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種下"致富基因" 寶寶投資遠勝于炒房炒股來源:搜狐博客(系統(tǒng)默認) 作者:顧冰 2010年09月03日06:29我來說兩句(0)復制鏈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第1頁:這不只是“錢”的事 ——一封寫給年輕爸爸媽媽的信 第2頁:成不了“富二代”,就讓寶寶成為后天有錢人 第3頁:上個幼兒園要花多少錢?教育軍事競賽啟動 這不只是“錢”的事 ——一封寫給年輕爸爸媽媽的信 我是一個“新爸爸”,我的兒子“瓜瓜”,出生在2008年12月?! 『推渌改敢粯樱瞎系某錾?,給我?guī)砹撕芏嗟目鞓?,也給我?guī)砹烁嗟摹柏熑巍??! ∈桩斊錄_的便是錢?! 俺赃M去的奶粉進口的一百多塊錢,拉出來要用尿不濕,名牌的又一百多塊錢,進出都要錢,整個兒一雙向收費!”《蝸居》中的這句臺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乙娺^不少的家長,寧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能讓孩子受委屈。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出手特別大方,心甘情愿地當起了“孩奴”。 我不是“房奴”,也不是“孩奴”,但我絕對不會吝嗇對瓜瓜的投入。和我一樣,在衡量成本與收益后,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選擇重質而不重量——盡可能地推遲生育年齡,在職業(yè)和收入較為穩(wěn)定的時候才生育子女,在一個子女的身上實現(xiàn)投入的最大化。相關閱讀各國兒童“財商”教育:英國1/3兒童有銀行賬戶 精明家長財商教育經 壓歲錢換金條幾年攢下80克 延伸閱讀專家建議分年齡段適度培養(yǎng)孩子"財商"認識金錢 培養(yǎng)財商要從娃娃做起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的未來前景光明。而我也不例外,我希望瓜瓜能成為個“小小巴菲特”?! 榱顺蔀樾⌒“头铺?,我開始為瓜瓜積攢駕馭基金。舉例來說,在瓜瓜出生后,我與瓜瓜媽就他今后是否需去海外留學、是否要買學區(qū)房,達成了共識。并為此訂出了理財目標,并有了明確的時間表(例如10年后要存到100萬元),寫在字條上放進皮夾。 從今以后,當我想要沖動購物,這張字條就可以提醒我:不要買! 西方有句諺語說,“安度晚年有兩種方法:要么認真儲蓄,要么死了算了”,其實親子理財也是同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父母,要想成為一個“小小巴菲特”的“富爸爸”,我們必須理財,必須投資?! ≡跒楣瞎侠碡敃r,股票、基金、保險,乃至房產,一個都不能少。 但“小小巴菲特”的長大,這不止是“錢”的事?! 『⒆右氤蔀椤靶⌒“头铺亍保⒉恢皇菍W會如何投資。事實上,讓孩子建立一套面對物質生活的價值觀,其意義遠高于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錢、賺錢。 這一代的孩子,比我們當年幸福得多,吃的、玩得幾乎是唾手可得。父母應從小注意小孩的財商培養(yǎng),財富可以傳承,但能力卻必通過學習。成為“富人”還是“窮人”,并不取決于父母留下的“財產”,而在于孩子掌握了多少專業(yè)能力與財商知識。 國外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理財觀念,大約在12歲之前左右建立。財商的培養(yǎng),一定要從寶寶抓起。從小養(yǎng)成的理財習慣,會陪伴孩子一生的?! 「改笐诤⒆有愿耩B(yǎng)成的黃金期,就為孩子種下“致富基因”,讓孩子從小就習慣金錢的使用及管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緯擦幠転?