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需卦 | 簡易《易經(jīng)》六十四卦卦義 | 易學(xué)網(wǎng)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諸事:龍困淺灘,時機(jī)未到,靜候時機(jī)為宜。
愛情:雙方有阻隔,但強(qiáng)行是無法得到的。
事業(yè):雖有能力,但目前還沒有適當(dāng)?shù)臋C(jī)會。先設(shè)法渡過眼前危機(jī)為宜。
建議:需卦是藏有危機(jī)的一卦,雖然你的能力足以化險為夷,但仍不宜妄動,靜待佳機(jī)才是比較好的策略。
需為「等待」的意思。需卦則是龍困淺灘的時候,宜於等待時機(jī)。二月之卦。
上為水險,下為剛健。人雖剛健而有能力,但眼前卻有水險阻隔,而無法前進(jìn),為龍困淺灘,等待時機(jī)之象。
卦象為水上於天成雲(yún),雲(yún)在天上不能成雨,雨象徵的是陰陽調(diào)和與開花結(jié)果。雲(yún)在天上,則必需等待更多水氣之累積,與天時地利才能夠下雨。比喻條件未齊備,必需再等待時機(jī)成熟才能夠發(fā)揮你的實力。
雖有剛健的德性而可以涉險,能力足以化險為夷。但眼下仍以退守、靜待時機(jī)之成熟才是上策。所以《雜卦傳》說:?需,不進(jìn)也。?意謂處?需?的時候,不當(dāng)前進(jìn)。
在卦序上需卦是繼屯蒙而來,屯、蒙為文明初開,人民草昧無知的時候,需卦講的則是開始教民農(nóng)漁,解決飲食基本問題之事,所以《序卦》說:?蒙者物之稚也。 物稚不可不養(yǎng)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象》傳說:?雲(yún)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君子之所以?飲食宴樂?,是因為危險在前,時機(jī)未到,所以養(yǎng)精畜銳,等待時機(jī)。
參考閱讀:
易經(jīng)今解 -- 需卦5. 需卦 (水天需)
由 Jack 在 2011, 四月 18 - 10:37 發(fā)表
需卦 (水天需)
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六四,需于血,出自穴。九五,需于酒食,貞吉。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圖:小配)
龍困淺灘,等待時機(jī),不宜即刻前進(jìn)。二月之卦。
「需」傳統(tǒng)解釋為「須」,等待的意思。但原義應(yīng)作「濡」,沾濕之義,引申為遲滯、陷入…,因此「需」應(yīng)正音為「如」。帛書作「襦」,歸藏作「溽」,兩字都通「濡」。
需字甲骨文
從大從水,為大人身上有水,與需卦上坎水下乾大的卦象完全一致。周代金文之後作
,上為雨為水,下為天,也是與需卦卦象相符。但是到小篆開始譌變?yōu)?div id="y0466ku" class='imgcenter'>

,為上雨下而,「而」通「須」,因此需字解釋作「須」通「?」,也是現(xiàn)今主流的解釋,但這不但偏離需字本義,也切斷了字形與卦象之間的關(guān)連。
需古字兼具「儒」和「濡」的意思,也是這兩個字的本字,但後來又在文字上加人字旁成「儒」用以專指司禮的人,此可能是儒者、儒家的由來?;蚣右凰峙猿伞稿Α棺髡礉?,濕潤的意思?!稿Α挂暌灿械却?、延遲、耽溺、難進(jìn)、陷入…之義。需字後來也演變?yōu)槲覀儸F(xiàn)在說的需要、需求的意思,意指人生命上有所待而不可缺乏的事物,《序卦》說「需者飲食之道也」,《象傳》說「雲(yún)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雜卦》「需不進(jìn)也」,《彖傳》「需,須也,險在前也」。卦序上需卦是繼屯蒙而來,屯、蒙為開天闢地之後文明初開,人民草昧無知的時候,需卦講的則是文明進(jìn)展停滯、解決飲食基本問題之事,所以《序卦》說:「蒙者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yǎng)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div style="height:15px;">
卦象上水險下剛健,君子雖剛健而有能力,但卻有坎險阻隔,而無法前進(jìn),為龍困淺灘,等待時機(jī)之象。又坎為溝瀆,若要強(qiáng)行渡過,則溝瀆成困難險阻。若君子居內(nèi)不動則溝成天險屏障。故君子雖有乾陽之德可以涉險犯難(卦辭曰「利涉大川」),但若能守靜居內(nèi)則能以逸待勞,飲食宴樂,養(yǎng)精蓄銳。所以《象傳》說「君子以飲食宴樂」。
