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與孩子的成長》講座稿
尊敬的家長同志們:
下午好!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本次《家庭教育與孩子的成長》的講座,歡迎你們一起來討論您們的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我不是專家,只是拋磚引玉。近一段時間,隨著李某某等多名未成年人涉嫌強奸一案,這個事件以及圍繞這個事件的各種紛爭又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李某某的母親夢鴿女士近期的一系列言行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應。作為媽媽,愛子心切的很多言行卻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甚至批評。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容易犯錯的老師,一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走很多彎路,孩子的人生就可能會有更多的彎路要走。李某某強奸案把孩子一步步引向歧途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母親—夢鴿。
教育孩子,智慧比智商更重要。作為家長,我們真的不能太“弱智”。這里的弱智指的并非智商,而是智慧。對于孩子的教育,沒有任何教育理論和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沒有任何一本無所不包的“紅寶書”。能否教育好孩子,并不取決于我們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我們洞悉了多少智慧。父母舍得為子女付出沒有錯,但是在付出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運用一些小小的智慧呢?
對教育孩子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從宏觀方面分析家庭教育存在的“三種父母類型”、“三大誤區(qū)”、“三個認識不到位”有專家研究認為,現(xiàn)今90%的父母不合格。(這個數(shù)字過高)目前
(一)三種父母類型:
一是溺愛性父母:(1)家長患上“溺愛綜合征”(獨生子女、有求必應、溺愛放縱、“小霸王” “溺愛綜合征”最容易出現(xiàn)在2周歲,寵愛過度、掌上明珠、做什么遷就孩子、獨吃美食、獨玩玩具。有愛無教終害子。 各位家長,種莊稼不能不澆水,但澆水過多莊稼會溺死。教育孩子,不能沒有愛,但必須愛得適度,愛得理智。溺愛是一種十分愚昧的愛,往往在甜甜蜜蜜中毀了孩子,俗話說"嬌縱如殺子",如今不少家長把孩子當小皇帝,不少孩子患上了"四二一"綜合癥,奶奶、爺爺、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都圍著小孩轉,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由于溺愛而釀成的悲劇舉不勝舉。我們家長常說"再苦不能苦孩子",但逐漸富裕起來的我們也要深思,"再富不能寵孩子。"這句話值得我們作父母的深思。
(2)“x二代”需提前教育
李某某、**豪車相撞案等都是二代,提前教育尤為重要
(3)謹慎隔輩帶孩子 自己工作忙,忙著賺錢,爺爺奶奶帶,自私、霸道、獨斷專行等。
二是失責型父母:從貴州女童被父親虐待5年,被開水燙頭;到父親入獄母親吸毒,**兩名女童餓死家中,再到黑龍江女嬰被生父用縫衣針扎身體……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本應該做好孩子的保護傘的家長因疏于對孩子的監(jiān)管而導致兒童意外傷亡,甚至有的家長直接淪為傷害孩子的元兇。主要原因:父母疏于監(jiān)護,導致慘劇連發(fā)。
三是嚴苛型父母:心理學家指出,在兒童心智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有一個內(nèi)在的心理平衡機制,比如孩子小時候沒有力量反抗外在壓力,就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進行家長不認可的行為,把家長施加的壓力反作用于家長,以達到心理平衡。如果這種平衡機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會形成一種爆發(fā)式的力量,到了青春期以后突然釋放,這時候家長往往武斷的認為孩子“變壞了”,孰不知其實這是父母自己在孩子童年期親手種下的惡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子在一定的情況下爆發(fā),產(chǎn)生的后果是毀滅性的、災難性的。舉個例子,貴州** 2002年夏天發(fā)生了一起孿生姐妹毒殺雙親的悲劇。這家父親是一家公司的經(jīng)理,母親是**市教委的干部,他們有一對招人喜愛的雙胞胎女兒??墒?,兩姊妹中考失利被父母罰跪,這兩姊妹用"毒鼠強"毒死父母,造成家破人亡,震驚全國的慘劇。這種教育容易使孩子極易導致孩子患上強迫癥,不停的強迫孩子等于心靈虐待。所以我們的父母對孩子一定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三個教育誤區(qū):
1.第一個誤區(qū)是: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就是家庭的附屬品,怎么打、怎么罵孩子都是家庭內(nèi)部的事。媒體報道的家庭暴力案件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孩子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動輒打罵,這種現(xiàn)象比較普遍。
2.第二個誤區(qū)是:父母過早的溺愛孩子,讓孩子過早的享受父輩的成就,孩子成了家庭的主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養(yǎng)成了驕縱的心理。例如近年來社會上對“官二代”、“富二代”或者“星二代”也有很多指責。
3.第三個誤區(qū)是:很多父母把自己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自小承受巨大的壓力,不堪其負擔。這些家庭教育觀念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制約孩子的快樂和夢想,制約著孩子健康成長。
(三)三個認識不到:
第一,沒有認識到: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是一次機會。