-12歲兒童的家長,給出一些培養(yǎng)財商的建議: 父母不要幫子女太多,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拼才懂珍惜; 教子女理財,必須先給他們正確的觀念,再來培養(yǎng)他們方法與工具,最后才是給財富; 孩子的財商教育需循序漸進,家長應先教孩子“消費”的觀念,然后讓他們有“儲蓄”的習慣,最后才是如何“投資”。畢竟孩子長大后,只有擁有足夠的“儲蓄”,才能有余力從事“投資”,并最終成為有錢人。 錢不是萬能的?! ∥铱傆X得,我不必給孩子太多,一個聰明的頭腦,一個積極的性格,完善的教育,成熟的財商,而很多東西并非必須。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的未必是父母的金錢,而是父母的陪伴。 衷心希望每一個孩子畢生幸福?! ∽詈?,筆者希望在此向我的太太——瓜瓜媽表示感謝!正是因為她的支持,才有本書的出版。 第1頁:這不只是“錢”的事 ——一封寫給年輕爸爸媽媽的信 第2頁:成不了“富二代”,就讓寶寶成為后天有錢人 第3頁:上個幼兒園要花多少錢?教育軍事競賽啟動 成不了“富二代”,就讓寶寶成為后天有錢人 謹防富裕病 場景:一個寶寶對著滿屋子的玩具卻提不起絲毫興趣,父母卻在旁邊感嘆,當年我要是有輛小汽車就開心的合不攏嘴了。而另一個寶寶看到爸媽新買的玩具,卻興高采烈玩得不亦樂乎,你說哪個寶寶長大后更幸福? “獨二代”不差錢,很多父母寧肯自己艱苦點,也會把最好的給予子女。但父母有否想過,這樣做已經為孩子種下了錯誤的理財觀念。 “好好待你的小孩,但不要給他們太多財產?!泵绹渡虡I(yè)周刊》就提出,父母應嚴防子女出現(xiàn)富裕?。╝ffluenza)。 富裕病,由兩個單詞“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合成,指那些由于父母供給太多,造成孩子過度沉溺物質,生活缺乏目標等后遺癥?! 」鸫髮W心理學教授丹.金德倫(Dan Kindlon),曾以美國逾千戶家庭為樣本,研究4至19歲兒童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后,提出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嬰兒潮后期出生(1955至1979年)的父母,很容易變成溺愛的父母,他將其稱為“溺愛世代”。原因有三: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們放棄當“權威”,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采取寬松的教養(yǎng)方式?! 『兔绹斈甑膵雰撼币粯樱缃裰袊改敢彩巧弦淮鷭雰撼钡漠a物,他們的孩子也越生越少,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采取寬松的教養(yǎng)方式。 “溺愛世代”在中國出現(xiàn),已成定局。 我有一位朋友是某跨國公司的總監(jiān),在公司管理著數(shù)百名員工,卻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孩子提出買啥,就買啥,結果小孩越來越嬌生慣養(yǎng),每月花的錢也越來越多,如今花在小孩身上的錢,比全家的開支還要多! 而我給他的建議,就是要教孩子知道節(jié)制?! ∫詫殞殏儛弁娴摹皳u搖車”為例,很多孩子玩完還再玩,曾聽說有父母光一元錢一次的“搖搖車”,每天花費就在10元以上的。建議父母們,對寶寶堅決說不,“已經玩了一次搖搖車,不可以再玩。” 有了節(jié)制,就不易沉迷?! ≈v到財商教育,許多人也很容易窄化為理財教育。