng)造,把兩種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再上釉燒制而成。
唐代絞胎瓷枕,1956年河南陜縣出土。
花釉是唐瓷中的創(chuàng)新工藝,在黑、黃、黃褐、天藍等釉上飾以天藍或月白色斑塊。因為與窯變相似,曾被認為是鈞窯瓷的前身。
唐代花釉四耳瓷罐,1956年河南省陜縣劉家渠出土。
唐代除了日益成熟的瓷品,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陶器,并以人物和動物俑的形式,讓古老的陶器登上了新的藝術高峰。唐代陶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彩繪陶器。唐代彩繪武服陶俑,1972年陜西禮泉鄭仁泰墓出土。
唐代彩繪陶戴幃帽女騎俑,1972年陜西禮泉張士貴墓出土。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1958年陜西西安韋泂墓出土。
唐代昆侖人陶俑,傳陜西西安出土。
唐代彩繪大食旅行者陶俑,傳陜西西安出土。
唐代演奏陶俑,1955年陜西西安出土。
唐代彩繪陶馱物駱駝,1986年陜西禮泉長樂公主墓出土。
另一類就是著名的唐三彩。唐代三彩釉陶駱駝載樂俑,1957年陜西西安鮮于廉墓出土。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以瓷土為胎,分兩次燒成。唐三彩實際上不止三彩,而為黃、綠、褐、藍、黑、白等多彩。唐代三彩釉陶女俑,1957年陜西西安土門村出土。
當時工匠用金屬氧化物的呈色原理,在釉料中摻入適量的氧化銅便燒成綠色,摻入氧化鐵則成黃褐色,摻入氧化鈷可成藍色等,在同一器物上交錯使用,產生絢爛多姿的色彩。
唐代三彩絞釉陶狩獵騎俑,1972年陜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唐代三彩黑釉陶馬,1972年河南洛陽關林出土。
唐代三彩釉陶馬,1957年陜西西安鮮于廉墓出土。
唐代藍釉陶驢,1956年陜西西安小土門出土。
唐代三彩釉陶胡人騎臥駱駝俑,1957年陜西西安鮮于廉墓出土。鮮于廉,字庭誨,一位在中國度過一生的異域友人,為國家博物館貢獻了半個展廳的文物。
唐代綠釉陶男俑,1957年陜西西安鮮于廉墓出土。
唐代三彩披衣女陶俑,1957年陜西西安鮮于廉墓出土。
唐代藍釉高髻女陶俑、藍釉胡裝女陶俑,陜西西安出土。
唐代牽駱駝黃釉陶俑,1957年陜西西安鮮于廉墓出土。
唐代三彩釉陶胡俑,1955年陜西西安韓森寨唐墓出土。
此生只愿生中華。
唐代三彩釉陶女坐俑,1953年陜西西安東郊王家墳村11號墓出土。
關于唐三彩有兩點要強調:第一,唐三彩是陶不是瓷。第二,唐三彩主要用于明器,所以雖然很好看很好玩,但是不要把三彩用于家庭陳設。唐代三彩釉陶方柜,1955年陜西西安出土。
唐代餃子、點心及三彩釉食具,1972年新疆吐魯番出土。
一千多年前的餃子和曲奇。
唐代之后,中國又進入了分裂和動亂,誰的兵強馬壯,誰就能當天子,于是上演了一出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活劇。五代吳國大和五年白瓷枕,1956年江蘇連云港玉帶河王氏墓出土。
五代白瓷茶具及陸羽像,傳河北唐縣出土。
五代吳越七子紋青瓷盒,1958年浙江嵊縣出土。
十國閩孔雀藍釉陶三系瓶,1965年福建福州北郊劉華墓出土。
十國南漢青瓷四系蓋罐,1954年廣州番禺出土。
關注我們與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
與歷史、文化同行,與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