在人的一生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偶爾犯點原則性的錯誤并不是萬劫不復的。但要明確當孩子犯錯后,要讓孩子深刻體會到“原來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這確實考驗我們的智慧。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是孩子每一次犯錯,應該都沒有得到太多的管教,更不用說嚴厲的懲罰。或許,孩子的某些行為還得到了父母的默許,甚至是袒護。其實孩子的每一次犯錯,可能就蘊藏著一次成長的機會。當然這就需要父母發(fā)揮自己的智慧,采用恰當?shù)慕逃绞?,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從犯錯中得到成長。
第二,沒有認識到:愛中有管教,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愛孩子,就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但不是每個愛孩子的家長都懂得教育孩子?!焙⒆臃稿e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待孩子犯錯的錯誤方式。過度溺愛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甚至走向我們期望的另外一端。作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把自己全部的愛給孩子,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無拘無束、幸福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順應天性自由生長。但是實際生活中,部分家長對這些教育理論和理念的理解有許多偏差,甚至不由自主地滑向天平的另一端,就是給孩子可以隨心所欲的自由。其實,愛與管教相伴,自由與規(guī)則并行,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在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一旦孩子突破,我們一定要堅持住這些原則和底線。
第三,沒有認識到:成人是本,成才是末
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應該是品格在先,能力其次,成績再次。如果把養(yǎng)育孩子比喻成建造房屋,那么,培養(yǎng)人格就是打地基的工作,學習和考試、賺錢和發(fā)展等就是蓋房子的事情。只有地基打的牢,房子才能蓋的高。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成人是本,成才是末
二、從微觀方面具體從學校教育層面,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以及成因,如何解決?
(一)學習的態(tài)度認識方面:“教育引領輝煌,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大家知道的至理名言。說明知識的重要性。(1)對學習重要性認識不足:有些學生學習成績差,對學習的重要性還沒有很好的認識;(2)學生偏科現(xiàn)象十分嚴重:有的喜歡學語文不喜歡學數(shù)學,有的喜歡學英語不喜歡學語文等等,基礎知識不能均衡發(fā)展,不能過早的開始偏科;(3)學習行為習慣差:還有的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家庭作業(yè)也不做,等到早晨早早來到來學校,來干什么,來抄襲別人的作業(yè),來玩耍,這些對孩子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4)家長的態(tài)度:有些家長呢也是任其發(fā)展,對孩子的學習莫不關心,理由是我們工作實在太忙了,真的沒時間去管他,有些家長從來沒主動到老師這兒詢問過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在校的表現(xiàn),還有的家長在次之前沒有開過一次家長會;…這一系列的因素導致我們老師的工作量加大,工作不好開展,對學生的教育顯得力不從心。
(二)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粗暴施教,最容易使孩子心靈受摧殘。
我們的家長都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落后思想。對孩子的錯誤不是循循善誘,而是拳腳相加。這樣會有兩種后果,一是使孩子形成懦弱、說謊、孤獨、膽怯退縮的四種“不良心理”。
懦弱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挨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
說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墒呛⒆诱f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發(fā)現(xiàn)。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tài)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后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huán)。
孤獨 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愿意和同學們一起玩,性格上也顯得孤獨。
二是在孩子心靈深處播下固執(zhí)、粗暴、怪癖、喜怒無常的四種“不良性格”。
固執(zhí)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chǎn)生對立情緒、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犟勁越來越大,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zhí)。
粗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后,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家長打孩子,其實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