得需卦者,雖有剛健的德性而可以涉險行事,能力足以解決困難與渡過危險,但仍以退守、靜待時機(jī)才是上策,若執(zhí)意行動,雖然事情或許可成,但恐會歷經(jīng)一番浴血苦戰(zhàn)。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雲(yún)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等待,有誠信則能夠光明而嘉會。貞定為吉,亦宜於涉大川。
需卦乾陽在內(nèi),坎險在外,可靜可動。貞定則有利而吉,但亦可涉大川,因此卦辭說「貞吉」又說「剛健而不陷」、「利涉大川」。乾通倝,為天光的意思,故曰光亨。處需之時,誠信為上,有誠信則可光耀四方而嘉會,無誠信則否。
光亨為讚美君子匯聚嘉美之條件,光明而亨。亨字上博楚簡皆作卿,古卿字即饗的本字,象兩人對坐飲食,為聚會用餐的樣子,宴會、饗宴之義。古亨、享、饗本互通,因此「光亨」亦可解釋為榮耀、顯赫之饗宴,此更符合《象傳》「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之義。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滯留於郊外,宜有恒心,沒有罪咎。
雖然眼前有危險,但懂得避開鋒頭不強(qiáng)行冒險。因為不冒險犯難、勉強(qiáng)前進(jìn),與危險保持安全距離,所以終能免於罪咎。原本就六爻卦位來說,郊應(yīng)該在五或上爻。此初九言郊者,因坎在外,初九距坎最遠(yuǎn)。此言乾陽「涉大川」的邊進(jìn)邊等的過程,初九至九三以距坎險之距離而言「郊」、「沙」、「泥」。由於郊外離坎險還很遠(yuǎn),距「涉大川」時間還久,因此必需要有耐心,故曰「利用恒」。又初九變下卦成巽,巽為漸進(jìn),為進(jìn)退,為不果。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以吉終也」或作「終吉也」。
滯留於沙地上,遭到輕微的言語中傷,最後為吉。
初至三為乾陽邊等待,邊視情況而前進(jìn)的過程。初九距坎險遠(yuǎn)而說「需於郊」,九二離水邊較近,已至河邊的沙地說「需于沙」。九二變?yōu)殡x,成黃離之中,為元吉,故曰終吉。
「言」在《周易》中多屬負(fù)面的意思,指言語上的中傷。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災(zāi)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滯留於水邊的泥濘,引來了盜賊。
九二還在沙岸邊,再進(jìn)一步就準(zhǔn)備要涉水。九三則已踩進(jìn)水邊的爛泥,為爛泥所困?!断蟆吩唬骸感栌谀?,災(zāi)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災(zāi)在外意指坎險在外,坎為災(zāi)。自我致寇,因為自己讓自己身陷險地,自曝弱點,而引來了盜賊。乾陽為大,足以禦寇,因此只要謹(jǐn)慎小心就不會失敗,可以逐退盜賊。九三近逼坎險,坎為盜,又居互卦離之下,兌之中,離為戈兵,兌為毀折,因此有致寇之象。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滯留於溝瀆之中,等敵寇離開之後,離開所躲藏的洞穴。
另一解釋為浴血奮戰(zhàn),從洞穴中逃出。血喻受傷、處於險境。
六四已進(jìn)入坎,也就是危險之地,血傳統(tǒng)講法認(rèn)為是流血的血,比喻進(jìn)入危險之地,因坎為血象。需即濡,濡為沐浴或沾濕,引申為滯留、停滯。濡於血,就是浴血,血戰(zhàn)。
坎也可為溝瀆。血作洫,即溝瀆的意思?!感桁朵辜礈綮稖蠟^之中,躲藏在溝瀆中為避難的意思。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滯留於酒食,享受酒食,貞定為吉。
雖然身處險中,但九五剛中,所以能夠享受酒食宴樂?!断髠鳌氛f:「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埂缎蜇浴氛f:「需者飲食之道也?!咕盼遑呈切柝缘闹髫?,也是需卦卦義的核心,所以九五爻「需於酒食」呼應(yīng)了象傳及《序卦》傳。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dāng)位,未大失也。
因逃難而躲入洞穴之中,有不請自來的客人三人來,禮敬他們,最後則吉。
上六是需卦外卦水險的最後階段,也就是滯留即將結(jié)束時,這時逃難到穴中,遇到不請自來的客人三人,這是來搭救自己逃離危險的,因此禮敬他們最後可以順利逃難,化險為夷。
速為「召」的意思。不速之客就是不召之客,不請而突然自來的客人。速或作促,不催促他而自己來。另有一說認(rèn)為,「不速之客」即小偷,「敬之」當(dāng)解為「儆之」,儆為小心謹(jǐn)慎、預(yù)防的意思。言有小偷來,小心預(yù)防最終為吉。本文取自易學(xué)網(wǎng)。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