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注意選雞:
人們熬湯愛挑選老雞,其實童子雞熬湯更合適。童子雞的肉含蛋白質(zhì)較多,含彈性結(jié)締組織少,更易被人體吸收。此外,用來燉雞湯的雞,最好是母雞,母雞燉的湯更補虛。
二要注意凍雞:
鮮活的雞驟然被殺時,體內(nèi)會自然釋放出多種毒素,并且新殺的雞體溫比較適宜細菌繁殖,這時將其冷凍2~3個小時再解凍既能殺菌,又能讓雞肉從“僵直期”自然過渡到“成熟期”,這樣的雞肉肉質(zhì)才是最好的,做出來的湯味道才會更鮮美。
三要注意浸泡:
熬雞湯前,把洗干凈的雞,放入淘洗大米的水中浸泡十幾分鐘。這樣一可去除雞皮上的異味,二可讓雞肉變得更鮮嫩。利用最簡單易得的材料,卻可以收到非凡的效果。
四要注意飛水:
飛水不僅可以去掉生腥味,還可使燉出的湯清新而不渾濁,鮮香而無異味。飛水也是有技巧的,如果是冷水煮肉,從冷水到煮沸,肉的營養(yǎng)就會有所流失,所以飛水最適宜在溫水時下鍋,然后煮7~8分鐘,在煮的過程中,適時地翻動肉塊。當(dāng)然,開水下鍋也行,煮3~5分鐘即可。
五要注意沖洗:
飛水處理好的雞,應(yīng)迅速撈出,在冷水下沖洗干凈。這樣一可沖掉飛水時,雞身上附著的一些浮沫,二可使雞湯在煮的過程,肉不容易散爛,保持皮跟肉的完整性。
六要注意除雜:
影響雞湯的成色和味道的雞雜包括:雞的內(nèi)臟,如肝、肺、心等(可以留作其它菜肴用),一定要去除。剪掉雞爪上的趾甲,雞的鼻子、雞的屁股也要切除。
七要注意選鍋:
熬雞湯最好選用砂鍋,而不要用鐵鍋,因為鐵鍋會把鐵銹的味道帶進雞湯中,而砂鍋能夠“聚攏”鮮味,讓湯更鮮美。
八要注意火候:
熬雞湯宜冷水下鍋,而且水要一次加足,切忌中途隨意添加水。一般來說,一只1.5公斤左右的雞,應(yīng)該加3公斤左右的水,讓雞隨水溫的慢慢升高而充分釋放營養(yǎng)與香味。燉雞湯應(yīng)先大火約10分鐘,打開蓋子,在沸騰的狀態(tài)下,撇去表面的浮沫,這樣燉好的雞湯才會潔白清澈,沒任何雜質(zhì)。撇好浮沫后,再轉(zhuǎn)文火長時間慢燉,中途就不要隨便揭蓋了,“跑氣”了的湯就沒了原汁原味。此外,可加些冬瓜、蘑菇之類吸油的食物一起熬,湯更鮮美。
九要注意調(diào)料:
熬雞湯最常用的調(diào)料是姜和蔥,最好不要加過多味道濃烈的調(diào)料(如八角、桂皮),以免破壞雞肉本來的香味。如果要加大棗或者桂圓之類的“調(diào)料”,應(yīng)該在肉六七成熟時放入。最后加鹽,放鹽不可太早,否則不但影響湯的鮮味,肉也容易燉不爛,一定要在湯快熬好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