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晚上一般幾點睡?
如果你是夜貓子,喜歡凌晨1、2點就寢,甚至熬夜到凌晨3點,那么,你一定也收到過許多「別太晚了,早點睡吧」的熱切關(guān)心。
這個時代,「早睡早起」,已經(jīng)是一個顛撲不破的政治正確。它正確到連「熬夜」都得加一個「熬」字,來強調(diào)它的不合理。但是,早睡早起一定是對的嗎?熬夜就一定是不好的嗎?
不著急,我們先來做一個測試。
想象你在一個不需要刻意計劃安排的“自由日”里,問自己這樣三個問題:
1.你通常幾點睡覺?
2.你通常幾點醒來?
3.這兩個時間的中間點是幾點?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時間類型測試,找出上面兩個時間點的中間點,然后在下面這個時間軸中找到你對應(yīng)的位置。
算好了嗎?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至少存在三種時間類型:
云雀型,傾向于早睡早起;
第三種鳥,沒有特別的傾向;
貓頭鷹型,傾向于晚睡晚起;
按照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只有 14% 的人屬于云雀型,習慣在 23 點前入睡;第三種鳥占比最高,大約在 65% 左右,這類人沒有特別的傾向,可早也可晚;而 21% 的人屬于貓頭鷹型,通常是凌晨 1-2 點。
所以,如果你非常努力,仍舊很難在凌晨 1 點前入睡,不必懷疑你的毅力,很可能只是因為,你剛好屬于「貓頭鷹型」而已。
2
對于貓頭鷹和云雀這兩大時間類型的人,科學家們做過很多研究。
大部分研究表明,云雀型都是愉悅而高效的,他們內(nèi)向、有責任心、富有親和力、專一、情緒穩(wěn)定。 不管是女性還是男性,都積極主動,能夠抑制不好的沖動,對未來有計劃。而貓頭鷹型則容易顯示出陰郁傾向。他們比云雀型的人更開放、 更外向,但是他們的情緒更不穩(wěn)定,而且往往沖動,尋求刺激,圖一時之快而不顧后果。
但事實,這并不絕對。
當學者對富蘭克林的“經(jīng)典智慧”進行測試時,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科學依據(jù)能夠證明“云雀型應(yīng)該擁有道德優(yōu)越感”。反而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貓頭鷹型往往更有創(chuàng)造力、幽默感和強大的工作記憶力,甚至在智力測試中,貓頭鷹型也常更勝一籌。
正如我們無法決定腳的形狀和大小一樣,我們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類型。決定時間類型的因素中,遺傳因素占到了一半,這說明云雀型和貓頭鷹型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養(yǎng)成的。
除了遺傳因素,對一個人的時間類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年齡。高中生和大學生大多是貓頭鷹,60 歲以上的人和 12 歲 以下的人則大多是云雀。男人中的貓頭鷹比女人多。然而,拋開年齡和性別,大多數(shù)人既不是純粹的云雀,也不是純粹的貓頭鷹,而是中間的第三種鳥。盡管如此,仍有 20%~25% 的人是堅定的夜晚型,而且不管是個性還是行為,他們的一套獨特表現(xiàn)都有助于我們理解日常的隱藏模式。
所以,如果你是夜型人,不要覺得與世界格格不入
—— 我們的優(yōu)秀都是天生的嘛!怕什么。
開個玩笑。
不過在現(xiàn)實中,兩者的差異確實有所體現(xiàn)。
你會發(fā)現(xiàn),喜歡晚睡的人,大多從事創(chuàng)意和內(nèi)容相關(guān)工作,比如廣告、公關(guān)、新媒體——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創(chuàng)作者」。 原因未必是他們拖拉、不自律,很有可能只是因為:這些思維更開放、發(fā)散的人,同時也是典型的「夜型人」而已。 所以,他們在晚上會更感到如魚得水,狀態(tài)會更集中、更活躍。
3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極度推崇高效、上進、勤奮的社會,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昂芏嗳苏J為早起的人更努力、更上進。 反之,晚睡晚起的人,則容易被目為脫離社會、拖延癥、缺乏上進心。
同時,90% 的老板會認為,上班越早的員工越盡職,所以多數(shù)公司要求8-9點上班,以及正常的人際交往,都會安排在白天 —— 這些,都會對貓頭鷹型造成壓力,迫使他們改變自己的時間類型,變成「晚睡早起」或者「早睡早起」。
長此以往,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研究學者在對 161 位創(chuàng)作者的日程進行分類之后,發(fā)現(xiàn)了一種分布:大約75%的人,也就是云雀和第三種鳥,每天都會經(jīng)歷三個階段:高峰-低谷-反彈的模式。但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順序幾乎完全顛倒,這些人就是因為基因或者年齡而成為貓頭鷹型的人,他們每天經(jīng)歷的三個階段是:反彈-低谷-高峰的模式。
并不是每個人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度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類型”,這是決定人們身心晝夜節(jié)律的個人模式。如果強行調(diào)整時間類型,容易患上抑郁癥,同時還會提高患上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的機率。而且,有些人的狀態(tài),在深夜就是比早晨好,為什么要強迫他早起/早睡呢?
很多人認為「睡得晚」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其實,醫(yī)學上早已證明: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一般是6-9個小時。只要你睡足了,并且長期保持下去,你是 11 點入睡還是 4 點入睡,并沒有太大差別。
也就是說:造成損害的,是「睡得少」,而不是「睡得晚」。
只要你能夠長期、穩(wěn)定保持作息習慣,你幾點入睡都沒有關(guān)系。所以,請善待貓頭鷹型人,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 )
4
但是,作為一個社會人,你必須要面對的事實是,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掌控時間,當貓頭鷹型的時間模式于日程安排無法協(xié)調(diào)時,怎么辦呢?在《時機管理》一書中,作者丹尼爾·平克給出了兩種策略,可以幫你把損害減到最小。
1.保持意識清醒
假設(shè)你被迫參加早會,你可以采取一些預防措施。比如,在前一天晚上列出自己在會上需要做的所有事項;在進入會議室之前,用不超過 10 分鐘的時間到外面散一會兒步,或者幫同事一個小忙,去給他買杯咖啡或幫他搬幾個盒子,這些都會幫你提振精神。在會議期間,你要特別警醒。例如,當有人問你問題時,在回答之前先重復一遍問題,以確?;卮鹫_。
2.見縫插針
即便你無法控制重大的事情,仍然可以在小事上做決定。如果你晚上有一小段空閑時間,請不要浪費在電子郵件上。用這 60 分鐘來做你最重要的工作。
根據(jù)上表找出你每天的最優(yōu)時間段
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也要嘗試向上管理,溫和地告訴你的老板,你什么時候工作狀態(tài)最好,但要說明這對企業(yè)有好處。比如,告訴老板:“你給我的任務(wù),如果放在晚上做,我能完成大部分,所以或許我在晚上之前應(yīng)該多參加一些會議。”
從小事做起。我們都聽說過“休閑星期五”,或許也可以來一個“時間型星期五”。每個月拿出一個星期五,讓每個人都可以按他們喜歡的時間表來安排工作。你也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時間型星期五”。
最后,充分利用那些你能控制自己日程安排的時間段。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制訂一個能夠最大限度發(fā)揮同步效應(yīng)的時間表。
*來源
*來源:公眾號湛廬文化,ID: cheerspublishing。 作者:Lily, Criyal