事實上,財商是要建立一套對應物質生活的價值觀,深度與廣度,遠高于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錢、賺錢?! ‖F(xiàn)代父母應該教育孩子三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欲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這些能力背后最重要的思維,也是為自己負責,自力解決問題?! 〉谝徽n,就應從“節(jié)制”教起?! ≡S多人都以為物質、金錢越多,人將越滿足。事實上,根據耶魯大學羅伯.連恩(Robert E. Lane)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的“幸福的喪失”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人的需求與供給剛好對等的時候,滿足感與愉悅感是最高的。而過多的供給,反而讓人比缺乏時更為失落?! 「鶕禖CTV經濟生活大調查》持續(xù)三年的調查:2006年,最幸福的是西藏居民,其次是山東居民和黑龍江居民;2007年,有關幸福的排名出現(xiàn)了變化,最幸福的居民生活在山東,其次是安徽、吉林;2008年幸福感的排名則是:吉林、陜西和山東。幸福感最強的城市,往往并不是經濟最發(fā)達的城市,是那些生活壓力不大的二三線城市的居民,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反而是生活壓力最大的城市?! 《鴩H調查也顯示,全球幸福感最強的國家,并不是美國、英國或瑞士、沙特等富裕國家,而是一個遠離塵世的小國——不丹?! ∮幸惶欤遗c一位朋友在上海逛一家“變形金剛”專賣店,朋友望了望失望地說:“我家兒子全都有了,不知道還要買哪只?”而我則看了看心想,“如果瓜瓜有其中一個玩具,一定會非常開心?!薄 ∥以浻龅絻晌?5后同事,一位哪怕取得再小的成就或表揚,都會深以為然,高興個小半天,而另一位則頗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架勢。說實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還是認為那些“笑點”比較低的人會更幸福些。 其實,寶寶也是一樣。我始終認為,如果房間滿地都是玩具,小孩反倒會因為擁有太多,而剝奪他們很多期望的樂趣?! ∥铱偰苈牭揭恍┡笥驯г?,現(xiàn)在的孩子命太好,零用錢都是百元起跳,歲數(shù)越大,越把錢不當錢,而且錢花的再多,也不覺得滿足和開心。這些忙著賺錢的父母,不免擔心自己辛苦大半輩子的財富,會不會被下一代揮霍殆盡。 在我看來,物質過剩的小孩,長大后未必會感到幸福,他們是“滿足感被剝奪”的一代。這些孩子盡管擁有財富及特權,可是他們依然不快樂、不滿足。所有的錢財、玩具、旅游,全都不請自來。他們已擁有許多,還想更多,得到后卻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這表象之下,充滿著糾結不去的挫折感?! ∧壳霸趪?,富豪們都盡量少給子女遺產,但我看來這只是消極的做法,正確的財商教育,才是對抗“富裕病”的良方?! ∪绻f,50年代,財商是節(jié)儉;70年代,財商是儲蓄;現(xiàn)在,財商則是認識金錢價值、對抗物質誘惑、獲得心靈的滿足……?! ∥鞣街V語有云:“人因匱乏而致富”(A man is rich when he once becomes familiar with scarcity)。與其讓孩子做先天的有錢人,不如讓孩子藉由匱乏感,成為后天的有錢人?! ∝斏绦≠N士: 家中若有過多的玩具,父母不妨可讓孩子學習分類,將玩具分箱整理,每兩周或每月更替著玩,不但可以保持孩子對玩具的新鮮度,同時也讓孩子更珍惜玩具,培養(yǎng)珍惜、不浪費的生活態(tài)度?!∩蟼€幼兒園要花多少錢?教育軍事競賽啟動! 現(xiàn)在念個幼兒園,費用都趕上我們那會兒念大學了。孩子的教育費,到底要花多少錢? 