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形勢圖
公元前1046年,商朝滅亡后,周武王封紂王的兒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祀殷后,留在殷墟管理商朝遺民,武庚卻不甘心做周的臣子。
公元前1041年,武庚聯(lián)合了管、蔡二叔以及商的屬國奄、徐、楚等十幾個國家一同向西進軍,反周陣營聲勢浩大。
公元前1040年,舉兵東征,平定叛亂。
公元前1039年,周公殺武庚,滅東方50國;管叔鮮被殺,將蔡叔放逐,霍叔被廢為庶人。把微子(紂王兄)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為宋公,以后為宋國,都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西南)。宋國地位特殊,與周為客,被周天子尊為“三恪”(kè)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繼承商文化。宋國建立。
微子啟
微子啟去世后,其后裔擔任王朝大臣,其弟微仲衍繼位,成為宋國第二位國君。宋微仲去世后,其子稽繼位,是為宋公稽。
傳至第五代君主宋前湣公時,有兩個公子,長子叫弗父何,次子為鮒祀。宋前緡公去世后,他的弟弟宋煬公繼位。宋前緡公次子鮒祀不服,于是煬公三年,公子鮒祀殺掉了叔父煬公熙,欲立兄長為國君。弗父何以得位非正為由拒絕出任國君,于是公子鮒祀自立為國君,是為宋厲公。自此之后,宋國君位基本父子相承,直到宋宣公打破這慣例,結(jié)果由此引發(fā)宋國一場內(nèi)亂。宋厲公封弗父何于栗(今夏邑),任宋國國卿。弗父何是孔子的遠祖。 宋厲公,則為宋國第七位國君。
前858年,宋厲公之子宋僖公繼位。周代宋國第八位國君。在位28年(前858年―前831年在位)。在位時期經(jīng)過周召共和時期(前840年),這一年中國古代開始有了明確的紀年。
前830年宋厘公之子,宋惠公(子姓,宋氏,名覵)繼位宋國第九位國君。在位31年。葬于商丘。宋惠公與宋哀公、宋戴公三公王陵三峰并峙,故名“三陵臺”。
公元前800年,宋惠公之子宋哀公繼位,為第十代君主在位僅一年。據(jù)《禮記·檀弓》記載,宋哀公葬其夫人,裝了一百罐醋和肉醬。對此,曾子批評:“既曰明器矣,而又實之?!彼篮笤嵊谏糖鸸懦俏鞅本殴锾帯?/p>
公元前800年,宋哀公元年,宋哀公去世,宋戴公繼任國君之位。成為周朝時期諸侯國宋國第十一任國君。
戴公在即位后的第一次朝儀上對王室實行四項改革:
一、廢除公田、藉田,田賦由十分之一減少至十二分之一。
二、王室停止釀酒,已釀好的酒全部封存留作祭祀和招待外國賓客之用。
三、國家除宴請外國賓客外,所有筵席停止用酒。
四、王室餐減少菜肴數(shù)量。他自己以身作則,停止飲酒每餐只有兩菜。
宋戴公愛民如子,自然災害襲來時,戴公立即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搶救受傷民眾,修建房屋,并祭告天地,一切罪過都由自己承擔,戴公率領(lǐng)全國臣民,渡過災年,受到舉國上下一致贊揚。 戴公仁義愛民,謙遜忍讓,睦鄰友好,從未和其他國發(fā)生過爭端。為了克服自然災害,提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率,戴公親自到現(xiàn)場觀看,并研究擴大生產(chǎn)的辦法。幾年后,宋國大都用上了新式農(nóng)具,還建立了一個新式農(nóng)具生產(chǎn)區(qū),從此宋國逐漸發(fā)展壯大,日益強盛,在列強中占有一席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史稱“平王東遷”,東周開啟春秋戰(zhàn)國時代來臨。
宋國周邊形勢圖
公元前766年,宋戴公去世,舉行國葬,人們長途跋涉涌進都城,在墓邊長跪不起,周平王特賜謚號為“戴”。
前765年,宋戴公之子宋武公繼位。在位期間北方游牧部落長狄入侵,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軍抵御,在長丘(今河南封丘縣南)打敗長狄人,俘獲首領(lǐng)緣斯。但皇父和其二子谷甥、以及司寇牛父不幸戰(zhàn)死。
公元前748年,宋武公十八年,宋武公去世,公子力繼任君位,是為宋宣公。讓國肇[zhào]亂即將上演。
司馬遷《史記》:“春秋譏宋之亂自宣公廢太子而立弟,國以不寧者十世?!?/p>
注: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孫,給以王侯名號,稱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說法有二。一說封虞、夏、商之后于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后于薊、祝、陳。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