14年前,我進大學,記得當時大學一年的學費是1400元,寢室(8人一間)的費用為400元,當時我父母還有些遺憾,畢竟我上屆的學長,因名義上還屬于統(tǒng)分配,大學學費為“0”。 而如今,瓜瓜若去讀早教,一節(jié)課的費用就是200元人民幣,錢固然越來越不值錢,但學費貴的有理嗎? 如今上學貴是客觀事實,最近的20年間,大學學費已經整整上漲了25倍,但即便學費貴,也不能阻止人們上大學;如果有人告訴我,北大、清華的學費漲到了5萬元每年,我相信北大的大門依然會被擠爆?! ‘吘股蠈W貴的前提,是上學難?! ∑鋵崒W費漲,不僅是在中國,美國的學費也在漲。若你準備今后把孩子送去國外留學,你可得看好自己的錢包?! 「鶕来髮W理事會最新公布的調查,美國四年制私立大學2009-2010學年的學雜費上升4.4%,漲到2.63萬美元。公立四年制大學本州島生和外州生學雜費分別漲到7,020美元和1.85萬美元(美國對報考州立大學的本州考生,有學費優(yōu)惠,也相當于回饋納稅者),而食宿費平均是8,193美元。 美國全國公共政府/高等教育中心主席卡藍表示,“高等教育現(xiàn)在是一面倒的賣方市場。”卡藍指責,美國大學學費漲價時毫不手軟,“你到購物中心逛逛,哪個行業(yè)敢這么漲價。” 美國學費漲價的背后,是10年來,美國家庭的凈所得幾乎原地踏步。 那孩子的教育費,到底要花多少錢? 在兒子出生前,我對自己說,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生命的延續(xù),不要妄圖在下一代身上實現(xiàn)自己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在社會充斥著“成功學”的浮躁壓力下,小孩子只要健康,快樂就足矣。換言之,當時我根本不相信什么“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之類的“鬼話”,畢竟人生的目的不是在賽跑,孩子也不是劉翔,做到最好的自己,養(yǎng)成好的性格,開心就好?! 〉⒆映錾?,我也在逐漸改變。我仍驕傲于自己的理性與清醒,仍時刻“警惕”著那些贏利性幼教機構的忽悠,但孩子母親卻愿意嘗試各類教育方法,只要有孩子有點滴進步,就異常高興,而我也逐漸接受了這點?! 〗逃欠N特殊的“消費”,絕沒有性價比之分,孩子的進步也無法用金錢衡量。以空調為例,大金的空調5000元,格力空調只需3000元,而功能大致相同,顯然消費者會根據自己的消費水平,選擇不同的品牌。但教育呢?僅以幼兒園為例,在示范幼兒園與二級幼兒園間,你會做何選擇?上海市示范幼兒園管理費為800元/月,而上海二級幼兒園中大班只需150元/月,但據我了解,大部分家長還是對示范幼兒園趨之若騖。 目前中產階級普遍實行“獨生子女”,在衡量成本與收益后,越來越多的人在教育上選擇重質而不重量——盡可能地推遲生育年齡,在職業(yè)和收入較為穩(wěn)定的時候才生育子女,在一個或兩個子女的身上實現(xiàn)投入的最大化,而投入最大的恰是教育。 作為中國的家長,尤其重視教育,且愿意花錢。處于經濟起飛階段的家長發(fā)現(xiàn),一個普通的農家孩子,只要努力,照樣可以去500強的大公司打工,有好的教育經歷,絕對能為未來前途加分?! ≡谝粋€場合上,遇到幾個家長在“曬”小孩的幼兒園開支。市示范幼兒園900元/月,蒙氏幼兒園2200元/月,國際幼兒園每月學費5900元,而一個公立二級幼兒園加上伙食費,每月只需要330元/月。 你會選擇哪種? 其實我們并沒有太多選擇。面對嬰兒潮,幼兒園,特別是名牌公辦幼兒園資源面臨供應不足,幾萬塊錢對于越來越多的家庭而言已不是大問題。但問題是名牌公立幼兒園,單單有錢也進不去。我就曾遇到一位孩子上二級幼兒園的家長,她向我感嘆“大人能力有限呀,慚愧……”顯然,她口中的“能力”并不僅是金錢。 10年來,中國的教育制度逐漸異化。按照目前的發(fā)展進程,中國的教育制度會逐漸向美國靠攏,價廉物美的公立教育質量或將下降?! ”娝苤绹⒔逃姆账捷^私立學校有較大差距,在美國幾乎有10%的中小學是私立的,2萬多所私立中小學擔負著5百多萬學生的教育重任。在美國多元社會中,私立教育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了一項變通的教育方式,是公立教育的必要補充。在美國,最好的學校幾乎都是私立的。 而在國內,特別是一線城市,已有私立學校崛起的苗頭。如上海徐匯區(qū)有所謂的私立“四大名小”特點是在全區(qū)甚至全市招生,入學時需進行嚴格的考試;而公立學校中教育質量較為優(yōu)秀的均按戶口所在地就近入學,由此也產生了學區(qū)房的概念。在北京、上海等地,學區(qū)房與一街之隔的非學區(qū)房,每平米單價往往相差1000元—2000元以上?! ∷搅⑿W并非有錢就能進,以上海非常熱門的世界外國語小學為例,去年共有4000個學生報名,但只錄取160位,錄取率只有4%,小朋友會被分別測試智力、靈敏度、觀察能力、計算能力與表達能力等等。小學得“考試”,幼兒園也不輕松,我就曾聽到一個朋友和我說,2009年4月她幾乎把時間全花在帶孩子“趕考”上,因為幼兒園報名都在同一天,她更是讓老公、爸媽、公婆,早上5點各自去排隊報名,如今上個幼兒園也不輕松?! 般U筆寫的條子一律完成,鋼筆寫的條子可辦可不辦,要是圓珠筆寫的條子,可以不用辦?!边@就是傳說中的南京知名公辦幼兒園招生潛規(guī)則,該幼兒園招80人卻收到800張關系條?! ∷裕簧僦挟a階級父母告訴我,他們購買學區(qū)房的目的竟然是為了“保底”。孩子上學的第一選擇是上“私立小學”,而住房對口的“學區(qū)房”只是為了“保底”之用?! ”M管有不少人指責“獨一代”的教育觀念異化了小孩的教育成長過程,但這也無可厚非,哪個父母不想給子女力所能及范圍內最好的呢? 一位將“擇?!边M行到底的母親對我說,“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只是希望給小孩創(chuàng)造的一個環(huán)境就是能讓他找到很多和他差不多的同伴一起玩耍,當初之所以想到要擇校,完全是從想給小孩一個適合成長的環(huán)境的想法出發(fā),一起的同伴穿著整潔,懂禮貌,興趣相投,這樣我們就放心了?!薄 〉邮芨哔|量的教育,所付出的代價絕對不菲。在一胎政策下,太多人想讓自己的孩子從生下來就受到更好的待遇,往往愿意傾盡所有。而中國的教育制度就是如此,上好的幼兒園就是為了能考上好的小學,上好的小學是為好的中學,而好的中學意味著好的大學,上了好的大學,才有好的工作,小孩子從小就背負重層層壓力?! 〉覀冇衷撛趺崔k?今天,教育顯得比歷史上的任何時代都更為重要,而競爭也更為激烈。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背后,是一年數(shù)萬元的嬰幼兒教育經費的投入,絕對不比大學生所需的費用低。 孩子一旦呱呱落地,教育軍備競賽已經啟動! 我不知道,20年后,當瓜瓜長大后,大學的學費又會是多少,會是怎么個天文數(shù)字? 前兩天在看《成長的煩惱》時,看到邁克領回家的路克(就是后來紅遍全球的萊昂納多),在生日晚會上得到了西弗夫婦的一份禮物,一張大學學費存單。路克不由得動情地說:你們不用對我這么好。麥基的回答是:因為你就是我們家的一員?! 槟銓殞毥逃穑銣蕚浜昧藛?? 財商小貼士: 借助“嬰兒潮”,無論是早教市場、雙語國際學校,乃至花樣繁多的藝術類課程,無不受到“80后”父母的追捧。其實“決不能輸在起跑線”過猶不及,而為孩子安排過多的課程,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正是因為父母工作太忙,才直接催熱了幼兒教育市場。在我看來,父母給孩子樹立多支持、多表揚、多肯定、多欣賞、多自主、多選擇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遠比“盲目”買單,上各式各樣的培訓班重要的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